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國學?哪些適合給中小學生進行啟蒙教育?

樂學湃語文


能流傳至今,被國內正規高校的教授,在社會上不斷去踐行的國學,都是真正的國學。小到《弟子規》、《三字經》,《道德經》,《易經》、《黃帝內經》、四書五經,《金剛經》等等,這都是非常優秀的。只是講的人德行,心態或者講解的初心不對,是為滿足某種商業,個人利益,所以才會讓世人受到傷害。真正假的,害人的不是這些優秀典籍,經文,而是解讀它們的人!看看用佛學思想來治理企業的稻盛和夫,用儒家思想來治理企業的方太茅忠群,還有用儒家,弟子規來指導員工,治理企業的錮鍀電子吳念博。他們都把員工及企業管理得很好,員工幸福安康,企業蒸蒸日上。所以,不要被講的人害了,要有辨別的眼光。祝你修得身心,企業幸福,健康長久。


悟道管理智慧分享者


什麼是真正的國學?這個問題太難了


傳統的文化很多值得學習的都可以學,家長自己要有判斷力就行


郭齊勇老師認為根本上我們要寓教於樂,要有一些辦法讓青少年去樂學,同時學國學不是背書就夠了,是要讓青少年通過接觸經典,學會分析與思考問題,提升理解能力與理性能力,特別是要做一個好人,有良知有道德的人。而且一定要引導青少年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西方文明,不能脫離現代社會與現代教育,要全面打好數理化的基礎,不能偏廢。我們呼籲不能廢了孩子們。《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弟子規》,這些蒙學中有關精華的部分,通過背誦、誦讀,讓孩子們學習儀禮規範,懂得尊重人、愛人,養育心靈。也可以適當地讓幼兒背一些警句、格言、詩詞,給幼兒講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志士仁人成長的故事等,是很有好處的。


但是不要一味的倡導國學,不要用國學來形容了,這個詞語就是一種不正常,說傳統文化吧,多學習學習傳統文化,小時候多瞭解瞭解經典古籍中的故事,當做看故事一樣去了解,稍微背誦一點點知識,多背背古詩詞,成長過程中慢慢給傳統文化的薰陶,請記住,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未來成為一個有良知的人,很多浮誇的東西沒有用,為了顯擺的心態也是要不得的。

讓傳統文化伴隨孩子成長就是,在業餘瞭解和學習一下,還是很不錯的


睜眼看教育


在我看來,“國學”更應該稱之為“民族學”,是我們中華民族之學問。

數千年曆史中,中華民族以其博大的胸懷,不斷吸納著其他民族,匯聚一體。而中華民族能夠有如此巨大的包容性、成長性的關鍵就在於民族思想文化之精粹--國學。國學是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兼蓄幷包道家、法家、墨家等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之長,再經時光磨礪,不斷去粗存精,融匯一爐,形成為中國人所特有的立身、立行、立心之行為規範。它可以說是深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精神信仰,但又完全區別於西方的宗教對社會的作用,因為他強調的是“責任”。在此,建議深讀辜鴻銘先生《中國人的精神》一文。

對中小學生進行啟蒙教育的書籍選讀,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由易入難。精選篇幅短小,言辭簡練的書籍。如《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也可以找尋一些簡短的絕句、律詩讓學生背誦,通過記誦這些篇章,可以打牢國學基礎。

二是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普及國學知識。比如可以精選《二十四孝》裡面一些符合現代教育意義的故事,講給學生們聽,以故事性、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是結合實際,讓學生們自己談學習體會,有時候通過學生自己的講述,可以讓他們更系統、更有邏輯地掌握他們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畢竟他們的敘述的是經過他們思考的。

最後,學習國學,不管是入門也好,還是深入研究也好,切不能以附庸風雅及求名求利為目的,必須以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提升、為國、為民之情懷為己任,只有這樣才能學到國學的精粹。


星燦春秋


真國學是紅色文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其餘的只是中華傳統文化,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只能有批判的學習,不能輕易的讓孩子學習。作為中國人,建議學毛澤東思想,通俗易懂,道理深刻。


三易和尚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幫忙複製粘貼,轉發。中華復興有你一份力量


念念140178000


人的準則就是真正的國學。準則不是人定的而是傳承的,傳承也不是別人說的在知識裡,記在上層知識,也在下層知識,尋找到傳承留下的知識,最後才是真的國學。


用戶2235178516566


戒子訓,朱子治家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