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王錦:美式霸權深度剖析:囂張的霸權 精緻的陷阱

點擊上方可訂閱關注我們哦!

王錦:美式霸權深度剖析:囂張的霸權 精緻的陷阱

作者:王錦,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一直以來,美國通過軍事霸權、經濟霸權、文化霸權來影響和支配世界。但美式霸權也在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進步不斷髮展演變。近期出版的《美國陷阱》一書即揭露美國利用“長臂管轄”,將國內法應用於國外,以打擊競爭對手的新式霸權手法,引人深思。

《美國陷阱》於2019年1月在法國出版,作者為弗雷德裡克·皮魯奇和馬蒂厄·阿龍。皮魯奇曾任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國際銷售副總裁,2013年因捲入一起在印尼發生的行賄案件而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被逮捕,在美國監獄度過了兩年備受羞辱和暗無天日的牢獄生活。期間,整個阿爾斯通的領導層為了避免牢獄,迅速與皮魯奇切割並配合美方一切要求。2014年5月1日,通用電氣公司以123.5億歐元的價格收購阿爾斯通旗下整個全球煤炭和燃氣渦輪業務。

本書所反映出的美式霸權氣勢之囂張、佈局之巧妙,令人歎為觀止。

首先,美國“長臂管轄”的“長臂”之長,體現出美式霸權的蠻橫。皮耶魯奇在書中寫道:“《反海外腐敗法》賦予美國司法部一種權力:任何人,不論國籍,自他涉嫌向外國公職人員行賄那一刻起,只要該罪行和美國國土有一絲一縷的聯繫,美國司法部即可對其逮捕。”“哪怕只是和美國有一絲絲關聯的事,比如在證交所上市、使用美元交易、使用美國公司的郵箱,這些事情都能是他們採取行動的理由。”“一家公司只要有一根腳趾頭踏入美國境內,就會處於美國司法的管轄之下。他們毫不手軟地使用國家安全局能夠動用的所有手段進行調查。”

【美国研究】王锦:美式霸权深度剖析:嚣张的霸权 精致的陷阱

資料圖片: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大樓(新華社記者 王雷 攝)

美國憑藉在互聯網、貨幣、支付系統方面的絕對優勢,利用“長臂管轄”,幾乎擁有了管理大半個“互聯互通”的世界的權力。從法理上說,這種“長臂管轄權”的本質是繞過正常的國際司法協助途徑,威脅別國的司法主權,體現的是一種赤裸裸的霸權行徑。歐盟、加拿大均曾嘗試用國內立法等方法反制美國濫用長臂管轄權,但由於美國長臂管轄權的後盾是其強大的金融和經濟實力,所以其他各國均缺乏有效的應對手段。

其次,美國司法部與經濟部門勾結,步步為營,為資本的擴張保駕護航。皮魯奇的遭遇,就是美國司法部和跨國公司聯合做局的結果。美國司法部的官員萊斯利·考德威爾表示:“直到我們開始追捕公司高管後,阿爾斯通公司才開始合作。”通用電氣的律師也對皮魯奇表示:“如果不是貴國政府製造出這麼多麻煩,您早就被釋放了。”皮耶奇被拘捕和通用電氣收購阿爾斯通之間有著非常明確的聯繫,他被當成了“經濟人質”。

在將《反海外腐敗法》對美國公司的過程中,美國財政部發現,這是“一座真正的金礦”,不僅可以賺得鉅額罰款,還可以幫助美國的跨國企業低價收購、為美國開闢經濟疆域。為了取得不利於阿爾斯通的證據,美國司法部運用了多方力量,其中之一就是依靠臥底,他們在阿爾斯通內部安插一名眼線,他在上衣裡藏著一隻麥克風,錄下了大量同事間的對話,為美國聯邦調查局服務。阿爾斯通公司“行賄”面臨7.72億美元的罰款,是美國對外國企業的腐敗起訴中罰款金額最多的案件之一,如果外國企業所有權轉給了美國公司,就可能獲得更寬大的處理。

美國把“長臂管轄權”當成一件武器,以各種各樣的罪名,打壓外國企業,幫自己的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美国研究】王锦:美式霸权深度剖析:嚣张的霸权 精致的陷阱

資料圖片: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司法部大樓外景。(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再次,美國為維護其經濟上的“一超”地位,在打擊競爭對手時“六親不認”,連盟國也不放在眼裡。近20年來,歐洲一直在被美國勒索,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典、荷蘭、比利時和英國最大的公司相繼被定罪,罪名是腐敗、銀行犯罪或違反制裁,數百億美元罰款進了美國國庫,僅法國公司已被敲詐超過130億美元。繼道達爾、阿爾卡特、德西尼布之後,阿爾斯通不過是又一個被美國收入囊中的獵物。皮魯奇還在書中記述了“維基解密”揭露的文件中有一份題為“法國:經濟發展”的記錄,其中詳細地說明了美國國家安全局如何執行收集大型法國公司商業交易情報的任務,美國間諜細緻地研究了在重要領域,如天然氣、石油、核能和電力中所有金額超過2億美元的合同。

而與此同時,美國在制裁領域也實施“長臂管轄”,將次級制裁應用在國際大銀行上,美國政府從中大賺特賺。2000年後,美國政府加大對違反其制裁政策的非美國人的處罰力度,很多國際性大銀行成為“刀下之鬼”,如法國巴黎銀行、農業信貸銀行,英國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等。其中,2014年,法國巴黎銀行因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單邊制裁,被處罰金89億美元,創罰款新紀錄。

第四,各國政府及企業在面對美國司法部調查時的退縮,讓人覺得遺憾和嘆息,間接助長了美式霸權的氣焰。皮魯奇深陷囹圄之後,最令人寒心的是,阿爾斯通的高層選擇丟卒保車,不但與他劃清界線,拒絕繼續為其支付訴訟費,還將其解僱,並與美國司法部密切合作。皮魯奇敘述道:“我墮入了陷阱,成為阿爾斯通總裁柏珂龍所採取的策略的犧牲品,淪為美國司法手中的傀儡。”

事實上,法國政府有權禁止對法國“戰略部門”企業的收購,曾經以戰略重要性為由阻止了達能公司被美國公司收購,但卻對法國核能產業具有戰略意義的阿爾斯通被併購大開放行之門。歐盟曾以壟斷為名否決德國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的鐵路交通業務合併案,但仍通過了通用電氣收購阿爾斯通電力業務。國家是企業背後最大的後臺,企業是個人背後最大的依靠。一個企業的管理層被美國限制自由,如果企業不齊心,國家不支持,只會導致企業被迫放棄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經濟利益,最終受傷害的必然是國家。

最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美國過多使用“長臂管轄”、制裁等工具,其“後座力”和副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各國會主動尋找其他機制避開美國,避免與美國“有聯繫”,並推動企業的“合規”建設。歐洲為規避美國的“長臂管轄”和次級制裁,正在嘗試避開美國和美元支付的SPV(特殊目的載體)系統,該系統已於1月正式宣佈落地,由法國、德國和英國三國聯手推進,美國無法審查其交易。美國的這種六親不認的“長臂”亂舞,拿出的是“壓箱底”的工具,損害的不僅是其盟友體系,最終也將削弱其霸權。

數字經濟智庫

【美国研究】王锦:美式霸权深度剖析:嚣张的霸权 精致的陷阱
【美国研究】王锦:美式霸权深度剖析:嚣张的霸权 精致的陷阱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美国研究】王锦:美式霸权深度剖析:嚣张的霸权 精致的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