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不教拼音、算術和文字,對孩子上一年級有哪些影響嗎?

孤獨肖像1


上大班的孩子,得趕快學點東西,不然小學一年級真的會跟不上。

我家孩子就是在幼兒園的時候沒有學寫字,上了小學很悲催。所有欠下的債都是要還的,幼兒園大班還有時間,沒有學業壓力,這個時間學,孩子可以有時間慢慢消化。等到小學一年級,老師的進度非常快,而且每天都有家庭作業,都有很高的質量要求,孩子趕不上的話,家長會非常心焦。

在上一年級之前,建議你做好以下準備:

1、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準備。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作息,放學回家後寫作業、讀書、業餘活動,要安排合理,讓孩子提前適應,不要再像幼兒園那樣散漫。

2、至少認識常用漢字500個。一年級上學期語文大概認讀和會寫的,加起來有500個左右。孩子需要有一定的儲備,這樣老師在講的時候,孩子能夠快速掌握。而且理解能力也強,聽得懂老師講的內容。如果一個字都不認識,上課再開小差,作業都無法完成的。雖然說一年級的時候,開始階段老師會給孩子們讀題,但孩子要是沒聽到或者沒聽懂,搞不清題目的意思,家長回家就會非常累,得手把手地待在孩子身邊教他寫作業。相反孩子認識常用字的話,就能靠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如果你不想到一年級焦慮,還是趁現在有時間從從容容地教會孩子吧。

3、會寫拼音、瞭解漢字的筆劃以及筆順的基本規則。一年級是有進度要求的,老師講得比較快,不會因為你不懂就停下來等你的,只能自己平時多用功。拼音孩子要在上學期掌握,這樣就能跟得上老師的進度,寫起作業來也輕鬆。關於漢字,先得教會孩子基本的筆劃,教會孩子正確的筆順規則,簡單地說就是看到這個字,孩子知道該從哪裡下筆。不然叫他抄生字,都不知道該怎麼抄。最好學會寫一些常用漢字,寫起作業來會很快。

4、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有遵守紀律的意識。上課認真聽講,專注地跟隨老師,才能吸收到營養。所以如果孩子在入學前專注力不強的話,媽媽最好給孩子做一些專項力的訓練,上課不走神,才能成績好。願意配合老師的管教,知道上學要守的紀律,不惹麻煩,上了小學後爸爸媽媽才不會老是接到老師的投訴。

5、學會跟小夥伴相處。教會孩子在學校交朋友,告訴他一些人際交往的規則,做個讓大家喜歡的小朋友,這樣上學才會開心。

6、養成每天讀書的好習慣。上了小學,老師會要求孩子們每天閱讀,增加知識量。讀書的好處我就不說了,以後寫作文的時候你就能嚐到甜頭了。雖然小學一年級才剛剛是看圖寫話,但有的孩子連簡單的話也寫不出來的。

7、有個好身體。每天帶孩子做做運動,身體健康學習才有效率。

希望我的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我是輕煙說育兒,專注育兒理念的傳播。喜歡我的回答請點個贊。歡迎關注交流!

<strong>


輕煙說育兒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目前大寶上小學六年級,二寶剛上幼兒園不到一年的時間,對於這個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

幼兒園是否應該教孩子拼音、算數和識字,應該從幾個角度來分析利弊。

孩子的智力是否發展到適宜的階段

每一個孩子的智力發育都會遵循相同的規律,在每個年齡階段裡面表現出相應的智力水平、知識接受能力(極少數天才除外),兒童在0-7歲會經歷不同的敏感期,比如語言敏感期、閱讀敏感期等,只有在經歷了敏感期的刺激之後,孩子才會在這些方面顯著的表現出長足的進步和學習能力。

如果孩子的智力還沒有到這樣的階段,強行對孩子開展文化學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甚至產生反抗的情緒。

孩子對於學習是否保持了興趣?是開心的還是牴觸的?

