辣椒死棵主要是由這6種原因引起,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辣椒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大部分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辣椒的果實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進食慾。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它的辣味感官刺激讓人們欲罷不能,吃辣的人越來越多,辣椒的消耗越來越大,那麼辣椒的種植也就越來越廣,要想種植好辣椒可不容易,有可能會遇到辣椒死棵的問題,菜農們必須提前做好該病的防治措施。那麼,辣椒死棵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辣椒死棵怎樣防治呢?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辣椒死棵主要是由這6種原因引起,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一、辣椒死棵的原因分析

辣椒死棵病主要的發生季節一是在秋季,即秋冬茬辣椒定植後到初果期;二是在春季,4、5月份發病嚴重。辣椒死棵病越來越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

1. 種苗帶菌

這是病害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也是引起糧改菜的農區及城市近郊新菜田發病的初侵染源之一。而在播前忽視種子處理,也給病害的發生帶來了有利條件。

2. 重茬栽培

保護地複種指數高,輪作換茬有困難,連年重茬栽培使土壤中病菌含量不斷增加,加上保護地高溫高溼的小氣候,適宜病害發生,引起病害加重。

3. 栽培不當

不當的栽培方式、不合理的灌溉方法給病害發生創造了條件,不同的栽培方式與病害發生的輕重有著密切關係。一般平畦栽培的田塊發病程度明顯高於高壟栽培。

4. 灌溉方式不合理

引起辣椒死棵的上述病害,其病菌大多存在於土壤中,病菌隨灌溉水或雨水擴散是其傳播的主要途徑。菜農在辣椒生產中多數延用傳統的大水漫灌等不科學的灌明水方法,加上灌水次數較多,也給病害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辣椒死棵主要是由這6種原因引起,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5. 定植過早

部分農戶將辣椒在7~8月進行定植,這個時期不僅有很強的光照還有很高的溫度,定植前如果不做好造墒工作,一旦定植後澆了大水和定植過深等,很容易導致莖基腐病的發生與流行,導致大面積死棵。

6. 管理操作不規範

在整個生長期內,由於管理不當或澆水、施肥、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不規範造成傷口而被病菌感染,導致死棵的發生。

二、辣椒死棵的病原分析

引起辣椒死棵病的病原主要有2類:一類是細菌侵染引起的,主要是細菌性青枯病;另一類是真菌侵染引起的,在苗期和定植初期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和莖基腐病,在成株期主要有疫病、根腐病、枯萎病和菌核病等。只有正確識別各種病害的危害症狀,瞭解病害的發生原因及傳播途徑,根據不同的病害,對症用藥,提前預防,及時防治,才能有效控制辣椒死棵病害的發生。

三、辣椒死棵的主要症狀識別及發病規律

(一)疫病

1. 危害症狀

苗期染病幼苗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漬狀軟腐,引起苗期猝倒或立枯狀死亡;莖染病多在莖基部發生,病初始產生暗綠色水漬狀斑,擴大後病斑繞莖一週,病部明顯縊縮,呈黑褐色,引起軟腐或莖枝倒折,溼度大時病部可見白黴,造成病部以上枝葉逐漸枯萎;葉片發病,初始產生暗綠色水漬狀斑,擴大後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黃綠色,中央深褐色,葉片枯萎易脫落;花蕾被害迅速變褐脫落;果實發病(以近地面的果實易發病),多從蒂部或果縫處開始,初始產生暗綠色水漬狀斑,擴展後軟腐,褐色,高溼時病部產生白色黴層,病果失水乾縮掛在枝上呈暗褐色僵果。

辣椒死棵主要是由這6種原因引起,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2. 發病規律

辣椒疫病是由疫黴菌侵染所致。該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初侵染源。翌年環境適宜時,病菌萌發侵染根頸和莖基部,或產生遊動孢子,經灌水傳播,從辣椒氣孔、傷口和表皮侵入,多在積水處形成發病中心。病菌喜高溫高溼的環境,病菌在10℃~37℃均能生長髮育,最適發病環境為溫度25~30℃,尤以30℃為最適,相對溼度80%左右,最適感病生育期為座果期。發病潛育期5~10天。在高溫多雨季節或大棚中,土壤潮溼,空氣溼度大,病菌生長髮育快,不斷產生遊動孢子,並隨風、水滴、土粒等傳播,造成再侵染,3天~5天即釀成病害流行。

(二)枯萎病

1. 危害症狀

發病初期植株下部葉片變為黃褐色,萎蔫乾枯、脫落。莖基部皮層呈水浸狀,病根出現腐爛。地上部莖葉逐漸由下向上凋萎,全株枯死。有時病部只在莖的一側發展,形成縱向條狀壞死區,後期全株枯死;根莖表皮呈褐色,逐漸變軟而腐爛,折斷根莖,可見維管束變為褐色。溼度較大時病部常產生白色或藍綠色的黴狀物。

辣椒死棵主要是由這6種原因引起,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2. 發病規律

辣椒枯萎病病原菌只為害辣椒和甜椒,主要以厚坦孢子在土中及病殘體上越冬,在土壤中可進行較長時間的腐生生活。另外,病菌絲也可潛伏在種子內。翌年春,溫度回升,在土壤、病殘體、未經充分腐熟的堆肥中越冬的病菌就成為田間寄主的初侵染來源。病原菌藉助灌溉水或雨水傳播,也可隨病土借風吹到別處,從傷口或根尖端的細胞間隙侵入寄主體內。其發育適溫為24℃~28℃,高於35℃或低於17℃均不利於其發育。田間出現零星病株以後,遇上大雨天氣,一星期後病害就迅速流行。遇適宜條件2周即出現死株。潮溼或水漬田易發病,重茬地,秧苗老化、土壤過酸、缺鉀肥或線蟲多的地方發病重。

