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男神指揮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搬上了合唱舞臺

這位男神指揮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搬上了合唱舞臺

作為中文系的畢業生,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肯定是知道的,他的《永州八記》也聽說過,但沒有想到的是,《永州八記》居然能改編成現代混聲合唱曲,把上千名聽眾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位男神指揮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搬上了合唱舞臺

這位男神指揮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搬上了合唱舞臺

昨晚,我就是那被感動的聽眾之一。浙江大學文琴合唱團一年一度的專場音樂會隆重上演。演出之前一個小時,浙大紫金港小劇場門口就排好了長長的隊伍。昨晚的音樂會被命名為“山水長隨赤子心”,主打曲目是陳煒智根據柳宗元原作重新闡釋、創作歌詞,並由劉新誠譜曲的混聲合唱曲《永州八記》。10年前,臺灣大學合唱團演出過這個版本。昨晚是這部合唱作品第一次在大陸演出。

這位男神指揮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搬上了合唱舞臺

看到節目單,我就很擔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是一篇文言散文,雖說膾炙人口,流傳千古,但即便我這樣的中文系畢業生,也非常生疏,何況乎他人?改編成混聲合唱曲,能夠吸引聽眾麼?隨著演出的進行,我的疑慮馬上煙消雲散。在青年指揮家周振宇的激情指揮下,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後的失落與迷茫,愁思與悵惘,化成動聽的歌聲,在劇場裡迴響。聽眾們彷彿跟隨著抑鬱不得志的柳宗元,寄情于山水之間,看到清澈明淨的景色,聽到淙淙潺潺的水聲,感受到悠遠空曠的浩然之氣,進入了恬靜幽深的藝術境界。

這位男神指揮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搬上了合唱舞臺

這不是周振宇第一次指揮根據古詩文改編的合唱曲。3年前那個6月,我就在錢塘江畔的杭州大劇院欣賞過一場名為“聞詩氤氳”的合唱音樂會。周振宇指揮杭州師範大學聞音合唱團演唱了根據著名古詩詞改編的合唱,如陸游、唐婉的“釵頭鳳”,李清照的“一剪梅”,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還有改編自外國詩歌和中國現當代詩人詩作的合唱,如日本的“梨花又開放”,美國的“情人渡”,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和“我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令人耳目一新:古詩詞還可以用那麼優美的和聲唱出來!

這位男神指揮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搬上了合唱舞臺

值得欣慰的是,混聲合唱《永州八記》不僅僅簡單再現柳宗元原作的意境,而像一部完整的交響曲,用8首歌曲錯落有致、跌宕起伏地演繹了柳宗元筆下的永州山水之美和文人心意之痛。8首歌曲中有快板,有慢板,有低沉的吟唱,有輕鬆的旋律,有東方的寫意,也有巴洛克風格復調卡農,有黑管模仿的嗩吶,也有木魚的輕快節奏,有悲憤的吶喊,更有高亢的合唱。將近一個小時,卻一點不顯拖沓。當最後高潮來到時,我已被歌聲感動得熱淚盈眶:天地不是無情意,看似無情卻有情,永州八記墨盡處,山水長隨赤子心。

這位男神指揮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搬上了合唱舞臺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要去聽周振宇指揮的合唱音樂會。每次我都感觸良多。昨晚的感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需要這樣的現代方式來演繹和傳承。詩經,論語,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我們中華民族有著無數燦爛的古典文學作品,足夠我們傲視世界。但是,在年輕一代人中間,這些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卻在逐漸減弱。讓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相銜接,用現代傳播方式和手段來演繹和傳承傳統文化,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我們需要更多像周振宇指揮這樣的有心人!需要更多這樣既有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又有現代音樂的時尚色彩的優秀作品!(本文攝影狄東傑、蘇吉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