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幾個故事助你打開已經生鏽的思維模式

1、唐太宗的團隊

在一次宴會上,唐太宗對王琺說:“你善於鑑別人才,尤其善於評論。你不妨從房玄齡等人開始,都一一做些評論,評一下他們的優缺點,同時和他們互相比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們優秀?”

王琺回答說:“孜孜不倦地辦公,一心為國操勞,凡所知道的事沒有不盡心盡力去做,在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齡。常常留心於向皇上直言建議,認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堯舜很丟面子,這方面我比不上魏徵。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帶兵打仗做將軍,又可以進入朝廷搞管理擔任宰相,在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報告國家公務,詳細明瞭,宣佈皇上的命令或者轉達下屬官員的彙報,能堅持做到公平公正,在這方面我不如溫彥博。處理繁重的事務,解決難題,辦事井井有條,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於批評貪官汙吏,表揚清正廉署,疾惡如仇,好善喜樂,這方面比起其他幾位能人來說,我也有一日之長。”唐太宗非常贊同他的話,而大臣們也認為王琺完全道出了他們的心聲,都說這些評論是正確的。

管理故事:幾個故事助你打開已經生鏽的思維模式


從王琺的評論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團隊中,每個人各有所長;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將這些人依其專長運用到最適當的職位,使其能夠發揮自己所長,進而讓整個國家繁榮強盛。

啟示:企業的發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種固定組織的形態而運作,必須視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團隊。所以,每一個領導者必須學會如何組織團隊,如何掌握及管理團隊。企業組織領導應以每個員工的專長為思考點,安排適當的位置,並依照員工的優缺點,做機動性調整,讓團隊發揮最大的效能。經理人員的任務在於知人善任,提供企業一個平衡、密合的工作組織。

2、神偷退兵

《淮南子道應訓》記載,楚將子發愛結交有一技之長的人,並把他們招攬到麾下。有個人其貌不揚,號稱“神偷”的人,也被子發待為上賓。有一次,齊國進犯楚國,子發率軍迎敵。交戰三次,楚軍三次敗北。子發旗下不乏智謀之士、勇悍之將,但在強大的齊軍面前,簡直無計可施了。

這時神偷請戰。他在夜幕的掩護下,將齊軍主帥的睡帳偷了回來。第二天,子發派使者將睡帳送還給齊軍主帥,並對他說:“我們出去打柴的士兵撿到您的帷帳,特地趕來奉還。”當天晚上,神偷又去將齊軍主帥的枕頭偷來,再由子發派人送還。第三天晚上,神偷連齊軍主帥頭上的髮簪子都偷來了,子發照樣派人送還。齊軍上下聽說此事,甚為恐懼,主帥驚駭地對幕僚們說:“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發要派人來取我的人頭了。”於是,齊軍不戰而退。

啟示:一個團隊總是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勁,再遜的人總有一方面較他人一日之長。一個成功的領導人不在於他自己能做多少事情,而在於他能很清楚地瞭解每個下屬的優缺點,在適當的時候派“遜色”的員工去做他們適合的事情,這樣往往會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同樣,作為一個領導者,要有容人之量,也許說是容人之智更恰當,工作就是工作,千萬不能夾雜自己的個人喜好。也許你今天看不起的某個人,他日正是你事業轉機的得力之臣。

用兵無固定方式,如水無固定流向,能依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是用兵如神了。

管理故事:幾個故事助你打開已經生鏽的思維模式


3、晏嬰巧勸齊景公

春秋時代,當了30年齊國大臣的晏嬰,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傳》中,頗多晏嬰的記載,比如說,晏嬰經常勸齊景公要愛民,但齊景公卻總是擾民。

有一次,齊景公強令民工造大臺,鬧得齊國民不聊生,眾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嬰出使回來目睹了這一情景,他馬上進言齊景公不要造臺,齊景公總算同意了。晏嬰卻不急於回家,而是立即趕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緊幹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嬰罵累了、打累了,這才回家。他剛離開工地,齊景公的傳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團聚了。民工一聽此令,齊聲歡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興興地趕回家去了。

晏嬰這樣做,是故意把“賢名”讓給君王,把“惡名”留給自己。孔子對他大為欣賞,說他既糾正了君王的過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義。

啟示:人無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職位的人,他總有出錯的時候。聰明的下屬這時候就會為挽回上司的名聲而不遺餘力。如果犯錯的是公司,這樣做的結果可能就是保全了公司對外的良好形象,對上司也好,對自己也好,甚至對整個團隊的成員來說都是有極大的好處的;於私上司會非常感激你的犧牲,總會找機會投桃報李的。在管理中總充滿這樣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實際你收穫的更多。

