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這麼累?

就業時報社


哈佛大學著名學者福山寫過一本書《政治秩序的起源》,良好的社會秩序前提條件是階層的流動。現行考試製度也許有很多問題,但是對於出身貧寒的同學,這是他們重要的改變命運的機會。特別是能夠進入頂尖的重點大學,也許是莘莘學子一生的夢想,從東方魚肚白的讀書,到最後堅定的考試。高考和入學是神聖的。

美國,主要通過捐助,來獲得入學資格。有的是灰色,有的不是灰色。斯坦福大學和趙雨思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截至2015年,美國共有四年制大學2985所,其中私立大學2275所,公立大學710所。美國頂尖的常春藤名校,多半是私立大學,學費6萬美金或者以上。大學開支不能承受之重。各個大學之間,除了大師的培養(每年教師工資的上漲),紛紛修建基礎設施以吸引更多學生。蓋大樓、圖書管、豪華宿舍。有的學生宿舍甚至都配備游泳池(單間),助長party之風,享受生活之風。聯邦政府對於大學的支持的經費佔比不超過40%,剩餘60%的費用需要大學靠籌款和提高學費來實現。因為籌款是剛需,所以趙雨思事件就是結果。據國內著名留學機構透露,富人移民除了財產轉移,更多是孩子上學,在美國考哈佛大學,是1%-3%比例,在中國,是兩個名額,有時候甚至都沒有。因為國外有捐款的通道,對於中國學生,市場價格:哥倫比亞大學各種費用一起是1億人民幣,這次透露出的斯坦福大學,也是5000萬人民幣......

國內,考入重點大學,移民是主要方式。為了讓自己子女上一流的重點大學,特別是頂尖大學。國內富人通常的方式是移民,如移民塞浦路斯,據國內某著名中介透露,大概買房需要5000萬元。考國內某頂尖大學,只需要200分。移民到泰國,除了享受很低的財富稅收外,子女上國內某頂尖大學,分數比同類學生低。國內某著名家族,同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子女成功上名校。移民是家族讓子女考入國內重點大學的重要途徑。殊不知,重點大學的名額是那麼有限,甚至會決定一個孩子的命運。我覺得,很多曾經較低分數錄用華裔(特別最近幾年移民的華裔)重點大學,該是時間反思了!

寒窗苦讀,需要一個公平的機會,是階層流動,甚至是硅谷創新的源泉。科技研發不僅僅需要國家扶持,更需要教育制度反思!畢竟,人人都想改變世界。我覺得,頂尖大學,持續的學術和科研創新,需要的更低的學費,美國聯邦撥款40%,國內可能更高,名校其實也有更多校友贊助,因為這個是學校的社會價值所在。越是重點大學,學校的社會價值越高,越需要降低學費,甚至免學費,更多獎學金,門檻更加嚴格和公平。為了學校自身,更為了社會福利!



春蠶媽媽


中國人養孩子累,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了,隨機採訪一些有孩子的家庭,估計90%以上的有家庭的孩子都會感慨養娃太累了。

曾經網上有一句經典總結,是描述我們中國有孩子的家庭情況:

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中國的家庭。

想象一下,這樣的家庭成員配置,家裡的每個人都會覺得很累,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就是一種惡性循環,不僅是父母覺得養孩子真心累,連孩子都會覺得做孩子真不容易。

外國家庭,基本上媽媽一個人能帶4、5個娃,還能把家庭生活打理得很好,簡直就是電影裡的超人媽媽形象。而在我們國內,二胎媽媽如果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那生活過得就是累得夠嗆,忙得團團轉。

為什麼我們養個孩子這麼累呢?以下這些原因很多家庭都佔了。

1、中國特有的家庭養娃方式:421養娃。

看看我們大多數家庭的養娃方式,都是四個老人加兩個父母,相當於六個大人以一個孩子為中心,孩子的父母通常沒有做到真正做父母的職責,有些父母是甩手掌櫃型的,反正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就在孩子學齡前的階段都甩給老人帶。

