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銀行員工自己從不把錢存銀行?

用戶176067411


題主描述的情況確實存在,但不是普遍現象。我分享題主描述的這種情況可能存在下邊三個原因:

一、沒有存款指標考核

很多人不願意來銀行工作的原因,主要就是有存款指標考核。很多人來了銀行工作不到兩年就轉行了,也多半是因為存款指標考核。據我所知,在銀行工作,上到行長,下到櫃員,只要是銀行的員工,就有存款任務。

題主所說的不把錢存入銀行的銀行員工,怕是在極後臺的部門工作,或者是在存款不愁的大行的後臺部門工作。否則自己家裡的存款,怎麼也得放在自己銀行,完成一些任務指標。

二、有更好的投資方式

銀行業是金融行業這個金字塔的底部,不是最高端的,但一定覆蓋了很全的業務面,在銀行工作的人,無論是工作要求還是耳濡目染,都多少能夠了解金融業的大部分理財產品及投資方式。

題主所說的不把錢存入銀行的銀行員工應該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財方法,比放在銀行有更高更穩妥的收益。寧可被領導用存款來考核而導致工資低也要把錢存到銀行以外的機構。

三、沒有存款

銀行員工比較容易從銀行貸出款,幾乎每個銀行都有利率比較低的員工貸,員工之間互相擔保即可。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員工做固定資產投資的人比較多,提前消費的人很多。

題主所說的不把錢存入銀行的銀行員工應該是把錢都投到房地產這種不容易變現,每月還得往房子上還房貸。這些人手中幾乎沒有什麼餘錢,更別提存銀行了。


銀行研究僧


現實生活中,銀行的員工並不是從不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而是基本把錢都存在自己的銀行裡,當然總有例外情況,會使部分人不將資金放在自己的銀行裡。

為什麼把錢存自己銀行?

目前的商業銀行不僅僅提供普通的存取款服務,其提供的服務產品種類堪稱市場上最完善,涉及到:國債、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理財、貨幣基金、非貨幣基金、信託、保險、外匯、貴金屬、紀念鈔等等,可以說除了股票及私募基金之外,基本上當前社會的主流可投資產品在銀行都可以實現。

比如我們很喜歡的餘額寶,很多銀行也有推出自己的貨幣基金產品,如建行的速盈、招行朝朝盈、興業的掌櫃錢包等等。既然自己的銀行平臺可以實現理財需求,又何須跑去其他銀行或其他平臺呢?此其一也。

第二則是任何的銀行,不管大銀行小銀行,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會給員工下達一點指標任務,特別是一線營銷人員,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裡還能掛在自己的營銷名下,等同於幫助自己完成部分任務,所以沒有特殊情況,銀行人都是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裡,甚至是把親戚好友的錢都忽悠來自己的銀行裡以幫助自己完成任務。

除外事項

理論上來說,不出意外,99%的銀行人都會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裡,但是總有特別情況,會導致部分人把資金存在其他銀行裡。比如與客戶有資金往來或者賬戶時常有大額資金進入或轉出等等,由於銀行對於自身員工賬戶會進行監控,所以一切異常的情況都必須彙報說明,重則通報批評及罰款。因此賬戶存在異常的員工,會把資金存在其他銀行或者親戚名下,以避免銀行的查賬行為。

總結

銀行人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裡屬於正常的行為情況,如果說從不把資金放在自己銀行裡的更有可能是其存在異常的事情。


鯉行者


根據2018年最新銀行存款利率表來看,活期儲蓄利率僅為0.3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1.5%,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1%,三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不過才2.75%。


很明顯,這樣的存款利率遠遠低於市面上的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而且定期存款的流動性相對貨幣基金來說差很多。

那麼,大家將錢存入餘額寶等貨幣基金能夠獲得較高收益的同時又能隨存隨用,何樂而不為呢?銀行普通職員也和我們一樣,都屬於普通工薪階層,誰不想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

尤其是在這個負利率時代,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將錢存入銀行就意味著虧本,且存的越久虧的越多,除非是個人大額存單業務會有相對較高的上浮幅度,也是利率市場化的明顯體現。



但是,也不能說就完全不會存入銀行,其實現在部分城商行或者信用社,還有民營銀行的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明顯高於餘額寶甚至比國債收益率都高很多,還是會有一些人選擇存入銀行的。比如說,藍海銀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達到了5.4%,另外有一些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產品不僅可以隨存隨取,而且收益高。這已經給餘額寶等貨幣基金造成巨大壓力。


東震木


為什麼有些銀行員工自己從不把錢存進銀行呢?

