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太任性!竟將管理系統計入“電子設備”!導致企業所得稅漏繳

會計太任性!竟將管理系統計入“電子設備”!導致企業所得稅漏繳

怎麼才能讓企業省錢——這是一個很有難度的問題,沒省錢也不要緊,但是如果做錯賬讓企業受到損失,相信這就是一個重大失誤了,下面就讓我們用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來看一下做錯賬帶來的後果吧。

會計做錯賬,導致當年攤入的費用多列了70萬元

案 例1:

某企業自主研發了一套客戶管理系統300萬元,該公司會計人員在賬務處理上計入了“固定資產-電子設備”。

借:固定資產-電子設備 300萬元

貸:銀行存款 300萬元

當年按照3年折舊年限進行了折舊處理100萬元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 100萬元

貸:累計折舊 100萬元

看到這裡,賬務處理是否正確?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以上賬務處理不正確。

案例分析:

客戶管理系統300萬元不應該計入“固定資產-電子設備”,應該計入“無形資產”。

正確處理如下:

借:無形資產-客戶管理系統 300萬元

貸:銀行存款 300萬元

當年應該按照10年攤銷年限進行了攤銷處理30萬元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30萬元

貸:累計攤銷 30萬元

結 果:

任性的會計人員,把無形資產錯誤的計入固定資產,導致:

1. 導致資產不真實;

2. 導致當年攤入的費用多列了70萬元;

3. 導致當年利潤不真實;

4. 導致當年企業所得稅漏繳。

會計太任性!竟將管理系統計入“電子設備”!導致企業所得稅漏繳


企業所得稅漏繳處罰:

稅收徵管法第五十二條: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徵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徵期可以延長到五年。

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徵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案例2:會計不懂政策做錯賬!公司被罰15萬!

A公司是某市上市企業,在稅務專項檢查中,檢查人員發現A公司“誤餐補助”金額高達120萬元,原來企業在郊區有個分部,分部人員的餐費補助全部以“誤餐補助”形式發放,而且未併入工資、薪金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局認為:雖然公司以“誤餐補貼”的名義發放,但實質上這項補貼就是普通的餐費補貼,並不屬於誤餐補貼。因此,要求該企業補繳了個人所得稅並予以罰款。

案例分析: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誤餐補助範圍確定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5〕82號)規定,能夠享受“不徵稅”的誤餐補助的範圍: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確實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據實際誤餐頓數,按規定的標準領取的誤餐費。

一些單位以誤餐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應當併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徵個人所得稅。

根據上述規定分析,分部也是單位的一個組成部分,A公司分部員工並未因公誤餐,而是在分部正常上班,不符合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者不能返回工作單位就餐,需要在外就餐的條件。因此,A公司發放給分部員工的餐費補貼不屬於誤餐補貼,而是正常的餐費補貼,應當併入工資、薪金計徵個稅。最終,A公司共補釦補繳個人所得稅30萬餘元,並被處以0.5倍的罰款15餘萬元。

溫馨提示:

對稅務政策的解讀不應停留在字面,費用列支時更不能僅憑科目名稱來判定是否需要繳稅,要關注業務的實質。更不要耍小聰明,否則只會給企業埋下涉稅風險。

(1)真正誤餐補助不需要繳納個稅,也不需要發票來報銷,如財務人員去稅務辦事,中午在外就餐,發的誤餐補助。當然也可以取得想過發票按照費用報銷。

(2)跟工資一起發的“誤餐補助”,人人都有,每個月都有的,就不是“誤餐補助”了,應當併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徵個人所得稅。

會計太任性!竟將管理系統計入“電子設備”!導致企業所得稅漏繳

案例3:辦公室日常購買茶葉,竟計入“職工福利費”!

今天查看一家公司老會計做的賬,發現該家公司的老會計,把平時辦公室購買的茶葉計入了“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從而導致公司歷年來的福利費一直大大超過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標準,但是老會計從來沒有在彙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增處理,留下了非常大的涉稅風險!

殊不知,好多賬務風險都是由於會計不懂政策錯誤的入賬人為造成的。對於做錯賬,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不懂的抓緊時間問,在個就是諮詢稅務人員、12366等等平臺,不要等到稅局查出來,那時候就麻煩了。

會計經常做錯的10筆賬!


