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提高上市公司不守底線成本

最近,A股市場頗受關注,除了指數波動較大外,還有上市公司的作為與監管層的動向。

5月1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上要求,上市公司和大股東必須牢牢守住四條底線:不披露虛假信息、不從事內幕交易、不操縱股票價格、不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今年2月底,易會滿曾以“四個敬畏”獲得了廣大投資者的認同和期待。

這番話有其背景。隨著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披露完畢,除了“業績變臉王”不斷湧現外,還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市場怪現象。

引發廣泛關注的有康得新和康美藥業。前者122億存款不翼而飛,據解釋錢被收進了持股僅24%的大股東康得投資集團賬戶,這讓上市公司淪為了大股東提款機。後者則出現數百億銀行存款憑空消失,給出的理由是“會計差錯”,但市場並不買賬,消息公佈後連續五個交易日跌停。

在A股市場,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資金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歷來有之,如今金額竟至一家數百億之多,可以說對投資者已毫無敬畏之心。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過這樣的描述:資本有50%的利潤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則敢犯任何罪行。

的確,此類對市場毫無敬畏之心、沒有底線的上市公司及大股東,主要是受利益驅使。更加詭異的是,根據現行《證券法》,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罰款上限只有60萬處罰;而對管理層,則更是隻能罰30萬。這對於上市公司動輒幾十上百億被侵佔資金來說,近乎九牛一毛。

更進一步講,現行體系下資本市場違法成本都是很低的,所以信息披露違規、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高發。不久前,到處碰瓷、備受公眾質疑的視覺中國,只罰30萬;而玩弄財技、炒作熱點、騙得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的賈躍亭,一直在美國逍遙。

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當市場上第一個違法公司出現,如果這家公司得不到相應的處罰,那麼其他公司就會跟風,最後劣幣驅逐良幣,法制淪為一句空話,最後承擔惡果的就是全社會。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成熟資本市場,財務造假者通常會被罰得傾家蕩產,主要負責人甚至會“牢底坐穿”。如美國證券市場的違法成本要高得多,《薩班斯法案》規定,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最高可判處25年監禁,對犯有欺詐罪的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分別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安然公司因造假被美國證監會罰款5億美元,公司宣告破產,CEO被判24年徒刑並罰款4500萬美元。會計師事務所的安達信因幫助安然公司財務造假,被判處妨害司法公正罪後宣告破產。

事實上,《刑法》對操縱證券市場、內幕交易、信息披露等行為亦有相關規定,如操縱證券、期貨市場,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但從近年處罰情況來看,違法者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利益不成比例,不足以形成威懾。而對於大股東通過侵佔上市公司資源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鮮有受到刑法懲處者。

因此,A股必須提高對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且板子主要打在自然人身上,來震懾那些以身試法者。

換言之,要讓上市公司守住底線,必須從制度上解決違法成本偏低、執法手段不足、執法威懾力不夠等突出問題,讓敢於鋌而走險者傾家蕩產。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市場主要參與者歸位盡責,讓上市公司、大股東敬畏市場、守住底線,打造健康穩定的市場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