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一定要冒著國際輿論的反對撕毀《伊核協議》?

雪上枝頭盼鳥回


中東和平絕不是美國的本意,2015年伊核協議簽訂之後,西方國家取消對伊朗的制裁,伊朗也承諾不再進行鈾濃縮活動。這看似皆大歡喜的場面維持了不到三年,美國就宣佈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對伊朗的制裁,而且這次制裁比伊核協議簽訂之前的制裁來得更加猛烈,讓伊朗難以招架。


(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撕毀伊核協議呢?

首先,伊朗一直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從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與美國的關係跌至谷底,至今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伊核協議是在全球主要國家的斡旋下,美國不得不簽訂的。但是,兩國的關係沒有因這個協議的簽訂有多大改善,相反,由於伊朗得以喘息的機會,兵強馬壯之後,竟然插手敘利亞事務,這令美國看不下去了,本來是賞口飯給你吃,沒想到竟然蹬鼻子上臉,美國看不得伊朗在中東地區指手畫腳,這就讓美國重新動起了制裁伊朗的念頭。



(伊斯蘭革命衛隊)

其次,特朗普不是奧巴馬,特朗普身邊的博爾頓,蓬佩奧之流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鷹派人物,唯恐天下不亂的那種,在敘利亞,在委內瑞拉問題上,經常可以看到這兩個人的身影,有了這些人的耳邊風,特朗普也難免會鋌而走險,冒天下之大不韙,撕毀伊核協議,讓中東走向重燃戰火的方向。

最後,美國的中東政策是不允許伊朗一人坐大的,在中東,美國有且只有一個堅實盟友,那就是以色列,以色列也將伊朗視為自己的潛在威脅,聯想到前不久,美國輸送給以色列眾多利益,那麼如今制裁伊朗,豈不是又算作是送給以色列的一份厚禮?



(伊朗油輪依舊在出口石油)

撕毀伊核協議,重啟對伊制裁,看似很難理解,實則是美國的一步險棋

美國看準了其他幾大國的軟肋,英法德這三個小弟自然不敢有什麼意見,中國忙於自身的發展,很少摻合中東事務,就只剩下一個俄羅斯了,三年來,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耗費了太多精力,短時間內,也難以恢復元氣,在伊朗問題上雖然嘴硬,但是難有真正的大作為。美國正是瞅準了這一時機,才敢劍走偏鋒,下了這步險棋。

從目前結果來看,局勢似乎正朝著美國預計的方向發展,不得不佩服美國這種將國際形勢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本事。


小言微意


《伊核協議》是2015年7月簽署的,簽字的雙方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加上一個非常任理事國德國和伊朗。當時正在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聽說了這協議後,馬上評價說這是一份“史上最糟糕的協議”,並表示如果自己當選總統,一定要廢除這份協議。

特朗普說到做到,上臺後沒多久,就宣佈廢除這份協議,並且重新加強了對伊朗的制裁。美國政府為什麼要退出《伊核協議》?這話說起來就長了。

伊朗一直都在開發核技術,想要和平利用核能。早在巴列維王朝時代,伊朗就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幫助下建立了自己的核工業。當時的伊朗和西方國家的關係非同一般,是美國在中東的鐵桿盟友之一。對於伊朗開發核技術,美國也是支持的。可沒想到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親美的巴列維國王被推翻,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隨後,伊朗和美國及西方的關係急轉直下。美國一直指責伊朗打著和平利用核能的旗號偷偷研製核武器,對伊朗進行封鎖和制裁,以圖逼迫伊朗放棄核開發,甚至是壓垮伊朗現政權。伊朗也不示弱,在中東處處和美國唱對臺戲,特別是強硬派總統內賈德上臺後,面對美國的壓力,他放下狠話稱:如果形勢需要,伊朗不排除研製核武器的可能。當時在中東,美伊雙方是針尖對麥芒,誰也不服誰,局勢非常緊張。

到了奧巴馬總統時代,美國突然要面對這麼一個選擇:要麼接受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要麼和伊朗開戰。伊朗擁有核武器,美國和他的中東盟友肯定不答應,可和伊朗開戰卻又心有餘而力不足。自從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就陷入反恐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的泥潭,特別是2008年,又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元氣大傷。雖然說憑美國及其盟友的實力確實是可以打敗伊朗軍隊,推翻伊朗現政權,扶持一個親美的伊朗政府,但肯定也會像在伊拉克、阿富汗那樣陷入戰爭的泥潭。再加上伊朗是中東什葉派的領袖,和敘利亞政府、巴勒斯坦的哈馬斯武裝、黎巴嫩的真主黨武裝、也門胡塞武裝等關係密切,打伊朗無疑是捅了馬蜂窩。另一方面,當初打伊拉克時,將油價從40美元一桶打到最高峰時160美元一桶,讓依靠石油出口的俄羅斯、委內瑞拉等賺得盤滿缽滿的。美國也不想為這兩個競爭對手火中取栗了。再說了,美國把中東攪成了一鍋粥,造成大量的難民潮,歐洲面對這蜂湧而來的難民是一籌莫展焦頭爛額,他們也不想再去打伊朗了。怎麼辦呢?於是奧巴馬政府就選擇和伊朗談判。為壯聲勢,美國拉上了聯合國安理會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中俄英法及一個非常任理事國德國跟伊朗一塊談。經過艱苦而漫長的談判,雙方終於在2015年7月達成並簽署了《伊核協議》。

