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作為從初代一作不落地玩到《Ω紅寶石·α藍寶石》的筆者,在聽到《口袋妖怪》系列官方中文化的消息後自然是激動不已。徹夜難眠後,心中百感但理不清頭緒,借這個機會回顧下《口袋》的中文化之路,算是對自己的一個交待,也算和各位玩家一起見證歷史吧。憑著記憶撰寫難免和現實有些出入,還請共同一路走過來、至今仍在關注《口袋》的同好們多多指教。

下文將提到玩家們耳熟能詳的多種中文版口袋遊戲,首先是早期卡帶盜版商製作的漢化版,即GB、GBC、GBA上的中文版口袋,到《綠寶石》之後便基本絕跡,這類漢化遊戲的最大特徵是奇怪的譯名和各種亂碼;其次是由民間漢化組織製作的民間漢化版口袋遊戲,民間漢化雖然自GBA時代就繁榮興起,但開始對口袋正統作的漢化已經是NDS為主流的掌機時代了;最後就是由官方製作的中文版,也就是剛剛公佈的《太陽·月亮》。

懵懂時候的中文版口袋記憶

“口袋妖怪”這個名字應該是源自早年的《電子遊戲軟件》,筆者已經不大記得清當時是哪位前輩把“口袋裡的妖怪”命名為“口袋妖怪”了,但印象裡最早的紙質攻略用的是《妖怪口袋(紅)》這個名字,叫著叫著就叫成了“口袋妖怪”。之後,《口袋妖怪》這個譯名也在玩家當中逐漸普及開來。(由於筆者的96年《電軟》早已遺失,手頭尚有本刊登同樣《口袋》初代攻略的《GAMEBOY特輯》,故得以查閱確定,如有誤還請指正。)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刊登於《電子遊戲軟件》和《GAMEBOY特輯》的《妖怪口袋(紅)》的初代攻略

大概是1998年,筆者所在的N線小城的遊戲店中開始出現《口袋妖怪 紅·綠》中文版。當時絕大部分玩家還沒有正版盜版的概念,而卡帶盜版商製作的漢化版的比日文版還要貴一些,但玩家們還是寧願多花幾十元買漢化版。在當時,大多數玩家其實都已經在照著攻略或自己摸索玩過日文版了,不過那個時候許多GB遊戲被置於合卡內,所有遊戲共用一個存檔位,因此換個遊戲就稀裡糊塗掉檔的事也時有發生(其實是惟一的存檔位被覆蓋所致)。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初代的中文版被譯為“口袋精靈”

非官方的中文版的確讓很多玩家感到興奮,但是大家很快發現遊戲的翻譯質量參差不齊,妖怪的對戰信息有時亂成一團,常常讓人匪夷所思,而且越往後玩這種現象越嚴重,即便是與同期其它由卡帶盜版商漢化的遊戲相比,質量也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即便如此,許多玩家還是堅持玩了下去,漢化版能讓玩家看懂劇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當時漢化版的《紅·綠·藍》不少是單卡,不像過去容易出現存檔被覆蓋的問題,很多玩家是通過當時的漢化版才得以真正打通遊戲。

現在回想,在所有卡帶盜版商漢化的口袋遊戲中,《紅·綠》以及《藍》留給玩家的不良印象是最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的玩家壓根兒沒注意到後面世代糾結不清的妖怪譯名。畢竟那時候國內還沒引進初代《口袋妖怪》動畫,傑尼龜、小火龍、妙蛙花、皮卡丘那些朗朗上口的譯名還沒進入到國內,因此這個時候玩家們並不在意名字,能通過看圖分辨妖怪的種類就可以了。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中文版的《綠》和《黃》,整體上沒給玩家太糟糕的印象