每個人都難免有犯錯的時候,巧妙地讓別人從尷尬中走出來,是高超的學問,是一種機變的本領。

管理故事:幾個故事助你打開已經生鏽的思維模式


4、《魏書侯淵傳》侯淵釋俘虜

《魏書侯淵傳》載,北魏大都督侯淵,率領七百騎兵,疾奔襲擊擁兵數萬的葛榮部將韓樓。他孤軍深入敵方腹地,帶著一股銳氣,在距韓樓大本營一百多里地之處,將韓樓的一支五千餘人的部隊一下子就打垮了,還抓了許多俘虜。侯淵沒有將俘虜當“包袱”背,而是將他們放了,還把繳獲的馬上口糧等東西都發還給他們。侯淵的部將都勸他不要放虎歸山,以免增加敵人的實力。侯淵向身邊的將士們解釋道:“我軍僅有七百騎,兵力十分單薄,敵眾我寡,無論如何不能和對方拼實力、拼消 耗。我將俘虜放歸,用的是離間計,使韓樓對他們疑心,舉棋不定,這樣我軍便能趁機攻克敵城。”將士們聽了這番話,才恍然大悟。

侯淵估計那批釋放的俘虜快回到韓樓佔領的薊城了,便率領騎兵連夜跟進,拂曉前就去攻城。韓樓接納曾被俘過的這批部下時,就有些不放心,當侯淵緊接著就來攻城時,便懷疑這些放回來的士兵是給侯淵當內應的。他由疑而懼,由懼而逃,棄城而去沒多遠,就被侯淵的騎兵部隊追上去活捉了。

啟示:作為一個團隊的領路人,有時候為了取得競爭的勝利還真的需要一些謀略。在自己處於不利地位的時候,採用瓦解對方士氣,破壞對手團結確實是一招妙棋。而作為一個在市場上領先的企業來說,眾多的競爭對手都對你虎視眈眈,特別是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人家可能正對你進行深入的剖析呢,研究你的愛好,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一些策略,如果不小心防範,可能就會有和韓樓一樣的遭遇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認清對手固然重要,有時候真正地分析瞭解自己卻更為要緊。

為了能擬定目標和方針,一個管理者必須對公司內部作業情況以及外在市場環境相當瞭解才行。

5、孫冕拒建鹽場

《夢溪筆談》記載:海州知府孫冕很有經濟頭腦,他聽說發運司準備在海州設置三個鹽場,便堅決反對,並提出了許多理由。後來發運使親自來海州談鹽場設置之事,還是被孫冕頂了回去。當地百姓攔住孫冕的轎子,向他訴說設置鹽場的好處,孫冕解釋道:“你們不懂得作長遠打算。官家買鹽雖然能獲得眼前的利益,但如果鹽太多賣不出去,三十年後就會自食惡果了。”然而,孫冕的警告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他離任後,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個鹽場,幾十年後,當地刑事案件上升,流寇盜賊、徭役賦稅等都比過去大大增多。由於運輸、銷售不通暢,囤積的鹽日益增加,鹽場虧損負債很多,許多人都破了產。這時,百姓才開始明白,在這裡建鹽場確實是個禍患。

啟示:一時的利益顯而易見,人們往往趨利而不考慮後果。這種現象,古今皆然。看到什麼行當賺錢,就一窩蜂而上,結果捷足先登者也許能獲利,步入後塵者往往自食惡果。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在制定一個經營決策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而不能被一時的利益矇蔽了眼睛。

一個團隊的領導一定要學會發揮集體的力量,特別是做事關企業命運的決策的時候。萬萬不可因頭腦一時發熱,拍拍腦袋就制定個錯誤決策而毀掉自己經營一生的成果。

決策時拍腦袋,指揮時拍胸脯,失誤時拍大腿,追查時拍屁股。這種“四拍”型領導需要反思了。

6、晉文公退兵

晉文公領兵出發準備攻打衛國,公子鋤這時仰天大笑,晉文公便問他為何仰天大笑,他說:“我是笑我的鄰居啊!當他送妻子回孃家時,在路上碰到一個採桑的婦女,便按捺不住就去和採桑的婦女搭訕,可是當他回頭看自己的妻子時,發現竟然也有人正勾引著她。我正是為這件事而發笑呀!”

