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知名高校對全國各地的學子一視同仁嘛?

大胖男孩


如何一視同仁?各地高校對當地的錄取率都是最高的,都羨慕北京上海戶口,不單單是福利原因,更重要的是讀名校的概率大大增加。要知道除了江蘇以外,其他省份211數量最多的也僅僅個位數,而京滬兩地雙一流加起來就有45所,兩市總人口五千多萬。而山東、河南、廣東加起來三億多人口,卻只有9所雙一流。那麼45所對五千萬和9所對三億,何況各校對本地外地錄取率差很多,所以如何能夠一視同仁呢?

不論名校與否,各校當地生源通常都是佔比最大的。所以京滬這些城市考名校的成功率N倍於其他地區。像山西、江西等省份,全省就一所211,同級別高校來說,報本省比報外省機會大一些,所以看似本地生源錄取率高,但實際上競爭非常激烈。這跟名校扎堆的城市是很不一樣的。

所以為什麼現在一些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在大力引進一些名校的校區,原因就是為了能留住更多本地人才的同時,對外地優秀生源也增強吸引力。目前這方面成就較大的是深圳和青島,都引入了多所高質量名校校區。雖然211或985統計範疇不會單獨計入這些校區,都是同本部一起算作一個,但是這些校區卻給當地學子帶來了更多機遇。

至於一視同仁的直觀概念,舉個例子最明瞭。分數就不說了,單說錄取人數,比如某985今年錄取1萬人,其中當地錄取2000人,外地8000人,所以這基本就是1:4設置1:3的錄取難度。因此,有些人超一本線不少,卻上不了名校,也有些地區,剛過一本線就能上211,這是一個地區名校與人口基數比所致,也是各地教育地位不同所致。

清華北大這種全國人民眼中的頂級學府,已經算是異地生源納入比重較高的,但依然不及當地生源。而且高錄取比值的省份,基本都是來自江蘇、山東、浙江這些高教大省。一些普通211,生源比差值只會更大,各地為了本地生源能有名校生的基數保障,就無法做到一視同仁。否則結果可能就是自己人才流失,外地人才也未必能吸引的來,這是一種保護措施,也是對當地生源的一種保護。


城市發展報告


不一致,看地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