我一直認為,學齡前的孩子應該以玩為主,在玩中學,在群體遊戲中學習規則,在玩玩具的過程中鍛鍊智力,在塗鴉的時候放飛想象力,在繪本童書閱讀中識字、懂得道理,在家務勞動中鍛鍊自理能力和自律性,所有這些,都是不是以學習為中心,卻將學習融入到這些活動裡面了。

如果專門給學齡前的孩子開展學習的主題互動,識字、算數,甚至是學拼音,孩子會有興趣嗎?如果孩子對於這些學習是一種茫然的感覺,找不到其中的樂趣和竅門,而這麼小年齡的孩子又是缺乏足夠的紀律性的,你說孩子會開心還是牴觸?

這樣的情況下,讓幼兒園給孩子上文化課,有意義嗎?

家庭是否有學習和閱讀的氛圍?

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知識啟蒙,幾乎都不是從幼兒園開始的,真正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習慣、培養對知識的好奇心的,只有家庭和父母。如果父母從小就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家庭中有閱讀和分享的氛圍,孩子在這種環境下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會對書本、故事、知識產生持續的學習慾望,變成一種習慣,有了這樣的內生動力,幼兒園提前教授的文化知識,反而可能會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知識學習訴求了。

幼師基本不具備小學教學的資格和經驗,錯誤的教學方式會適得其反

學齡前幼教和小學教育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孩子的年齡段、能力特點有很大的差異,學齡前的幼兒園教育重點關注孩子的習慣培養、社交、生活自理、規則意識的訓練和基礎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小學教育則重點關注文化知識的漸進式學習。

這樣的背景下,對於幼師和小學教師的知識、工作技能的要求就有很大的差別了,即便是經驗再豐富的幼師,多半也不能承擔小學教師的工作職責,畢竟,教學方法是有很大差異的,如果讓缺少經驗、教學技能的幼師去給孩子上文化課,很可能因為教學方法不正確,導致孩子掌握了不恰當的學習方法和錯誤的知識,在孩子上了小學之後,跟小學老師傳授的知識出現矛盾、衝突,反而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困擾和麻煩。

小學知識量確實增大了很多,學習強度大了

客觀的說,跟1、20年前相比,除了小學一年級的知識量不算有大的增加之外,中高年級的文化知識的難度和知識量確實大多了,當年初中才學的平面幾何的知識,已經出現在小學五年級的教學內容裡面,小學英語的詞彙量、語法知識,和我們當年初中的所學的內容已經不相上下了。

這樣的學習強度下,如果孩子沒有提前進行必要的知識儲備、強化學習,又沒有足夠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性的話,確實容易出現成績下滑的風險,尤其是現在補課成風的社會大環境下,差距可能會越拉越大。

算數和識字可以提前學

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講故事、讀繪本是重要的教學活動之一,包括在很多遊戲活動中,都會穿插語言、文字、數字、日期、計算等多種知識的傳遞,並不需要刻意的通過文化課的方式來開展,只要幼兒園的老師在開展這些教學活動的時候,將知識進行傳授就好了,還是那句話,讓孩子在玩中學。

拼音沒必要提前學

這個真沒必要,識字和拼音不是必然相關的,是否學拼音,完全不會影響孩子對文化知識的學習。而且,幼師是否掌握了正確的拼音教學方法都是個問題。

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度

如果提前給孩子教授小學才學習的知識,那麼孩子在上小學後,可能會因為小學老師講的內容已經掌握了,而不重視上課聽講,走神,進而導致孩子的專注度降低,影響孩子以後的學業發展。

學齡前的孩子,重點應該是培養閱讀興趣,建立良好的習慣,父母應該發揮最主要的作用,而不是把孩子扔給幼兒園和老師,對老師有過高的期望,這樣的做法,很難達到期望的效果,弄不好,孩子厭學就麻煩了。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我家老大上小學三年級,老二今年上幼兒園大班,下學期了就要開始上一年級了。他所在的幼兒園從開始上大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教授拼音、數字以及一些基本的算術了。我也看過他們的教學計劃,和一年級的內容不完全相同,只是教授基本的內容,屬於上一年級的時候可以銜接上的。

