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好萊塢,電影的造夢工廠。

雖然不少人批評好萊塢電影逐漸流水線化,但不能忽略的是好萊塢仍有一批具有先鋒意識的電影人,他們仍然孜孜不倦的進行著電影技術革命。

電影技術革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成功,更有失敗。本期,我們就以大導演李安的作品為例,瞭解一下電影技術革命道路的困難,一起來看看吧: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大導演的技術革命

觀眾在瞭解一部電影時,往往在意的是影片的導演、明星、劇情等,對電影的製作通常並不感冒。一批電影人不甘於電影被明星和八卦所掩蓋,更加不甘於墨守成規,選擇進軍“技術流”,進行著一場電影技術革命。

目前來看,電影技術革命最成功的電影人非詹姆斯·卡梅隆莫屬。

2010年,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3D科幻大片《阿凡達》一經上映便風靡全球,豪取27億美元,摘得全球票房桂冠。卡梅隆不僅僅給觀眾帶來了一部視覺震撼的商業大片,更是改變了觀眾的觀影方式。

3D電影並不是卡梅隆的專利,早在1922年電影《愛的力量》就以3D形式向公眾發行。此後也有不少電影打著3D的噱頭上映,但大部分都是粗製濫造,立體效果十分不佳。2008年,3D電影《地心歷險記》引進大陸並取得了不俗的反響。2010年《阿凡達》的上映正式打開了中國3D電影的“元年”,此後觀眾進影院前都會習慣性問一句:“這電影是3D的嗎?”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曾成功執導過《指環王》三部曲的導演彼得·傑克遜也在堅守著電影技術革命的道路。

比起卡梅隆改變觀眾觀影方式不同,彼得·傑克遜則在挑戰著影院的放映設備。彼得·傑克遜在拍攝《霍比特人》三部曲時沒有選擇業內主流的每秒24幀技術,而是選擇挑戰每秒48幀的拍攝技術。相比於24幀,48幀更加流暢、更加清晰,能讓觀眾更加接近角色。

但令人唏噓的是48幀版《霍比特人》因為大陸影院技術問題未能引進,觀眾看到的只是24幀版的“降幀版”《霍比特人》。而看過48幀版《霍比特人》的觀眾則吐槽畫面太過清晰,連畫面中人物的毛孔都看得一清二楚,讓不少觀眾感到不適。48幀雖然讓電影畫面更加清晰,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影的美感。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雖然電影技術革命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但大導們的熱情依舊高漲。

正當詹姆斯·卡梅隆準備在《阿凡達2》中採用60幀拍攝技術時,李安半路殺出帶著更牛逼哄哄的120幀技術強勢登場,讓整個電影界震驚不已。

從文藝青年轉向硬核導演

說到李安,觀眾就會不自覺的豎起大拇指。

1984年李安從紐約大學畢業,像現如今的許多應屆大學畢業生一樣,李安畢業即失業,靠著當時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妻子林惠嘉微薄的收入生活。這一靠,就是整整六年。

1990年轉機終於出現,李安憑藉自己原創的劇本《推手》獲得了第一次獨立導演電影的機會。李安把握住了這次機會,電影《推手》最終獲得了第2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

從此之後李安一發不可收拾,執導的電影拿獎拿到手軟:《喜宴》獲得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理智與情感》獲得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臥虎藏龍》獲得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憑藉《斷背山》榮獲第7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憑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榮獲第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李安拍攝的電影向來以劇情、人物描寫為重,連《綠巨人》《臥虎藏龍》這類動作片、武俠片李安都能一反傳統拍出濃濃的人文情懷。

2012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吹響了李安走進“技術流”的衝鋒號,電影中絢麗的特效、美輪美奐的海洋、以假亂真的CG動畫讓業界驚歎不已。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僅在全球取得了6億美元的高票房,併為李安再添一座奧斯卡小金人。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大獲全勝後的李安沒有充當3D電影的追隨者,而是另闢蹊徑當上了技術革命的“先鋒”,帶著反傳統的120幀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華麗登場。

目前電影普遍採用24幀的拍攝和放映技術,即每秒24張圖片,這一主流標準已經沿用80餘年。如上文所述,在2012年彼得·傑克遜執導的《霍比特人》中出現了變化,採用了48幀拍攝及播放。120幀,即每秒120張圖片,能最大接近人肉眼看到的效果,並能幫助4K更好的展現清晰度。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如李安所說:“120幀讓電影畫面沒有抖動,4K讓畫面更加清晰,再加上3D,你會覺得離角色很近,未來的電影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120幀也成為了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最大的噱頭。但尷尬的是,120幀版對於放映廳的要求太苛刻,全球只有北京、上海、臺北、紐約和洛杉磯能觀看到120幀版本,其他地區的觀眾只能看到24幀“閹割版”《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最大的爭議點就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樣一部近乎於文藝片的電影有必要運用先進的120幀拍攝及放映技術嗎?