其實吧,大部分銀行人員跟普通老百姓理財方式大同小異,基本上也是存在銀行,只不過很多老百姓喜歡定期存款一類穩健的方式,而銀行員工大多喜歡銀行的理財,畢竟現在銀行理財的風險相對較小,收益也相對存款高一些,包括我自己,現在依舊以銀行理財為主要理財方式。換句話說,大部分銀行員工還是把錢存到了銀行。

那剩下的小部分人呢?其實跟是不是銀行員工沒啥關係,有一些人覺得銀行的產品包括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理財什麼的都跑不贏CPI,放銀行就是貶值,實際情況確實也是這樣。

但是國內目前情況,除了銀行的這些產品相對穩健,其餘的風險都比較高,但是高風險就有高收益,所以很多人包括一些銀行員工也比較傾向其他投資方式,錢就不存銀行,那有哪些投資方式呢?

第一、基金及基金定投。股票型基金風險相對較高,但是收益也高,適合沒有時間或者對股市不瞭解的人投資。

第二、股票。這個大家都知道是幹嘛,沒有一定股市經驗,最好還是少碰吧,比較進股市還是賠多賺少。

第三、信託。這個風險性相對小一些,利率也還可以,但是起點高,動輒上百萬。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投資渠道,如黃金、房產等等,我自己也少買了點基金,畢竟自己上班沒時間炒股。所以如您所問,有些銀行員工錢不存銀行基本上都是投資了相對高風險的產品。風險永遠跟收益掛鉤的。

如果您還有什麼需要諮詢的請關注我,私信為您解答。


悠悠鳳伏


🤔我想解答兩個問題。一個是銀行員工為什麼不放在自己銀行裡,一個是為什麼不放在銀行而是放在其他機構。

第一個問題,不放在自己銀行裡,這種現象很普遍,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同事,這主要是因為存在自己銀行裡,就是自己銀行的客戶,有很多有關於自己的客戶信息,尤其是存款這一部分,很容易就被看到。有些人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會選擇去其它銀行存錢。

第二個問題,其實我基本上沒有遇到過。大部分人還是把錢放在銀行裡的,哪怕是在銀行裡買理財,買基金之類的其它產品而不是存錢。如果不放在銀行裡,可能確實是能力足夠,把錢能夠運營的更多樣,放在一些股票機構,證券公司之類的,購買基金理財,或者另有他用。


開過光的理財師



這句話反映了部分實情,確有此事。但要糾正一下,不是從不把錢存銀行,而是絕對只是短時間停留,不會長時間存銀行。即使存銀行,也都是選優質產品,絕不存一般存款,否則就是死存錢,存死錢。

毫無疑問,作為銀行職員,在金融知識和信息方面與普通人相比,絕對存在不對稱優勢,包括理財理論基礎,工具運用和產品的熟悉和掌握。以本人為例,日常工資獎金收入自然留在本行工資卡中,有時還短時間還處於活期狀態,但是當積累到一定金額時,必然要做出安排。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颳起一陣股市熱潮,在一次偶然機會接觸了一位炒股朋友,懵懵懂懂加入了炒股大軍,結果一不小心本金打了幾個滾,算是人生第一桶金。2000年果斷減倉買房,在當年很輕鬆全款拿下超100平米大房,都還有部分結餘。2005年左右,股票型基金灼手可熱,火得不行。最初我們銀行為完成任務,自己不敢買,用盡千方百計讓一位客戶買了2萬,結果3個月後變成4萬!機會來了,我們的感覺不約而同。於是,滿倉進入,也就兩年時間,資金再次翻倍,08年果斷買了一部10多萬的車,在弟兄姊妹中我最小,但是第一個買車的,儘管他們都是公務員。

以後的幾年,大家也知道股市、基金漲漲跌跌,不瘟不火,一不小心還有套牢的可能,離場的決心慢慢形成於胸。13年拿下一間100平米商鋪,再按揭一套住房後,所剩閒置資金也不多了。但是,商鋪每月8000的租金足以支付月供,毫無壓力還有結餘。在以後的5年裡,由於股市不確定因素太多也就再未介入,基金只做定投,其餘全部都是理財產品,而且必須靠近5%收益率,為什麼呢?因為我瞭解它熟悉它,故而可以信任它。這筆資金放在銀行裡,因為量不夠,也因為暫時沒有適合的項目,所以暫存銀行。說實話,如果有適合的項目,我也會毫不猶豫的介入。當然,我也不是超人,處處皆贏,期間也曾經做過實體,但是虧了,所以至今也心有餘悸。我想,我的投資理財經歷應該和很多同行相似吧。



說到此,也許大家也明白了。作為一個銀行職員更加深深懂得理財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錢放在銀行裡只是暫時的積累,以及等待機遇,我們的理財視野不僅僅侷限於平臺理財,包括銀行理財,還有更多其他投資理財方式。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理財熱點,不同人有不同的投資理財偏好,以及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當你悟出這些道理後,任何人包括銀行職員,其實你會發現真的沒有太多的錢放在銀行。如果僅僅是放在銀行理財,我不知道財富自由該如何實現!