但是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其實我並不贊同幼兒園開始教拼音,算術以及文字。因為在幼兒園時期,我認為最主要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好的生活習慣,應該是以這些為主,培養孩子喜歡閱讀,喜歡運動,而不是學習一年級內容。


但是現在的幼兒園或者學前班,這種教學內容非常多。同時一年級的老師們,也默認這些內容應該是幼兒園時期教會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關於拼音,關於數字的授課也是速度很快的,如果沒有基礎,坦白講,確實會有些吃力,搞不清楚。


於是就進入了一個惡性的循環,幼兒園教一年級內容,一年級老師也將這部分的教學推給了幼兒園。

其次,這種提前教育,其實違背了孩子的智力發育。


<strong>

孩子上大班的基本上是5歲,但也有小一點的孩子是4歲半。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其實心智發育還不是特別的健全。


他們對數字、拼音、算術的理解,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我們都學過拼音,現在估計還有很多成人分不明白單韻母,聲母,複韻母。更何況5歲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說其實還是很難的。


我們家老二的班級裡,有不少孩子,對於數字,對於拼音就是完全不理解,根本就是懵的。老師怎麼教就是學不會。有一句俗話說“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所以在不適合的年紀學習超齡的東西,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難的。


而且很多家長一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學不會,就著急上火,發脾氣。咱們從網上看了很多家長輔導作業被逼瘋的新聞,那些還都是上學的孩子,更何況幼兒園的孩子呢,他們學習其實會更難一些。如果你這個時候再發脾氣,孩子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甚至從現在就開始討厭學習。


那麼家長就問了,別人都學,我不學怎麼辦?


現在這種現象不是個例,是普遍存在的,我們沒有辦法置身事外。而且這樣的畸形現象,也不是說消失就消失的。所以我建議家長更應該放平心態,不要焦慮,不要給孩子壓力。


幼兒園教,那就學著。你也不用擔心幼兒園教的是錯的,坦白講幼小銜接的現象都這麼多年了,幼兒園的老師經驗也是比較豐富的了。


家長要做的是:不要逼迫孩子學習,不要給孩子壓力。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多少學多少,學不會也不要著急上火發脾氣,不要覺得是自己家孩子笨,蠢,他只是心智還沒有到。等上了一年級,這些內容都會再教一遍的,孩子適齡之後自然而然就好了。我家老大幼兒園畢業的時候數數還要掰手指,對數字完全沒有概念的,結果上一年級,突然就跟開了竅一樣,各科成績都非常棒!


不管孩子學得好與壞,都抱著平常心,擁有平和的態度。對孩子的成長不要拔苗助長,而是靜等花開!


木小暖同學


幼兒園不學拼音,算術和文字,孩子上一年級受影響是肯定的,不過只要孩子不笨,家長多操心一些,跟上班級進度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我是親身經歷過的寶媽,現在給你分享一下哪些方面會受影響及怎樣提高。

第一,語文方面,最受影響的是拼音和寫字。拼音孩子沒有接觸過,課堂上老師教的一般都是單獨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也會教,不過課堂時間比較短,孩子想學會拼讀確實有點難,我們的剛開始就不會發音,聲母韻母組合成音節,拼讀不出來。我就讓她有空就讀帶拼音的書,先試著拼讀認識的字,慢慢再拼讀不認識的,堅持一個月,拼音就完全掌握了。最受影響的是寫字問題,沒有寫過字的孩子最典型的就是慢,特別特別慢,六個字寫422一個小時都寫不完,因為這個問題,我還真沒少吵孩子,不過也難為孩子,畢竟以前沒接觸過,不熟練。想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寫,我是有空就讓孩子寫字,現在二年級了,寫字還是慢。慢慢來吧。



第二,數學方面,最受影響的就是口算速度。一年級也就學二十以內加減法,算正確一般沒問題,就是速度比較慢。想解決這個辦法,首先熟背十以內的分解組合,再找誰和誰是好朋友(相加等於十),沒事多出些加減運算,讓孩子多練習,先算簡單的,制定時間,提快速度。


