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京津冀協同發展看天津

關關雎鳩:京津冀協同發展看天津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到底愛不愛我?”天津大聲地衝天子嚷道:“愛我,就支持我!”

——京津冀協同發展看天津

一直以來,環北京貧困帶為世人矚目,“燈下黑”,“大樹底下不長草”等現象被廣為詬病。

而與之相對應,上海卻呈現出“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景象,靠近上海的都是全國經濟發展的先進地區,如蘇錫常,崑山、靖江、常熟等等,頗耐人回味?然而,這是為什麼呢?

關關雎鳩:京津冀協同發展看天津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三大核心區域之一,上海這架引擎起了關鍵作用。建國以來,上海一直都是全國的製造業中心,對全國都能產生輻射。到上世紀90年代以後,全球產業開始出現大分工的趨勢,全產業鏈、分工協同發展成為關鍵,於是乎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區域逐步發展成型。上海佔據產業鏈的高端,周邊地區依據其自身的特色,逐漸佔據產業鏈中的某個環節,經過二三十年的發育,一個世界級的經濟區域——長三角城市群就此形成。

關關雎鳩:京津冀協同發展看天津

這和香港當年輻射深圳、東莞的道理一樣,開始低端製造業從香港遷出,到深圳、東莞發展,由此引發全國的“打工潮”,全國人口開始出現“乾坤大挪移”,與此相伴,廣州話、港臺影視作品等風靡全國,風頭一時無兩。

然而,全國經濟發展一盤棋,當到啟動京津這架“北方發動機”的時候,卻出現了問題。

北京不斷沒有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反而產生巨大的“虹吸效應”,凡是北京周邊的“產業要素”,都會自然不自然地向北京聚集,發展呈現出“一邊邊倒”的狀況,帝都日趨繁華,帝都周邊地區日趨蕭條,連曾經的“北方經濟中心”的天津,也黯然失色,要天津和北京合作,那不是開國際玩笑麼!所以,長期以來,北京、天津的關係並不十分良好,北京也捨近求遠的和唐山合作去建設京唐港,也不和天津港玩。二者是競爭關係,非合作關係,各自為戰,互不相干。

關關雎鳩:京津冀協同發展看天津

在另外一個層面,天津也和河北省不合,因為好的項目、產業等,天津都要和河北搶,本來河北守著天子,好處沒有撈著,小心賠盡,就差點沒有“鞠躬盡瘁”,偏偏來了個“衛嘴子”,巨嘴碩大無比,但凡帝都吐出一點肉,天津連肉帶骨一口吞,河北搶又搶不贏,恨得牙癢癢,不合作也是自然的事。話說津保鐵路20年前就規劃為國家一級幹線,大家看看,二十年過去了這條鐵路都沒有修成。還是得益於京津冀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津保鐵路這才得以動工。要說明一下的是,津保鐵路現在還只是城際軌道客運專線,貨運線還沒有修,產業輻射的通道還沒有完全打通。由此可見,這個合作有多難!

關關雎鳩:京津冀協同發展看天津

為什麼是這樣?

我們認為,第一個關鍵在於認知北京。“Who A the Beijing?”,北京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信息等的中樞,同時也是服務和指導全國的“決策中心”,黨政軍首腦機關、央企國企總部、各地駐京辦、對外交流中心等全部都集中在北京,特殊的城市功能,使得北京成為全國高端知識型人才匯聚的超級大本營,典型的高知型城市。

而北京周邊地區,在帝都面前,人口素質和質量都有“懸崖”般的落差,根本無力對接,“燈下黑”成為必然,但凡“才色”,都頭也不回頭地撲入北京的懷抱。北京,北京,我愛你!前赴後繼……

關關雎鳩:京津冀協同發展看天津

由此,京津冀的合作,一直以來都難以推動,直到現在提升為國家戰略,明確城市分工,事情才有了轉機。

我們認為,第二個關鍵在於發揮天津的作用。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是“首腦”,其作用的發揮需要發揮天津“二級傳動軸”的作用,即北京在人才、教育、研發、決策等方面“服務”天津,而天津則通過強大的產業鏈傳導的形式輻射出去,並逐步形成以天津為核心區域產業梯度分工,將全面帶動河北的發展。這樣的話,京津冀就活了。

這和香港-深圳-東莞,上海-蘇州-無錫等地的發展模式是一個道理。天津-保定-河北,或天津-唐山-河北,也將是這樣。不同的是京津冀合作,特殊的城市功能,使得京津冀地區“首腦”中心和“產業”中心不在一個地方,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天津,未來京津冀地區將會形成“三級”傳動發展的模式。

關關雎鳩:京津冀協同發展看天津

所以,未來京津冀地區的發展生態將是這樣:北京(首腦中心)——天津(產業中心)——河北(腹地,產業發展支撐與延伸)。

由此,可見天津的作用非同一般!如果天津的城市職能不能得到很好地發揮,那麼“燈下黑”、“窩裡鬥”將難以避免。

所幸,謀事在人,未來改變進行時!

京津冀這架“超級馬車”正在點火,大國崛起關鍵時期已經到來,“四個全面”已然全面鋪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