《口袋妖怪 黃》是在《紅·綠·藍》的基礎上,整合了不同版本的妖怪、還加入了動畫的劇情,也是系列第一部資料篇。不過那個時候動畫依舊沒有引入國內,即便是每個月都買遊戲雜誌的玩家們,也只是知道《口袋》在當時出了動畫片。因此對於大多數當時懵懂的國內口袋玩家來說,《黃》的主要改變在於身後跟了個皮卡丘,而且這貨很弱(和動畫中的皮神絕對是兩種生物)且不會進化,可把他放進電腦又於心不忍,沒辦法只好在隊伍裡佔個位置。

首批的《黃》的盜版卡還有著與皮卡丘對話死機的BUG,此外還經常莫名其妙地掉檔,第二批卡才算把這些問題解決了。《黃》的漢化版雖然同樣不乏鬼畜亂碼信息,但因為是基於之後的穩定版漢化,起碼讓玩家玩得安心,至於那些亂碼般的妖怪譯名,大部分人尚且還不懂得挑剔。

被吐槽的《金·銀》中文版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當年《金·銀》和《水晶》的譯名相同,但是《水晶》的標題並未漢化

《口袋妖怪 金·銀》發售時,國內的口袋動畫(寵物小精靈)已經播放了有一段時間了,雖然前面151只妖怪的名字已經廣為人知,但勤勉的卡帶盜版商是不屑於直接拿來的,因此在《金·銀》的漢化版裡譯名依舊是五花八門,其中的不少流傳至今依舊為玩家們津津樂道,下面就為大家簡單總結一二:

匪夷所思系

這一系的名字基本上是張口就來,甚至讓人懷疑譯者是不是翻開字典隨便點個字就命名了,比如基(派拉斯)、野威(鐮刀盔)等等。

似曾相識系

這一系名字的特點是,每個名字聽著都似曾相識,但無論放在哪個妖怪身上都很彆扭,比如風雪(小拉達)、大膽(皮克西)、鐵具(大力鱷)、爛泥(火爆獸),其中不少成為了日後的笑談,比如小巧的向日種子譯名卻是“大個兒”,快龍的譯名“肥大”則因為與外形特徵驚人相似而至今流傳。

人名系

這些名字會讓你誤以為是人名,但其實是妖怪的譯名,看起來像外國人名的如吉斯(穿山王)、宇木(尼多後),更多的名字頗接地氣,比如阿能(大蔥鴨)、阿白(大鋼蛇)、阿明(紐拉)、阿紅(熊寶寶);還有小字開頭的暱稱小紅(圈圈熊)、小蘭(熔岩蟲)、小月(黑魯加)、小美(驚角鹿),以及紅紅(由基拉)、靈靈(沙基拉)、童童(卡比獸)這樣的疊音暱稱。更有一些名字甚至帶有家族特徵,像美字輩的美蘭(卡咪龜)、美羅(水箭龜)、美后(綠毛蟲),玉字輩的玉風(烈雀)、玉委(大嘴雀)、玉天(阿柏怪)。還有方明(臭臭泥)、方紅(大舌貝)、方劍(鐵甲貝)三兄弟同亮相,江大(胖可丁)、江花(超音蝠)、江天(大嘴蝠)、江彬(走路草)、 江靈(臭臭花)一門五子齊登場。

錯亂系

這一系名字可以從某種角度證明,盜版漢化者在漢化時曾經嘗試加入國語版口袋妖怪動畫的譯名,只不過順序卻搞亂了,如多郎(天蠍)、大針(佛烈託斯)、比獸(果然翁)、雷鳥(月精靈)、百變(陽陽瑪)、鬼斯(大尾立)、斯通(咕咕)等等,這些名字對應的初代妖怪很明顯,但到遊戲中全部錯亂了。

從以上四大系的譯名其實不難看出,無論當時製作《金·銀》漢化版的人是誰,他們還是下了一些功夫的。那些郎朗上口的人名,有些甚至比官方的名字還有範兒;至於那些譯名錯亂,很大原因是由於字節限制,加上趕工又缺少校對,便留下了這麼多稀奇古怪的名字。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遊戲雖然提供了完整的劇情,但槽點也非常之多……