等到孩子上學了,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做飯、照顧日常生活照樣還是老人代辦,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輔導作業,孩子犯錯了教育孩子。

但是,就這兩件事就足以讓孩子的母親“瘋掉”,感嘆現在的孩子真不好養,輔導個作業能把自己氣炸,孩子太不好管了。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父母通常不會先去想想自己哪裡出現問題了,只是簡單地歸因於孩子太不聽話了,養個孩子太累了。

這樣的累,是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從孩子出生後的0-6歲階段沒有好好建立維繫好,對好多孩子來說,在學齡前的階段最熟悉、最依戀的都是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

2、養孩子的焦慮感:正在從焦慮的媽媽逐漸發展到焦慮的家庭。

每個父母都不是天生下來就會做父母的,都說孩子幾歲,父母就是幾歲,所以,很多父母在第一次做父母的時候,孩子出現什麼問題,都會不知所措,問題多了,自然會覺得焦慮。

比如:孩子第一次發燒怎麼辦?孩子第一次添加輔食吃什麼?孩子還不會說話怎麼辦?

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我家孩子吃了總不長肉怎麼辦?孩子帶出去怕生怎麼辦?太多太多的養育問題,正在“為難”著父母。

從一開始媽媽一個人的焦慮,慢慢影響到爸爸也一起焦慮,有些也要帶上家裡的老人一起焦慮,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越焦慮,就會覺得養孩子太累了,體力上的累,再加上心理、情緒上的累,都在不斷地增加養娃家庭的焦慮指數。

這樣的累,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都是未經培訓“無證上崗”,直接做父母的。所以,我們最好是去主動學習權威的育兒方式,學習科學的養育方法,在養娃路上,也要接納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會讓養孩子這件事,越帶越輕鬆。

3、大多數中國的家庭太重視孩子,太愛孩子了,將孩子放在第一位。

從孩子出生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適用於養孩子的任何方面,從孩子的吃穿用玩,到孩子的早教班、興趣班等教育培養方面,我們都想給予自己孩子最好的。

我們對孩子越重視,越是將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那自然就會把父母自己的需求往後排,尤其是現在二胎政策開放後,出現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都從職場迴歸到家庭,放棄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養孩子的“事業”當中。

結果呢,在養孩子這件事上,付出和收穫不一定成正比。很多媽媽對自己做媽媽的要求過高:要求自己無條件地愛孩子,無私地奉獻,對孩子要無微不至的照顧,不管孩子處於什麼年齡階段,對孩子的大事、小事都要操心。

而對孩子的要求呢,可能就只有一個,希望孩子讀書要好,似乎只有孩子成績好、做學霸才是最終的目標,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很多需要學習鍛鍊的能力,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在有些“全能媽媽”的精心照顧下,很多孩子正在缺失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中國特色的“好媽媽”就是不管自己多忙,多累,孩子的事情是第一位的,孩子在傢什麼都不用做,家務活都是“好媽媽”一人包攬,“好媽媽”對孩子的唯一希望就是學習成績好。所以,長此以往,“好媽媽”也是普通人,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在孩子出現成績不好,或是其他成長問題時,媽媽就自然會覺得越來越累。

這樣的累,都是自己把自己累的,需要我們父母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更要調整一下對孩子的期望,別累死累活培養出一個低情商、低能力的“高分孩子”。

總的來說,如果做父母的覺得養孩子累,那就要看看是否你的養娃方式出了問題,先讓自己成長起來,做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育兒知識庫,不要再全部依賴於自己的父母之前傳承下來的育兒方法。

時代在更新,如果我們的育兒方法還在繼續沿用自己父母一代,甚至是父母的父母一代適用的“古老方法”,那就只能默默接受養孩子累的現狀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關注萌媽百寶箱,每天學習最新的孕產知識和育兒乾貨,讓你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萌媽百寶箱


