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的日子》:自序

《當兵的日子》:自序

Copyright@拾花大叔


1999年至2004年,我曾服役於南京軍區某部,五年的軍旅生涯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軍營的這五年,最大的收穫就是成長。我從一個懵懂少年,到一名合格的軍人,從我兒時就渴望參軍,到穿上這身綠色軍裝夢想的實現,對我來說意義非常重大。但是對於當兵的這幾年,我所經歷的是一名普通軍人都應該經歷的平凡小事。

八零後的我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和平年代,沒有剝削、沒有殺戮,只要願意努力,人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感謝偉大的祖國,沒有強大的國力作為後盾,就不會有現在安定的生活。

而祖國的強大,關鍵在於國防力量,過去我們的人民被列強欺負,土地被瓜分,如今我們的祖國在某些方面卻引領著世界;今時不同往昔,每個人都可以有尊嚴的活著,都可以自由的追逐夢想。但是在另一方面,祖國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那是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諸如經濟戰、貿易戰這些在和平年代衍生的新詞彙,無不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中方3人死亡,20多人受傷;2000年臺海危機;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導致中方一名飛行員犧牲。這是我當兵期間印象最深的三個事件,如果說臺海危機是歷史遺留原因,但是大使館被炸和撞機事機,就是明擺著別人欺負咋到了家門口。由於當時我們的國家還不夠強大,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最終都是低調處理了,但是大家顯然對結果並不滿意,尤其是我們年輕一代的軍人。

我們現在還算不上世界強國,還需要千千萬萬中國人努力奮鬥才能實現中國夢。這不是一篇安全形勢分析報告,我也沒有相關知識儲備和能力寫出那樣的文章,只是曾經作為解放軍中的一員,一個當過兵的退伍軍人,心中有這樣一種情結,相信有這種情結的肯定也不止我一人。

在部隊每次訓練動員時,領導經常講到一句話:“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就是告訴我們平時要在日常訓練上多下功夫,和平時期的軍人,練好軍事本領才是最大的奉獻。但軍人也是人,他們也吃五穀雜糧,也有普通人的兒女情長,除了訓練,日常的生活也會苦中作樂,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

所以,接下來我想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以專輯連載的形式,講述自己從當兵到退役這段時間平凡的軍營歷程,有自己的經歷,也有別人的故事。關於軍事訓練內容,我會盡量少寫或不寫,一是話題敏感,會產生不必要的麻煩。二是訓練科目除了演習外,平時基本就是那些,每天重複練,不如日常生活有意思。

寫下自己的經歷,除了回顧過去,同時也讓那些和我有同樣夢想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的夥伴,多一個瞭解部隊生活的窗口。

我們國家每年都幾十萬軍人從部隊退出現役,由於在部隊生活的時間太長,回到地方後會有很多不適應,我自己就是一年多之後才慢慢適應過來的,但是很多生活習慣是一輩子都改不了的,最明顯就是每天早上到點就會醒,生物鐘已經可以說是固定了。

相信很多退役後的軍人都會有同樣的感觸,他們渴望被社會認可,但同時又不知道該怎麼去迎接改變,導致會走很多彎路,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創業失敗,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壓力和困擾。

有時候我就在想,其實有過當兵經歷的都不懼怕吃苦,但是當兵的人性格太直率,很多吃虧上當的事情就是因為過於相信別人而讓自己掉進坑裡。在部隊的時候我們只學習如何奉獻,卻沒人告訴我們社會的現實與無奈,很多不適應並不是對生活環境的不適,而是原有的認知體系被顛覆,需要我們重新適應一套新的規則來融入地方社會。

我相信大多數當過兵的戰友都會有同樣的困擾,也有很多在各個行業做得非常優秀,取得很大成績的。但不管怎樣,生活對每個人應該是公平的,過得好不好,取決於你對生活的態度。

生活很平凡,但能把平凡的生活過得有意義,那就是不平凡。

寫下這篇自序,希望接下日子與你一起分享我的——《當兵的日子》。

《當兵的日子》:自序


《當兵的日子》:自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