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 來成都品文博大餐

一年一度的“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和“全球博物館周”(5月13日至5月19日)來了,圍繞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這一主題,成都的各大博物館將推出什麼樣的文博大餐?

紅星新聞記者提前打探到,金沙遺址博物館、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永陵博物館這四家平日內需要購買門票入館參觀的熱門博物館,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都有免費參觀的惠民措施。

只要帶上身份證就能免費領取門票,到現場排隊領票的觀眾可選擇下午四點後的低峰時段進館參觀。其中,武侯祠博物館與杜甫草堂博物館是分時段派發參觀券,數量有限。

孟夏之夜

與文化名流、詩人、考古學家 詩會金沙

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內,除了展出百餘件套象牙製品及牙雕珍品的《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藝術展》,還有一大特色活動即將舉辦。

518国际博物馆日 来成都品文博大餐

金沙遺址博物館太陽神鳥金飾

5月17日晚上7點,金沙遺址博物館將舉行“鹿鳴之會·詩意金沙”文化交流沙龍,與文化名流、詩人、考古學家一起,詩會金沙。

孟夏之夜,蟬嘒未至,鹿鳴呦呦……

夜晚的博物館展廳,將迎來著名當代詩人,朦朧詩派代表性人物楊煉。

楊煉曾寫下代表作長詩《諾日朗》。獲得意大利Flaiano國際詩歌獎、英國詩歌書籍協會推薦英譯詩集獎、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中國首屆“天鐸”長詩獎、卡普里國際詩歌獎等多項國際國內獎項。

他曾在博物館外眺望一夜,作《金沙》詩一首。他說:“當我們盤桓在金沙圍牆外的停車場上,眺望裡面數千年的黑暗,時間不在,而詩意永存。”

楊煉將與著名作曲家門德爾松家族中的文化名人們一起,進行為期15天的“中國考古之旅”,並將在5月17日與金沙相會。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員、南方科技大學教授、殷墟遺址發掘主持者唐際根也將出席,王仁湘說:

“從古到今有多遠,或說在笑談之間,縹緲無痕。從今到古有多遠,我們說在朝夕之間,可丈可量。笑談古今,那是空論,一把手鏟,古今化作零距離。”

讀詩、聽琴,欣賞音樂劇《金沙》選段,這個屬於博物館的美好夏夜。

一起逛川博

欣賞蜀派名琴 讓古琴把耳朵叫醒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古琴位列“四藝”之首,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代表了古典音樂文化的最高成就。古人以琴會友,今人琴與詩話。

巴蜀地區有著源遠流長的古琴文化傳統,蜀地琴藝和制琴技術聞名遐邇,名家輩出,影響深遠。四川博物院館藏古琴數量與質量在國內博物館界名列前茅。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川博將面向公眾展出19床古琴,其中不乏鎮館之寶。例如唐代神農式古琴“石澗敲冰”是觀眾不可錯過的一把古琴,曾為元中書令耶律楚材收藏。

耶律楚材最好古琴,不僅善彈《廣陵散》,自稱有“琴癖”,還愛收藏名琴,家中遺產“唯名琴數張,金石遺文數百卷而已。”耶律楚材曾居於北京西郊別墅玉泉山莊,故在他珍藏的這把古琴上刻下“玉泉”方印。而“石澗敲冰”,則喻其可發金石之聲。

值得一提的是,川博將用數字化的手段還原古人撫琴、聽琴的場景。他們將還原宋徽宗《聽琴圖》,彈奏者坐在樹下撫琴,連琴桌、花、焚香都與圖畫一致,彈奏者時而手指微撥,時而稍稍欠身,十分生動。

此外,5月16日晚,川博將舉辦一場“琴·心”古琴音樂鑑賞會,為新展“琴·心——四川博物院院藏古琴展”預熱。

由川音民樂系教授、中國琴會副會長、蜀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曾成偉演奏古琴名曲《流水》,一起走進四川博物院,聆聽一場古琴音樂會,提前探營古琴展,在餘音嫋嫋中把耳朵叫醒,與心靈對話。

到成博

看古代人咋個“燙火鍋” 探索斑斕獅城的文化嘉年華

飲食之道,源遠流長。古代人吃東西有什麼講究?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

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即將拉開大幕,作為美食節的“開胃菜”之一,“食為天——餐桌上的文化之旅”在成都博物館登場。展出來自中國10家博物館的122件(套)古代餐具、炊具文物。

展覽策展人魏敏介紹,展覽中的很多文物都頗有特色。

三星堆出土的陶三足器是古代四川人“燙火鍋”的器物。西漢時期的“銅匕”,其實是古人進食的工具,用於從鼎中把肉取到俎上。來自彭州博物館的宋代象鈕銀執壺及溫碗雕刻精美,做成蓮花形、柳葉形的銀茶托,做成菊花狀的金碗,把宋代的生活美學表現到了極致。據悉,展覽將持續至6月9日。

518国际博物馆日 来成都品文博大餐

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

5月18日至19日,成都博物館還將上演一場娘惹文化嘉年華,娘惹是什麼?