《金·銀》推出的時候正趕上TV版動畫在國內開播,直接導致這部作品的漢化版成了被玩家們吐槽的對象,尤其是隨著動畫版使用的中文名字開始在玩家當中廣為流傳,漢化版漏洞百出的譯名變得更加引人注目。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玩家在體驗了漢化版的劇情後,開始改玩日文和英文版,這個習慣延續至今。

盜版商的漢化防衛戰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從《紅寶石·藍寶石》開始,盜版商漢化的《口袋》變為了“口袋怪獸”

視野逐漸開闊的玩家們,開始對卡帶盜版商漢化的遊戲質量感到不滿,到《水晶》推出的時候,棄中文改玩原版的玩家就更多了。到了《紅寶石·藍寶石》的時代,基於屏幕分辨率的提升,前兩作中超大號漢字的問題得以解決,這對盜版商製作的漢化版來說本是個有利因素。然而,進入到GBA時代以後,中國大陸的家用電腦也在大量普及,模擬器和燒錄卡更是蓬勃發展,而這對依靠販賣盜版卡帶生存的盜版商來說是個毀滅性打擊,他們的“勞動成果”也同樣遭到破解被放到網上共享,盜版商這一次也嚐到了被盜的苦果。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對戰中的亂碼現象依然是盜版商漢化的《口袋》中文版的頑疾

為了抵抗破解,年的《口袋妖怪 火紅·葉綠》中,卡帶盜版商為自己的漢化版使用了加密措施,《火紅·葉綠》一度成為破解者們所面對的一大挑戰,但到了這一年的10月遊戲還是宣告破解。在《寶石》被破解之後,卡帶盜版商們甚至嘗試對遊戲本身進行修改,比如用其他妖怪替換初代御三家,甚至原創一個奇怪的東西做初始妖怪,但長年的敷衍習慣,則讓這些作品要麼換湯不換藥,要麼有著無法解決的死機問題。

2004年,伴隨著民間漢化力量的也蓬勃興起,已成粗製濫造代名詞的卡帶盜版商漢化版徹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文版《綠寶石》推出後,ROM本身破解不完善導致的死機掉檔BUG,也讓盜版商漢化版跟著背鍋。到NDS時代,甚至連盜版卡本身的生存土壤都沒了,曾讓老玩家們得以熟悉劇情但又帶來諸多詬病和不堪記憶的盜版商漢化遊戲,默默地消失在了玩家們的視野中。

民間漢化大時代

民間漢化團隊,指的是在基於遊戲ROM破解的基礎上,對其中內容所進行中文化的個人或民間小組,並非是官方行為。在那個破解盛行的年代,GBA遊戲的漢化客觀上為大量中國玩家帶來了可見的實惠,新玩家通過這些漢化版瞭解了電子遊戲的魅力(尤其是劇情上),老玩家則享受著與以往天差地別的高質量漢化版。製作這些漢化版的個人和小組,雖然不是官方組織也大多不盈利,但相對粗製濫造的盜版商,他們憑藉對遊戲自發的熱愛之情,在質量上追求一絲不苟:美化對話界面、校對文字、除BUG、消除冗餘文件……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由漫遊與TGB聯合漢化的《綠寶石》,名字均採用官方的中文出版物的名字

雖然遊戲漢化在國內迅速發展壯大,但在《口袋妖怪》系列的漢化上,民間組織卻遲遲未有動作。究其原因,筆者曾問過一位從事民間漢化的好友,好友說出了實情:文字量、信息量太大,譯名上更要費勁心機,還有很大可能因此捱罵。

不過,GBA版口袋並非沒有漢化作品,除了《口袋彈珠檯》、《口袋迷宮 赤之救助隊》這些衍生作品,漫遊與TGB兩個漢化組也於2011年5月發佈了《綠寶石》簡體漢化版,雖然從時代上來說已經跨過了NDS時代進入了3DS時代,但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實屬不易,給GBA時代留下了一作遲來的高質量的中文版《口袋妖怪》。