中國人養孩子累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一、中國人口眾多,競爭激烈

中國人口基數大,而就業崗位是固定的,企業有選擇員工的餘地,就業門檻相對就高,從而導致競爭激烈。

國家負擔太大,無法保證居民的醫療、教育、養老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得自己解決。如果想改變命運,不再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只有學習,只有考上好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從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再到高中,家長都希望孩子永爭第一,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讓家長更加焦慮。

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全家人整天圍著孩子轉,孩子的日常生活家長全包,為孩子的一切精心籌劃。考大學操心,找工作操心,為結婚操心,還得擔起養孫子的責任。怕孩子未來生活不好,怕孩子受苦,父母的一生簡直就是為孩子活著。


三、自己的生活參與人太多

國外的媽媽經常一個人帶好幾個孩子,中國一個孩子經常被全家人伺候著,這種陣仗堪比皇帝出巡。

爸媽資助買房,伺候月子,幫看孫子,因此在家裡就有了發表意見的權利,簡單的生活變得複雜無比。甚至自己的家庭事務還得自己的爸媽做主,生活中矛盾重重。

四、虛榮心太重

看見別人家的孩子上輔導班了,自己也得上,否則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看見別人家吃進口奶粉,自己也得買,怕影響孩子發育。

在很多爸媽眼裡,經常把別人的行為作為標準,既要看著別人,自己也得努力跟上,害怕掉隊。


五、對育兒缺乏主見

現在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看到孩子需要早教,就趕緊報早教班;看到孩子需要補這個補那個,就趕緊給孩子吃。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跟著信息東奔西跑上了。

育兒生活中一定要通過學習,形成自己的育兒觀,知道哪些方法才是好的,知道自己怎麼做才是對的。

總結:

把孩子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養育成人,必定是辛苦的,但辛苦不等於壓力。有的父母帶孩子累到不行,有的父母帶孩子倍感輕鬆,到底累不累就看父母怎麼做。


作者: 智媽育兒,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專注分享各種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期待您的點贊、評論、轉發

智媽育兒


中國人養孩子確實是要比其他國家的人養孩子累很多,這應該跟國情、環境、趨勢有很大關係。我家就一個女兒,我覺得在養育孩子的路上要付出的精力和財力都特別多,如果說沒有家人的幫忙,單靠媽媽自己帶孩子、養孩子,那真的非常辛苦非常累。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那麼累呢?

1.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對一個家庭來說是最被重視的那一個,既然生了孩子那麼就要好好的培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各種早教班、培訓班、興趣班、補習班等都成了家長跟風的對象。而這些僅僅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要求高的家長追求得更多,而這些全部都是建立在金錢物質之上,為了孩子拼命地掙錢,能不累嗎?

2.放手得晚

孩子永遠是這個家庭的保護對象,特別是奶奶和外婆,對待孩子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從小什麼事情都幫著孩子做,就連餵飯都是追屁股後面喂,有些孩子都上小學了還要奶奶餵飯呢。家長放手得晚,孩子接觸事物也就晚很多,從而影響到孩子的獨立性,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除了找父母就是放棄,這讓父母是非常頭疼的,能不累嗎,而且還是心累!

3.社會影響

現在人口多,但是孩子被拐的也多,只要孩子離開視線消失一會,家長就提心吊膽,最好能有個人專門跟隨在身邊。所以,現在的孩子沒以前80年代的孩子那麼自由,以前的孩子基本就是散養,父母出門做生意孩子自然有鄰居或者親戚照看。而現在的孩子單獨出門,家長既要擔心馬路安全又要擔心人販子,能不累嗎?