一年級學的內容相對簡單,家長不用太擔心。沒事多讓孩子閱讀,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接受和思考能力,就算零基礎,考試一百分沒一點問題。但前提是家長要配合,如果僅靠老師,家長撒手不管,孩子會學成什麼樣,還真不好說(畢竟一年級孩子還沒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靜等花開1206


這個要看你怎麼想了,我覺得在幼兒園主要就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讓孩子愛上上學愛和同學交流,素質教育不用強求非要學拼音或者文字,而且這些東西自己在家裡可以教。

寓教於樂,家長和孩子做親子游戲,通過遊戲認識字,這樣孩子記得牢,可以買九九乘法口訣或者通過加減水果來教孩子算數。

拼音現在也有很多學前書籍,主要是讓孩子聽,有個印象就可以了!有時孩子在幼兒園學的太多,上小學時就不那麼專注了!一二年級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不認真聽課,三年級就趕不上了!

如果你實在著急,可以報幼小銜接班,孩子健康成長就好,學習要看家長培養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有的家長是低頭族,回家就看手機,那樣即使幼兒園教了拼音算術,孩子也不會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隨想匯


我們這邊的幼兒園已經有三年左右是不允許教授小學的任何內容的,基本上被稱為幼兒園去小學化,全國各個地方對於這樣的一種行為可能有早有晚。我想在現在這個階段,基本上全國各個省市的幼兒園都開始逐步推廣幼兒園去小學化的過程了。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如果這樣做的話,那麼對於孩子進入一年級之後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了,現在的幼兒園不允許教授小學的知識,同樣小學一年級開始上課的時候都要求的是一個0起點教學,在這裡面零起點教學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沒有一點基礎知識的孩子來進行教育教學。

很多地方很多家長非常焦急,因此他會把自己的孩子過早的學習一些幼兒園不應當學習的知識,主要是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包括了拼音和一些數字的加減,更有甚者幼兒園畢業的孩子識字量非常大,有可能會到達小學三年級畢業的水平,我覺得對於普通的孩子來講,沒有必要拔苗助長。

在我們通常的觀察下,幼兒園的孩子如果過早的學習了一些拼音和數學,對於入學之後是有所幫助,但是他的幫助期限也就是在一年級上學期結束,過了上學期之後的時間段裡,提前學習知識的孩子就不一定有優勢了,這就是我們在學習和教育過程中所發現的一個規律,在這裡表達出來,供家長們參考。

因此我自己斷定,當然也給家長建議,沒有必要讓孩子去學習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在這兒是指刻意的學習,而不是平時對孩子進行了一些人打碎敲的教育教學。


宜城老師


幼兒園不教,家長可以適當地教。

很多公立幼兒園都不怎麼教孩子拼音、算數、寫字之類的內容。相反,私立幼兒園一般都教,甚至有些私立幼兒園已經完全一年級化,把一年級的內容基本都講完了,除了課本。


我個人的看法是沒有必要全部學,特別是不需要按照一年級的要求來教幼兒園的孩子。當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需要體會一個從無到有的學習過程,遇到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如果幼兒園階段就把拼音算數和寫字這些內容都系統訓練,那麼孩子一年級很大程度上會比較輕鬆。但是二年級呢?如果孩子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習慣,在往後的學習中可能會遇到困難。


當然,我建議提前給孩子掌握一些概念,做一些適當的練習。比如算數完全可以給孩子多做一些口頭練習,也可以用遊戲跟孩子玩計算。

而拼音,我覺得在大量識字之後再教,所以幼兒園有必要引導孩子認字。

最後,寫字要不要練?個人建議是可以少量練習,掌握握筆的技巧。因為孩子的手腕力量還不足以長時間的寫字,所以這個練習儘量要控制時間。具體情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來定。