晉文公聽了之後,領悟他所說的話,就打消了進攻衛國的念頭而班師回朝,還沒回到晉國,就聽說有敵人入侵晉國北方。

啟示: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在你看中了別人手裡的麵包的時候,你碗裡米飯極有可能已經成為另外的人的目標。所以企業的領導人在拓展自己的市場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從事,如果冒然發動攻勢,很可能自己的目標沒達到,反而失去了已有的優勢。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聰明的決策者總是會考慮周全,慎重地做攻守決定。

經理人同時活在兩個世界中,一個是由責任、承諾、道德理想編織的網,在這面網中求生存的最佳方式便是尋求美德的平衡與實踐。另一個世界是激烈,甚至殘酷的競技場,要成功就要有膽識。

7、曹瑋戰吐蕃

宋代沈括所著《夢溪筆談權智》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北宋名將曹瑋有一次率軍與吐蕃軍隊作戰,初戰告勝,敵軍潰逃。曹瑋故意命令士兵驅趕著繳獲的一大群牛羊往回走。牛羊走得很慢,落在了大部隊後面。

有人向曹瑋建議,“牛羊用處不大,又會影響行軍速度,不如將它們扔下,我們能安全、迅速趕回營地。”曹瑋不接受這一建議,也不作任何解釋,只是不斷派人去偵察吐蕃軍隊的動靜。吐蕃軍隊狼狽逃竄了幾十裡,聽探子報告說,曹瑋捨不得扔下牛羊,致使部隊亂哄哄地不成隊形,便掉頭趕回來,準備襲擊曹瑋的部隊。

曹瑋得到這一情報,便讓隊伍走得更慢,到達一個有利地形時,便整頓人馬,列陣迎敵。當吐蕃軍隊趕到時,曹瑋派人傳話給對方統帥:“你們遠道趕來,一定很累吧。我們不想趁別人勞累時佔便宜,請你讓兵馬好好休息,過一會兒再決戰。”吐蕃將士正苦於跑得太累,很樂意地接受了曹瑋的建議。等吐蕃軍隊歇了一會兒,曹瑋又派人對其統帥說,“現在你們休息得差不多了吧?可以上陣打一仗啦!”於是雙方列隊開戰,只一個回合,就把吐蕃軍隊打得大敗。

這時曹瑋才告訴部下:“我扔下牛羊,吐蕃軍隊就不會殺回馬槍而消耗體力,這一去一來的,畢竟有百里之遙啊!我如下令與遠道殺來的吐蕃軍隊立刻交戰,他們會挾奔襲而來的一股銳氣拼死一戰,雙方勝負難定;只有讓他們在長途行軍疲勞後稍微休息,腿腳麻痺、銳氣盡失後再開戰,才能一舉將其消滅。”

啟示:一個優秀的領導人一定有一套好辦法去判定市場上自己與競爭對手的優劣形勢。如果自己處於優勢,怎麼都能將對手擠出競爭領域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關鍵是很多時候是勝負難料的,你對擊敗競爭對手根本沒有什麼把握,市場也看不出來對自己的公司多麼有利,怎麼辦?

最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收集競爭對手的商業情報,這對你做出明確的判斷非常重要。為了保持自己在世界貿易中的優勢,美國政府甚至不惜代價派出FBI到各國作間諜收集別國的商業情報。當所需資料都收集好了,市場卻沒有出現自己期望的發展態勢怎麼辦?那就要做出假相來迷惑敵人,讓他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去行動。

會把握市場的領導者是優秀的領導者,但能夠創造市場機會的領導者更是傑出的人才!

敵強時,不急於攻取,須以恭維的言辭和豐厚之禮示弱,使其驕傲,待暴露缺點,有機可乘時再擊破它。

管理故事:幾個故事助你打開已經生鏽的思維模式


想要獲取更多股權激勵知識和方案,小編向您推薦

創業者企業主碎片化學習的不二之選

藉此機會給大家推薦一款中和商學院最新上線視頻課程,《股權知識大通關:喚醒創業者股權激勵的50堂課》其中包括股權設計、股權激勵、股權融資、股權眾籌等等50節相關內容,86個知識點拆解,100個落地工具贈送!

您只需要每天花10-15分鐘時間來收聽就可以了,花最少的時間,學最有用的知識,聽到就是賺到,如果感興趣,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獲取課程內容。開啟企業發展階梯的大門!

管理故事:幾個故事助你打開已經生鏽的思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