你好,我是希媽,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孕期、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希媽育兒


這三條我都不太認同。第一條不大符人性的基本遵循,人性之愛是人類的共性。第二條關於教育制度,應試教育是全世界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教育制度與方式方法,只不過中國人過分看重了應試教育,有點極端。第三條關於放學時間與父母單位下班時間不統一,哪個國家也不可能做到,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確實有毛病,什麼原因呢?主要還是安全問題,一怕小孩被人販子拐走,二怕車多出車禍。這兩個問題解決了,也就不存在什麼放學時間與父母單位下班時間一不一致的問題了。對於人販子,我的觀點是要典以重刑,要麼無期(不得減刑、不準假釋、不得保外就多),把牢底坐穿,要麼處以極刑!如能這樣,你看還有多少人敢越雷池半步?對於車多不安全問題,警察要加大處罰力度,要提升駕乘者的道德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


高友君1


中國人養孩子累的原因很多,我在這裡談三點最主要的。

第一,中國人的孩子是自己的,而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是國家的。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都是養孩子就為了養老送終,傳宗接代,光宗耀祖!所以為了這個目標,整個家族都在努力付出。在這個宏偉目標的指引下,把一個本來很普通的孩子打造成精英人才能不累嗎?

第二,中國的教育體制就是應試教育,就是選拔精英的教育,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這種選拔精英的模式下,為了不被淘汰只有拼命!

第三,學校上學放學的時間和單位上班的時間不配套,尤其是小學生,上學放學沒人接送不行,家長上班又沒時間接送。這樣時間安排給很多家長造成很大的困擾。


阿明老師說教育


功利色彩太濃!每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還有人鼓吹: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知哪的怪理論。人和人,從出生前到出生後,其基因遺傳的秉賦,後天家庭環境的影響,都是一樣的嗎?肯定不是。那麼,起跑線是誰劃的?取彎裁直,一出生,就有人領先了,有人落後了。不過,“從小嬌嬌,大未必佳。”有人後天努力,智力有缺陷,都可以成就事業;有人有先天優勢,結果,“泯然眾人矣”。與起跑線有什麼鳥關係?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瞎心眼的爹孃”……都在說為人父母的不智。“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用爺孃作馬牛”。許多父母的心理是這樣的:不僅要孩子出人頭地;自己一生所沒達到的目標、辦成的事,也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實現。所以,累,也在情理之中。


悅閱齋


從前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在家照顧老人孩子,相夫教子,雖然現在看來男尊女卑,但是我現在反而很羨慕那個年代。

真的男主外女主內,女人反而不那麼累了,只負責家裡事務就好了。再看看現在,女人不只是負責家裡


還要出去工作賺錢!這能不累嗎?

如果嫁個懂得家庭責任的男人,理解女人的辛苦,能夠與女人一起分擔的,女人還能輕鬆點,否則真的是太累了!

有時候真不知道現在女人地位提高了還是更低了?除了能出去工作,這點改變,女人還有哪些特權?沒有。


苔花如雪


一是丟了老祖宗傳下來的背袋(亦名“背衫”,展開來披在身上象一件披風,故名。其內芯系用羊毛按既定規格擀制,利水透氣保溫性能具佳,展開放平就是孩子的坐墊,孩子睡著的時候還可以把它作睡袋。所以人民公社時代的女社員帶著孩子也一樣下地幹農活,回家還包攬一切家務)和襁褓(沒有襁褓的保護,背袋就不方便用,因為週歲以內的嬰兒頸肌都還很軟弱,背袋雖有支撐力但他往往還很夠不著。)二是沒能及時讓孩子學會自己坐(最近帶孫子才發現:紙尿褲對孩子學坐很不利,因為帶著紙尿褲時,正坐的話孩子的小屁股沾不著地,所以一方面是坐不穩,另一方面是坐著不大舒服)。


大澤4680


1、與中國的社會現狀、養老、醫療現狀都有密切關係,當人們發現只有教育才能改變這一切的時候,那隻能一哄而上

2、教育制度 ,配合的教育制度也是走獨木橋,雖然現在表面改為不少,其本質沒變。

3、家長對養育或教育有內涵不懂。可以說80%的家長都不懂教育的內涵

4、學校的教育理念與方式落後,教育改革只浮於表面

最後導致教育整個是一片亂象,家長沒有安全感,盲目的被牽著鼻子走。

所以造成養育很累!很累!

我提倡的順勢家庭教育,就是立足於家長,與家長交流育兒知識,每天一篇,讓家長逐漸提高育兒知識,輕鬆育兒。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