幼兒園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是必要的,我建議以自理能力的培養為主。

家長平時應該讓孩子有意識地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這樣到了一年級就可以自己有序地收拾書包。同時,家長還應該逐步地讓孩子練習安靜地閱讀(或者是親子閱讀)。當孩子有了這些習慣,那麼一年級的學習一般都是能跟得上的。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要說有影響那是以前,有的幼兒園教小學知識,有的幼兒園只讓孩子玩而沒涉及到小學的知識,但是這一批孩子同時上小學,就出現了差距。但是現在都是零點教學,所有的孩子也都是從零開始,就不會影響什麼。並且出臺了這樣的規定,肯定會符合當前孩子的接受能力的。

首先,教育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的通知》。《方案》明確規定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教育方式;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對於幼兒園佈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禁止社會培訓機構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要求小學必須堅持零點教學。教育部這樣做肯定是為了孩子在相應的年齡段接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其實孩子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壓力,都是來自父母的焦急。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幼小銜接的真正含義,多數人的理解就是幼兒園多學一點,上小學的起點就低了。其實孩子升小學真正需要面臨的是新環境、新同學、新的學習方式,新的行為規範。這些跟幼兒園都不一樣了,所以需要銜接。


幼兒園期間能學到什麼?我家大寶今年上幼兒園中班,現在可以自己穿衣服、吃飯、上廁所,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給孩子報了“德智體能”課,幼兒期間還是注重孩子的身心發展比較好。沒學會走就讓孩子跑是不科學的。''邏輯狗''也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沒必要非要把算數、文字在這個階段施加在孩子身上。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我有一個同事,他家孩子跟我女兒一樣大,也是上中班,但是他能算出100以內的簡單的加減法,我問他是不是天天教孩子這些算數題啊?他說從來都沒有教他這些,他家寶寶只要看電視就愛看這一類算數的節目。我女兒不愛看這樣的節目,她喜歡玩益智類的小遊戲,我感覺也很好啊,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做就要要求自己的孩子照著去做。未滿14歲的範書愷,年齡最小的清華大學生,不對學習感興趣是不會有這樣的成就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可以慢慢培養的。

幼小銜接父母做好這些也能讓孩子順利過渡:多帶孩子去他即將要步入的小學看看,告訴他這就是要開始陪伴他的新地方,讓孩子提前有心理準備。多分享一些在小學裡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要如何面對。步入小學所有的孩子又都是重新的開始 ,同一個起跑線。每個孩子的智力還是有所差異的,學東西的快慢也不一樣,如果孩子學起來比較吃力,那父母課後回家還是要多陪伴孩子一起去學習。


寶爸嘚啵嘚


上級有規定,幼兒園不讓教小學的知識,作為家長不能強求,但家長自己別放鬆。

我頭條號發過一篇《部編新課本告訴我們,零基礎入學是行不通的》,下面有近200條家長留言,你可以看看。多數家長的經驗也是入學前一定要學的。

不過,這個學不是說非得去上學前班,就利用每天課餘的零碎時間就能讓孩子做好學前知識準備。

比如英語,這個最簡單。一年級英語很簡單,以場景對話為主,測試時也以聽力和選擇題為主,對於寫的要求不高。因此,平時讓孩子多看看英文動畫片,像小豬佩奇、卡由、芝麻街還有朵拉系列都可以。還可以看一些原版動畫電影,我們那時常看的是《冰河世紀》。

數學稍微複雜一些。其實教給孩子簡單運算這點並不難,但其實數學學習最關鍵的是建立數學概念,比如“數物一一對應”的理念。

簡單來說,有的孩子知道“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是兩個蘋果”,但卻不知道“1+1=?”這就是因為他壓根兒沒有建立起“數物一一對應”的概念,沒有這種數學抽象能力。

如果不解決這點,就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即便孩子學會“2加3等於5”,再問“3加2等於幾”還是不會。

這個問題就是別急著讓孩子學算術運算。而是不厭其煩地讓孩子數蘋果、梨、糖果、點心、玩具等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並進行簡單的相加。做多了,孩子就能理解算式的具體含義和規律了。