龍門山財經


我覺得這也不一定吧,銀行員工選擇把錢存在銀行還是別的地方是人數佔比的問題,和是不是銀行員工沒有直接的關係。

首先,銀行員工也分櫃員,理財經理,大堂經理,網點主任,行長以及更高級別的領導層,收入不一樣選擇存款的方式也不一樣。而且存款的方式也是根據每個人對風險承受能力和對收益的要求不同來決定的。

其次,銀行員工作為金融行業的從業者,瞭解的金融知識比普通人要多很多,銀行員工對自己銀行的產品也非常熟悉,不排除有的員工為了高的收益選擇其他的金融產品。更有對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會投資基金,股票等, 自然也有風險承受能力一般或者差的員工會選擇自己銀行的理財或者存款。

最後,銀行員工也是普通人群,也是靠著工資養家餬口的,只不過理財的意識相比其他人要強一些。一般的員工在存款選擇上肯定要有穩定的收益為主了,如果自己銀行存款既安全收益又有保障,何樂不為呢。

(晴溪)


孫建波


又在炒冷飯扯犢子了。

騰訊員工有幾個不用微信?阿里員工又有幾個不用支付寶?只要是對自家產品認同,員工自己也會用。

當然,也有五星級飯店廚師其實不吃自己做的菜,這又是啥原因呢?無非是自己都不認同自家的產品。


在經歷了p2p暴雷潮、貨幣基金收益逐年下行的趨勢後,往日說著要“改變銀行”的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都在忙著賣銀行的智能存款,所以銀行員工又何必捨近求遠?

首先,作為銀行的員工,工資卡就是自家行裡發的,工資卡便是最方便用於資金管理的總賬戶,如果自家銀行卡就能完成理財多樣化的需求,也就不必到處轉賬挪錢搬家。


一般來說,但凡是中低風險的理財投資,銀行員工用自己的工資卡就完全能夠一條龍打理:工資入卡之後,就有零錢管理工具自動掃款,365天隨時計息,隔夜起息,根本就不受什麼貨基週四下午掃款的制約,而收益也能夠保證在貨幣基金之上,或者至少不相上下。


銀行的智能存款不僅利率高而且支取形式非常靈活,起點只要50 、100、 1000存夠三五十天到一年,利率就能夠達到3%到4%。

另外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低風險理財也依然能夠實現大約4.5%的年化收益。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張銀行卡就是最穩的“資金糧倉”,穩紮穩打。


如果一個銀行員工真的沒把錢放在自家行,要麼是真沒錢,要麼就是投資風險偏好較高,這幾天股市形勢不錯,搬家去了股市奮鬥也未嘗不可,這完全是個人依據投資形勢,對資金的動態配置策略罷了,並沒有哪個銀行員工,要刻意將自己的錢搬到外邊去。


米蟲理財手賬


存不存銀行,無非就是銀行的存款利率自己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就存,不能接受就換一個地方保管,與是不是銀行員工影響不大。


其實銀行都會有各種理財產品,作為銀行員工肯定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在碰到一款好的理財產品,肯定都買買買了。而且作為金融行業的一員,肯定會根據自身現在的財務狀況,選擇出最優的一種理財方式,畢竟現在的銀行存款利率比較低,單靠存款利息是不行的。


大家覺得呢?你們都有把錢存銀行嗎?佔比多少呢?評論區留言交流一下吧~


金投網


為什麼要把錢存在銀行,不外乎是出於兩點考慮:一是投資盈利,二是保障資金安全。但對於銀行的員工來說還有其他的更好的渠道能實現這兩個目的,所以這就很好理解銀行員工不把錢存在銀行了。

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其他的理財方式,大家能接觸到的理財方式已經不再侷限於銀行存款了,而且這些新出現的理財方式的收益率都要比銀行存款高,並且也能保障資金的安全,特別是作為銀行的員工,內部消息都比較靈通,有什麼好的理財產品出來都會第一時間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不願意簡單的把錢存在銀行了。

而且按照現在的通貨膨脹速度來看,錢存在銀行只會不斷的貶值,所以其實不只是銀行員工其他的人也不願意把錢存在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