娘惹指中國人和馬來人結婚後所生的後代,在新加坡比較多。曾經娘惹文化裡娘惹是對女性的尊稱,並在時代變遷中,逐漸發展成為新加坡多元民族的重要部分。精彩的系列活動讓觀眾得以近距離了解娘惹文化並感受新加坡這個國家的多元魅力。作為土生華人文化的守護者,新加坡娘惹私人博物館盈壇的創辦人葉艾明將現身分享會講述娘惹故事。

娘惹主題靜態展將持續開放到6月14日,盈壇博物館攜其極具代表性的數件珍貴藏品來到成都,如大膽著色的娘惹花磚、美觀實用的三層碗盞、典雅精巧的手繪鞋面等等,絢麗的色彩瞬間將把觀眾拉入歷史的記憶中。

除了文化分享,還有內容豐富的體驗工坊值得期待。觀眾可在娘惹傳統服飾的試穿區,或者“偷”學一下傳統珠繡,在彩繪瓷磚區停留,讓斑斕色彩的娘惹文化在筆尖流淌。

沉睡千年 古樂“重生”

到永陵博物館近距離的觀察與感受唐代樂器

一座名城一出名劇,總是能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和回憶。就在今年,成都將奏響千年古樂,國樂觀念劇《伎樂·24》將用全新的方式和感官享受,向世界遞出一張屬於成都的音樂名片。

國樂觀念劇《伎樂·24》以成都永陵石刻“二十四伎樂”作為藍本,高度還原了文物的形態,樂器和服飾的演出。通過將國樂與國畫、國繡、國服、詩歌書法的融合,呈現出了靈動的東方美學。

2018年《伎樂·24》亮相上海國際藝術節交易會,並榮獲國內“走出去”項目視頻選拔推介會前十及優秀劇目獎。

5月18日,主創團隊將在成都永陵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宣佈2019年國樂觀念劇《伎樂·24》改版啟動及改版內容,劇目將以新形式、新陣容、新視覺為成都音樂IP注入新活力。

此外,永陵“二十四伎樂”音樂文化展從去年12月開展就受到廣泛關注,展覽將持續到6月18日,感興趣的觀眾可前往成都永陵綜合館一樓參觀,來趕一場展覽的尾巴!

永陵舊稱王建墓,為前蜀開國皇帝王建歸葬之地,永陵棺床上石刻的 “二十四伎樂”,包括舞伎2人,樂伎22人。

為了再現唐代樂器之神采風韻,他們特邀著名樂器製作師、上海大龢堂藝術總監沈正國對二十四伎樂樂器進行了仿製,作品以永陵實物為原型,並參照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樂器,嚴格依據文物原有的形制及尺寸進行製作,用料考究,工藝精湛。此次展覽將展出所有仿製樂器,讓觀眾朋友們可以近距離的觀察與感受唐代樂器。

到武侯祠博物館

看諸葛亮文化遺存 扇面、銅版畫兩大展覽等著你

武侯祠博物館的活動也非常豐富,5月18日當天,《名垂宇宙——諸葛亮遺存精選系列展》之“臥龍運神機”正式啟幕,展示諸葛亮生平大事與行蹤路線並精選現存諸葛亮文化遺存,全方位再現蜀漢丞相諸葛亮波瀾壯闊的一生,使之真正走出歷史而融入當代。

本系列首展“臥龍運神機”重點展示從諸葛亮出生地——陽都故里到先帝託孤處——白帝城的遺存十餘處,那是諸葛亮智慧人生的開啟和形成之地,也是他與先主劉備從初遇、創業到永別之地。

518国际博物馆日 来成都品文博大餐

另外一場展覽,《咫尺之境——成都武侯祠館藏扇面精品展》將於5月19日閉幕,趕緊抓緊時間前去看看,該展精選成都武侯祠館藏清代至近現代扇面五十餘幅,引領觀眾神遊畫境,徜徉咫尺扇面,一覽書畫之美。

如果正好去武侯祠,不妨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群賢堂展廳逛一逛“晚清風尚——東莞可園館藏銅版畫展”。該展覽將對外開放至6月24日。

展覽集中展示東莞可園博物館館藏銅版畫精品,以銅版畫這一迥異於中國傳統書畫的藝術載體,展現西方藝術家眼裡屬於中國的詩情畫意、生活情趣,令觀眾親見19世紀真實的中華世情,感受銅版畫的細膩寫實,領略藝術的經典玩味。

本次畫展展出的50餘幅銅版畫精品均來自東莞可園博物館。東莞可園博物館以東莞可園園林建築為依託,收藏、研究和展示嶺南古典園林建築、“居巢、居廉”及嶺南畫派作品,傳播嶺南建築文化和嶺南畫派藝術的專題性博物館。

去杜甫草堂

學習民族家族傳承 參觀姓氏家譜家風家訓展覽

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5月17日一6月2日,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館主辦的“詩禮傳家一家族文化展”在杜甫草堂博物館中國書法館開展。

從三皇五帝至今,中華民族以姓氏為標記,以家族為基本傳承單元,將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文化、崇高的道德品質以家風、家訓的形式-代代傳承下來,影響和造就了無數仁人志士,成為中華民族的鋼鐵脊樑。

據瞭解,本次展覽將展現民間優秀家風家訓文化內涵為出發點,甄選出姓氏家譜、祖宗畫像、家風家訓對聯、姓氏堂號匾額等珍貴文物百餘件展品公開展覽。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圖據東方IC

518国际博物馆日 来成都品文博大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