語文的任務最重。有人總結說,要想幼小銜接順利,入學前孩子認識600字以上比較好。即使標準降低些,也最好能有400字。

因為小學一年級,不僅上語文課時有識字要求,上數學課時也需要孩子認識一定量的詞才好。很多家長可能聽說過,一年級期末考試時,老師會給讀題。為什麼?因為題幹中有很多字還沒有在課內學到。

雖然老師會給讀題,好像會不會沒有大礙。可是自己認識這些字的孩子已經開始寫上了,而不識字孩子還得等老師念,老師唸完可能還有孩子不理解字詞,這些都會影響孩子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看著別的孩子“唰唰”地寫,自己卻只能等老師讀完題才能寫,也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識字量。可以採用親子閱讀的辦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帶孩子讀商店招牌、公交站牌、公園告示等慢慢積累。

搬書回巢,有書智庫領讀達人,新浪微博認證書評人。圖書編輯、網絡編輯、運營編輯……這麼多年,兜兜轉轉還是和文字打交道。我願搬書回巢,助你師逸功倍。

搬書回巢


教育局不讓教拼音算術是有道理的。現實情況我們也得具體分析。

為什麼反對幼兒園小學化

孩子年齡小,五歲和六歲之間,六歲和七歲之間大腦發育差別都非常大,讓孩子在六歲的時候掌握七歲能理解的東西,是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

好多家長讓孩子提前學小學的課程,孩子接受不了,家長也不知道怎麼教,搞得親子關係緊張,大人孩子都很有挫敗感。導致孩子還沒有上學就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還有的孩子提前學小學的課程,好像是會了,實際是硬背下來的,並不理解,等到上學的時候又重新再學一遍,就對上學沒有什麼興趣了,養成了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壞習慣。

不教孩子是不是要吃虧

現在大家都擔心的是,你不教,別人都教,老師是不是上課就講得很快,甚至不講了?

辰媽也聽到有幼兒園老師說,園裡孩子家長去找園長說,周邊某某幼兒園都教孩子,你們要是不教的話,那我們就轉園。園長說那好吧,那我們也硬著頭皮教教孩子,不然我們這幼兒園都快辦不下去了。這就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對策。有的幼兒園教有的不教,有的孩子上輔導班,有的不上。

題主遇到這種實際情況,我覺得可以實地看一下孩子要上的小學,找報名老師瞭解一下,是不是大部分周邊的孩子都已經學過了,老師是不是真的像輔導班宣傳的那樣,根本上課都不怎麼講,講的很快。因為很多小學老師反映,孩子在輔導班學的和老師講的都不一樣,上了小學改都不好改。還是周邊的孩子真的素質都很高?學前都普遍認字很多了?到底是什麼情況,讓他們給你一些真實的建議。

家長可以做哪些準備

不管學校教不教孩子,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們在家裡都可以做一些幼小銜接的準備。

一、學習方面的準備

很多家長對幼兒園的“玩兒”理解得有點片面,覺得玩兒就是放羊。

其實幼兒園說的玩,是讓孩子在遊戲當中學習。比如和孩子一起讀好玩的繪本,給孩子講一些故事,讓孩子嘗試進行復述。玩一些益智的遊戲,比如說連點成線,畫迷宮,拼圖形等等益智小遊戲,可以鍛鍊孩子書寫、認識圖形的能力,注意力等等,這些遊戲又不難,不至於讓孩子對學習喪失信心,失去興趣。家長也不需要買很多繪本,把幼兒園的教材上的內容一頁一頁讀熟悉了都夠了。

二、其他方面的準備

幼小銜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孩子的心理和身體、學習習慣、如何和學校老師、同學交往的準備,這些恐怕比學拼音和算術更需要重視。

網上有《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相當於幼兒園的大綱,您可以對照一下看孩子6歲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發展水平。

題主可以買一些關於幼小銜接專家寫的書,他們常年做這方面的指導,提出的意見更全面專業一些。 這樣我們就能從容地有計劃地準備,讓孩子順利開心地度過幼小銜接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