關於這份協議的內容,網上有,大家一搜就找到了,我就不拿來湊字數了。可為什麼美國總統特朗普說它是一份“史上最糟糕的協議”呢?這麼說吧。根據這份協議,伊朗要將生產核材料的離心機減少一半,不能生產濃度超過5%的鈾235,要改造巴拉克重水反應堆,以確保它只能用於和平目的。伊朗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核查。一旦國際原子能機構認定伊朗依照協議改造了核設施,認定伊朗的核設施只能用於製造核電站,那麼美國、歐盟和聯合國等國家和組織就要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和禁運。換句話說,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得到了尊重,伊朗的核設施得以保留,只是在數量和功能上進行了一些限制。當這份協議公開的時候,以色列大為不滿,像特朗普這樣的美國強硬派也不高興,因為這和美國要求的伊朗徹底放棄核開發相去甚遠。更要命的是,如果國際原子能機構認定伊朗只是和平利用核能,沒有製造核武器的野心,那這些核設施就成了合法的設施,任何國家和國際組織都不能隨便嚷嚷著要炸燬它。所以,這協議一公開,當時還在競選總統的特朗普就稱它為“史上最糟糕的協議”,並表示如果他上臺,一定要廢掉它。

如今,國際原子能機構已經認定了伊朗遵守了《伊核協議》,聯合國和歐盟也解除了對伊朗的制裁和禁運。美國卻單方面的撕毀了這一協議,加強了對伊朗的制裁和封鎖,還大兵壓境,以圖逼迫伊朗屈服。這也難怪伊朗會生氣,前幾天給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德國發去一封強硬的聲明,說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伊朗將絕不屈服。在未來的60天內,伊朗將部分暫停《伊核協議》。其意圖很明顯:這協議是咱們七個國家一塊籤的,我伊朗遵守了這協議,國際原子能機構也證實了這一點。如今美國單方面撕毀了協議,還派軍隊來逼迫我投降,封鎖我,制裁我,不讓我賣石油,要困死我。你們作為簽字國之一,不能不管啊?如果你們不管,那對不起了,我搞原子彈都是你們逼我的。有什麼後果,你們自負吧!


血染戰旗紅


美國之所以撕毀《伊核協議》,可能不是想用“擠牙膏”的方式施壓與伊朗修改或重新簽定對伊朗更克刻而美國更為有利的新《協議》……。

觀察到美國可以說是在同一時間節點上,同時對“委內瑞拉”,對“烏克蘭”或者說是“俄羅斯”,對“伊朗”,對“中國提高關稅”,甚至對其盟友也都開啟了“戰端”(商場也是戰場)……。想過沒,這如同在一定意義上讓世界進入“戰時狀態”——草木皆兵……。

那它將世界主動裝伴成這樣,用意何在?

嘗試推演——:在現有社會發展規則條件下,世界局勢和發展格局,世界各國都有了較之十年前或更久遠的時間裡,更多的活力和自主能力,不僅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國家,包括其盟友在內,美國已經不再是唯一選項,所以,它作為近百年的世界領袖,自然意識到了這樣的壓力,也因為長久以來的領袖角色,它敏感在面對如此壓力和現實狀況的時點,同時藉助特朗普的勢頭,讓開始“鬆動”的體系,生硬的拉回“原有軌道”,各自歸位,當然它很高興看到比各自歸位更好的效果,那就是各自迴歸“陣營”……。

這樣的敏感和焦慮,讓它通過特朗普為行為表現出來,〈成〉是特朗普和美國的,敗是特朗普的,特朗普也甘之若飴……。


牧月之饕餮


嚴格說是特郎普政府想把過去的所有協議取消,按照自己的意願全部重新談判。不自信的美國已近無賴的地步,美國對世界的控制已經力不從心,一旦美元霸權衰弱單就外債近23萬億美元就夠嗆。武力解決不了問題,但願世界和平能夠維持,合作共贏才是王道!


信仰


長期以來,所謂的伊核協議成了伊朗神棍堅持強硬路線,陰奉陽違堅持發展核武的幌子、遮羞布!無論有沒有協議伊朗神棍都要核武是不爭的事實!美國明智,就是要撕去伊朗神棍的假面具!


機器碼


美國這個國家就是靠戰爭存活,從立國開始到現在,一戰二戰不說了,這個世界上但凡有爭鬥的地方就有美國的身影,賣武器,賣情報。一旦戰爭沒有了,美國就可能不復存在,去看看好萊塢大片都是戰爭題材,都是救世主英雄主義氾濫,這就是他們的文化和賴以生存的法寶。所以它挑起任何戰爭都很正常。


非要我改名字


美國就是不拆不扣的流氓無賴國家,自從特郎普上臺後把無賴這兩個字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全世界面前擺出一付我是無賴我怕誰的氣勢,哀哉美國人,可憐的美國人。


福至心靈27638059


伊核協議並不是伊朗和美國兩方簽訂的,是在聯合主導下多國簽訂的,美國單方面退出是無效的!奈何美帝一家獨大,他可凌駕於聯合國之上,他可不顧多數國家的意願。而且他掌握了很大比例的輿論工具,不少問題可以顛倒黑白。


用戶70238714298


也許美國算計的時間己有限了這在時間上是比任何重要他們的黑皮書告訴有效期不然課程走不完了人會完了


州洪348


責任在伊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