民間對《口袋妖怪》的真正漢化開始於NDS時代,2007年末,YYjoy漢化的《鑽石·珍珠》發佈,口袋漢化遊戲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雖然不是官方漢化,但是質量卻相當上乘,一直到最新的《Ω紅寶石·α藍寶石》,每作都有漢化版推出。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由ACG和口袋群星SP聯合漢化的《黑2·白2》,主標題分別採用了“口袋妖怪”和“精靈寶可夢”兩種譯名。

來之不易的官方中文

國內玩家對官方中文版的期待由來已久,時光倒回到2004年7月,關於小神遊官方中文版《綠寶石》將與日版同步發售的消息在網絡上曾一度引發熱議,當時的傳聞稱中文版名為《寵物小精靈 綠寶石》,遊戲內容全面中文化,甚至還有一張只露出行貨版《綠寶石》遊戲包裝盒的圖片作為證據。不過在那個網上PS改圖氾濫的年代,神遊方面的秘而不宣使得這則消息成為爭議熱點,但最終到9月《綠寶石》日版發售時,官方中文版也沒能如傳言的那樣一起到來。有了這次的經歷,每每再有疑似官方中文版截圖時,玩家們都學會了保持理智和觀望。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曾在2004年7月引發無數期望與猜疑的“神遊版《寵物小精靈 綠寶石》”包裝圖

現在回想,初出官方中文版的消息時,距離《綠寶石》的發售只剩兩個月,儘管小神遊GBA剛剛上市不久,但如此大的動作顯然不可能公佈得如此倉促,而神遊官方更是始終沒有任何官方說明,如此看來,這的確更像是某個遊戲網站的網編為了點擊量而“原創”的非官方新聞。

隨著小神遊SP的熱銷以及神遊DSLL和神遊micro(國行GBM)相繼而至,玩家們對口袋系列官方中文化還是抱著些許的期待,希望某一天神遊能公佈大陸行貨版的《口袋妖怪》,可這樣的期待直到神遊3DS上市後便再無後續,許多等待了10多年的玩家們也開始放棄。即便《口袋妖怪》的遊戲ROM相繼被舉報刪除,大陸玩家發起驚動官方的轟轟烈烈的請願,即便在微軟、索尼相繼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也再難看到關於口袋中文化的傳聞出現,加上任天堂遲遲沒有任何進入大陸市場的動作,“與其等待官方出中文版,還不如自己好好學日文”,這是許多口袋玩家的心情寫照,直到今年的2月26日。


遊戲樂園:懷念GBA時代,口袋妖怪起源全介紹!


2月26日的任天堂直擊口袋妖怪專場開場,石原恆和用中文普通話和粵語問候中國玩家。

無希望即無失望,當塵封心底20年的期待被重新被喚醒時,得到的是驚喜,沒有想到已在遊戲媒體行業中浸淫10多年、且年近中年的筆者竟然還會為一則遊戲的消息而激動興奮,而來自香港任天堂方面的消息,港版銷量將納入任天堂方面對於《口袋》官方中文銷量的統計,而且遊戲將解除鎖區限制。

儘管《口袋妖怪》的首次官方中文化並非真正的國行版,而是在“八國語言”基礎上加入了繁簡中文,雖然“精靈寶可夢”這個名字隨即在大陸和港臺玩家間引起了爭議,但對等待了十年的口袋玩家們來說,這意味著向前邁出了激動人心的一步。誠然,在國內網遊、手遊盛行的大背景下,口袋系列僅僅靠這一次加入中文就實現銷量暴增並不現實,但起碼可以藉此穩固中文遊戲市場、避免玩家群體繼續流失,為任天堂下一次重回中國大陸市場,做一個充分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