不可否認電影中戰爭場面十分真實,但戰爭場面僅佔全片極小的一部分,習慣了商業大片的觀眾完全不滿足影片中的戰鬥場面。而在大部分的文戲片段中,120幀的作用只是讓觀眾能夠更加看得清角色的表情神態,完全淪為了雞肋。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最終,《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北美票房僅取得173.8萬美元的慘淡票房,好在中國觀眾一如既往的支持李安,為電影貢獻了1.64億人民幣。儘管如此,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還是成為了2016年最虧損的電影之一。

經歷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慘敗,李安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再一次選擇了120幀拍攝技術。這一次,李安選擇了一部被好萊塢擱淺了17年的電影——《雙子殺手》

《雙子殺手》擱淺史

《雙子殺手》是一部高概念科幻驚悚電影。

電影講述了亨利是一名頂尖的殺手,隨著年紀漸長,亨利想要儘快脫身。但亨利卻成為了特工的追捕目標,而這名神秘的年輕特工似乎能預測他的一舉一動。在交手中亨利意外發現,這名神秘的特工正是自己的克隆體,並且比自己年輕25歲,能力處於巔峰時期。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經驗老到的頂尖殺手對決追殺自己的克隆體,這個想法聽起來十分有趣。

1997年《雙子殺手》劇本成形之後立馬被呈現在迪士尼的試金石電影面前,不久電影宣佈定檔2002年暑期檔。

肖恩·康納利、哈里森·福特、梅爾·吉普森、尼古拉斯·凱奇、布魯斯·威利斯等大腕在當時均被傳言將飾演該片主角,但都被當事人否認。不久之後,《雙子殺手》項目流產,原因至今成謎。

一時間眾說紛紜,投資大、難以找到合適的明星......總之這部高概念的電影就這樣被束之高閣,只留下“好萊塢最佳未被拍攝劇本”的美名。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2012年,導演喬·卡納漢在網上發佈了一段由其製作的電影偽預告片,希望《雙子殺手》項目復活。預告片中主角由當時已經82歲的伊斯特伍德飾演,畫面由多部影片鏡頭拼接而成。短片受到了強烈的反應,但可惜的是迪士尼內部沒有人支持這部電影,最終不了了之。

幸運的是,派拉蒙接盤了《雙子殺手》項目,並由大導李安執導。這部被譽為“好萊塢最佳未被拍攝劇本”終將以電影形式問世。

威爾·史密斯的翻身仗

片方最初想找一名有一定票房號召力的影星在電影《雙子殺手》中飾演亨利一角,但可惜的是當時的大咖對該片興趣不大。時過境遷,電影終於找到了一名大咖主演,他就是——威爾·史密斯。

作為好萊塢影史上唯一一位連續八部電影作品超過1億美元票房的明星,威爾·史密斯在影壇可謂“德高望重”,《獨立日》《黑衣人》《機械公敵》《當幸福來敲門》《我是傳奇》等電影各個票房口碑雙豐收,深受觀眾喜愛。

但威爾·史密斯這幾年則有垂暮之勢,由其主演的科幻大片《重返地球》和劇情片《焦點》雙雙票房口碑慘淡,曾經的票房神話一下子跌入了深淵。

威爾·史密斯自然不甘於淪為票房毒藥,從出演《自殺小隊》“死亡射手”一角就可看出,威爾·史密斯開始拓展自己的演出風格,即使是不出名的角色,他也願意出演。雖然《自殺小隊》口碑不佳,但全球7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也算是為威爾·史密斯扳回一城。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2019年威爾·史密斯主演的兩部大片將會上映,分別是《阿拉丁》和《雙子殺手》。

《阿拉丁》改編自同名童話故事,由蓋·裡奇執導,威爾·史密斯出演“燈神”一角。雖然是一部大製作電影,但《阿拉丁》的票房前景不容樂觀。導演蓋·裡奇的上一部導演作品《亞瑟王》預算高達1.75億美元,最終票房僅有1.48美元,榮登2017年電影虧損榜第一的寶座。而從頗有爭議的“燈神”造型來看,《阿拉丁》註定是部爭議之作。老瓶裝新酒,能否玩出新花樣?從目前來看,有點懸。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相比較於炒冷飯的《阿拉丁》,具有先鋒意識的《雙子殺手》對威爾·史密斯的演藝生涯影響更加深遠。

51歲的威爾·史密斯將通過複雜的電腦特技加動畫捕捉還原一個年輕的自己,兩個威爾·史密斯的對決聽起來吸引住了不少觀眾。而在李安的打磨下,兩個威爾·史密斯的內心戲勢必也會成為精彩的看點。兩個威爾·史密斯將在電影中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

李安的120幀執念

電影技術革命的道路並不好走,李安的120幀技術隨著《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票房慘敗宣告失敗。李安早已預料到這個結果,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宣傳時期李安就曾說過:

“我想看了我的電影不喜歡可以罵我,但不要罵這項技術,技術是無辜的。”

電影技術革命註定是條吃力不討好的活,經歷慘敗後的李安重振旗鼓,如果說《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只是小試牛刀的話,《雙子殺手》則是真正放開手腳。作為科幻片的《雙子殺手》比起文藝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更能體現出120幀的優勢。

擱淺17年後終將問世,“硬核導演”李安能否一雪前恥?

派拉蒙影業為電影《雙子殺手》的放映問題盡心盡力,為了避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無影院可播的尷尬局面,派拉蒙向美國連鎖戲院發信,要求測試放映設備,以能夠放映每秒120幀速度、4K畫質、3D格式的《雙子殺手》。

電影技術革命不是單向的,影院方面也需與時俱進並且極力配合,否則電影的技術革命只能淪為無用功。

120幀究竟是技術革命還是技術冒進?就讓我們在10月11日見分曉。

我是天兆說,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