企業在稅收繳納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各稅種的稅收繳納規定,卻忽視了財務人員對企業經營業務的賬務處理,很多“冤枉稅”都是由於財務人員的錯誤賬務處理所造成的。

今天小編就來同大家講一講財務常做錯的十筆賬,希望能引起你的重視。

錯賬一:

將獨立於房屋之外的建築物,如圍牆、煙囪、水塔、變電塔、油池油櫃、酒窖菜窖、酒精池、糖蜜池、室外游泳池、玻璃暖房、磚瓦石灰窯以及各種油氣罐等,會計核算時錯誤的計入房產原值,造成多繳房產稅。

錯賬二:

註冊資本認繳制下,未收到股東實繳資本,仍然做“借:其他應收款 貸:實收資本”,納稅時,根據“實收資本”增加額,計繳印花稅,造成提前繳納印花稅。

錯賬三:

電梯銷售企業,財務未將“電梯銷售”與“電梯安裝”分別核算,致使造成從高適用稅率,多繳增值稅。

錯賬四:

營改增後,房地產企業,取得建築安裝服務公司開來的增值稅發票時,備註欄未註明建築服務發生地縣(市、區)名稱及項目名稱或備註欄填寫錯誤,使得計算土地增值稅時不得扣除該項目金額,造成多繳土地增值稅。

錯賬五:

將印有企業logo的產品贈送給客戶,本應計入宣傳費,卻計入了招待費,使得費用支出在所得稅前費用享受低標準扣除,有利潤的企業,將會造成多繳企業所得稅。

錯賬六:

“買一送一”不開票,企業對外促銷,“買一送一”未在同在張發票上體現折扣,所開發票只銷售貨物,未開贈送貨物。實收金額與貨物銷售金額未在同一張發票上以折扣體現,使得贈送貨物需要視同銷售,造成多繳增值稅。

錯賬七:

將支付給不在公司任職的董事、監事人員的費用,按工資薪金列支,造成多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如:月度支付董事費1萬元。

錯賬八:

酒店行業,客人入住期間損壞地毯、茶杯等,收到賠款,應按住宿服務的外費列支收入,卻錯誤的按銷售貨物核算,適用17%的稅率,造成多繳增值稅。

錯賬九:

酒店行業,客人消費房間內陳列的避孕藥品和用具,財務未單獨核算,本應屬於享受免徵增值稅的項目,卻同其他銷售貨物或服務一道繳納增值稅,造成多繳增值稅。

錯賬十:

支付給勞務派遣人員的工資,未在職工薪酬中核算,錯誤的列入勞務費用,使得影響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限額標準計算,有可能造成企業多繳企業所得稅。

會計太任性!竟將管理系統計入“電子設備”!導致企業所得稅漏繳


會計錯賬更正技巧


常見的差錯查找方法如下圖所示:

會計太任性!竟將管理系統計入“電子設備”!導致企業所得稅漏繳

一、全面檢查

1.順查法

全面檢查查找的工作量大,適用於錯賬較多,難以確定查找方向與重點範圍的情況。

2.逆查法

從錯賬的位置開始,逆向查到錯誤的原因。

這種方法工作量會減少,實際工作中使用較多。

二、局部檢查

1.差數法(適用於:一方重記、漏記)

差數法——是按照錯賬的差數查找錯賬的方法。

如會計憑證上記錄的是:

借: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5250

貸:銀行存款 5250

若會計人員在登記明細賬時漏記了營業稅5250元,那麼在進行應交稅費總賬和明細賬核對時,就會出現總賬借方餘額比明細賬借方餘額多5250元的現象。

對於類似差錯,應由會計人員通過回憶相關金額的記賬憑證進行查找。

2.尾數法(適用於:發生的角、分的差錯可以只查找小數部分)

如只差0.08元,只需看一下尾數有“0.08”的金額,看是否已將其登記入賬。

3.除2法(適用於:借、貸方不平,且差數為偶數)當賬賬、賬證或賬實不符,且差數為偶數時,應首先檢查記賬方向是否發生錯誤。

檢查時可用差錯數除以2,得出的商數就是賬中記賬方向的反方向數字,然後再到賬目中去尋找差錯的數字就有了一定的目標。

如:

借:其他應收款——總務科 500

貸:庫存現金 500

登記明細賬時,錯把其他應收款登記入貸方,總賬與明細賬核對時,就會出現總賬借方餘額大於明細賬借方餘額1000元,將1000元除以2,正好是貸方記錯的500元。

4.除9法(適用於:數字寫小、寫大、顛倒)

(1)將數字寫小。

如將300元誤記為30元,錯誤數字小於正確數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以差數除以9後得出的商即為寫錯的數字,商乘以10即為正確的數字。

(2)將數字寫大。

如將40元寫成400元錯誤數字大於正確數字9倍。查找方法是以差數除以9後得出的商即為正確的數字,商乘以10即為錯誤的數字。

(3)數字顛倒。

如將8714元誤記為8174元其差異數540元(8714-8174),將差異數除以9,得60元,根據商數的首位是6,則可判斷顛倒的兩個數字差異是6,這樣在賬簿記錄中就可查找百位數與十位數之間的下列數字1與7、2與8、3與9等。即查找17、28、39中哪一個數字顛倒了,當查到17這個數字時就可結合該項業務的會計憑證核對其是否將8714元誤記成8174元。

會計太任性!竟將管理系統計入“電子設備”!導致企業所得稅漏繳

來源:郝老師說會計、財稅解讀、昌堯講稅、福建稅務、納稅服務網

更多精彩財稅知識學習下戳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