(三)菌核病

1. 危害症狀

危害辣椒整個生長期。苗期染病莖基部初呈水漬狀淺褐色斑,後變棕褐色。潮溼時皮層腐爛,上生白色菌絲體,幹後呈灰白色,莖部變細,最後全株死亡;成株期主要發生在距地面5~20cm處莖部和枝杈處,病部初呈水漬狀淡褐色斑,後變為灰白色,向莖部上、下擴展,溼度大時,病部內、外生白色菌絲體,莖部皮層黴爛,並形成許多黑色鼠糞狀菌核,最後引起落葉、枯萎死亡;果實染病,果面先變褐色,呈水漬狀腐爛,逐漸向全果擴展,有的先從臍部開始向果蒂擴展至整果腐爛,表面長出白色菌絲體,後形成黑色不規則菌核,引起落果。本病無惡臭。

辣椒死棵主要是由這6種原因引起,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2. 發病規律

辣椒菌核病為真菌性病害,該菌適於15~25℃的溫暖條件下生長,超過30℃則長勢較差,且偏酸的條件利於其生長。該病主要以菌核遺落在土中越夏或越冬,翌年溫溼度適宜時,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氣流傳播到植株上進行初侵染,菌絲從傷口侵人,或其芽管直接穿過寄主失去膨壓的表皮細胞間隙,侵入致病。以後,田問的再侵染,主要通過病健株或病健花果的接觸,也可通過田間染病雜草與健株接觸傳染。

(四)青枯病

1. 危害症狀

病株主要表現為迅速萎蔫、枯死,莖葉仍保持綠色。病株多在辣椒開花後顯症,初期僅頂部葉片萎蔫下垂,下部葉片出現凋萎,最後中部葉片也凋萎。病菌通過作物根部的傷口侵染,侵入作物後進入維管束,並通過增殖堵塞輸導系統,使水分不能進入莖葉而引起青枯。病莖褐變,能從病部分泌出白色混濁汙汁。病菌一經進入維管束,就很難清除。

辣椒死棵主要是由這6種原因引起,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2. 發病規律

病菌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越冬病菌藉助雨水、灌溉水傳播,從傷口侵入,經過較長時間潛伏和繁殖,成株期遇高溫高溼條件向上擴展,在維管束的導管內繁殖,以致堵塞導管或細胞中毒,致使葉片萎蔫。病田土壤、病株殘體、帶菌肥料甚至多年生雜草都能帶菌傳病。生長期病菌主要隨雨水、流水傳播,首先侵入根和莖基部傷口,隨後在植株體內擴展。

四、辣椒死棵的防治措施

死棵病屬系統性病害,一旦發生很難防治,因此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採取下列幾項措施:

1. 選擇抗病或耐病、優質品種

根據本地的環境條件及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抗病品種,儘量選用兼抗品種,調整作物佈局,避免單一品種長期連片種植。有條件的農戶可採用對辣椒疫病免疫或高抗的品種,如大羊角、大牛角、隴椒1號、湘研4號、湘椒1號等。

2. 加強栽培管理

辣椒蹲苗後進入枝葉及果實旺盛生長期,促秧、攻果、返秧、防衰四次肥水不可少。高溫雨季,氣溫高於32℃,尤其要注意暴雨後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死秧,熱雨過後要用井水“澇澆園”,以降低土溫。夏季還可導致病毒病的發生與蔓延,引起落花、落果。因此,高溫季節,無雨時期應5~6天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溼潤,但要嚴防溼度過大。適當噴灑愛多收6000倍液或植寶素7000倍液,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3. 做好苗床處理

更換新床土或用藥劑消毒苗床土壤,方法是:選用25%瑞毒黴、58%甲霜靈錳鋅、75%百菌清、50%多菌靈等藥劑之一,每平方米用8g,加10~15kg細土拌勻,先將1/3藥土施入苗床內,播種後再將剩下的2/3藥土蓋在種子上,形成上覆下墊,使種子處在藥土中間,從而減少病菌的侵入機會。

辣椒死棵主要是由這6種原因引起,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4. 藥劑防治

針對不同病害選用不同藥劑,具體如下:

1) 防治辣椒疫病

發病初期用50%氟嗎錳鋅1000倍液,或68%精甲霜·錳鋅800~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也可用12.5%氟啶胺(福帥得)懸浮劑600~800倍液,或12.5%韓樂寧可溼性粉劑1000~12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7天噴一次,連噴4次。

2) 防治辣椒枯萎病

在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2000倍噴霧,50%抗枯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50%琥珀酸銅可溼性粉劑400倍液,連續2~3次。也可以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灌根。

3) 防治辣椒菌核病

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2000倍液;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30%菌核利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10天噴藥一次,共2~3次。

4) 防治辣椒青枯病

除及時拔除病株,並在病穴內撒石灰消毒外,發病初期用200mg/kg農用鏈黴素或硫酸鏈黴素灌根或用77%可殺得、30%DT、60%DTM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灌根。棚室辣椒發病後不宜連作,一般可採用甲醛進行土壤消毒處理,方法是:每平方米床土用40%甲醛30~50mL對水50倍液噴灑後用薄膜覆蓋悶4~5d,然後揭膜並耙松床土,待甲醛氣味散盡後(約兩個星期)再播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