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落子航天基地,西安“困局”的破題?

撰稿 | 李文翰

今年2月,西安市長李明遠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西安發展面臨的七個“難題”。排在最前面的是這兩個問題:

1.經濟總量不大,一二三產內部結構不優,“拳頭”產業、龍頭企業規模偏小、數量偏少;2.科教、軍工資源優勢發揮不充分,西安製造、西安創造的水平還偏低,經濟實力與創新能力不相匹配。

時隔三個月之後,局勢已發生些許變化。

5月12日,李明遠市長與眾嘉賓一起出席了第四屆絲博會西安市重點項目簽約儀式。這次簽約儀式上,百度雲計算中心項目、華為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基地項目等65個項目簽約落戶西安,意向合作金額超2000億。李明遠心情不錯,時不時流露微笑。

聯想到西安今年一季度領跑全省、全國的經濟增速,再加上滴滴、百度等龍頭企業扎堆落戶,當然有驕傲和自信的理由。

先拋開具體數據,將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關聯起來,你會發現,其背後傳遞的信號十分耐人尋味。

百度落子航天基地,西安“困局”的破題?

第四屆絲博會西安市重點項目簽約儀式

01

繼騰訊、阿里進駐西安之後,百度落子航天基地。至此,中國互聯網巨無霸BAT均已進駐西安。這標誌著西安大數據產業發展步入新的節點。

更為難得的是,從超大的投資規模和項目內容來看,百度在航天基地的佈局非同尋常。

按照設想,百度計劃在西安航天基地建設綠色節能、技術領先的超大規模雲計算中心。該項目的建立,將為百度公司西部業務的開展提供保障和支撐。

百度方面稱,數據中心及運營服務,是雲計算的核心基礎設施,是雲計算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關鍵,雲和終端客戶的互動要通過數據中心及其所提供的運營服務來實現。中心將實現計算存儲能力的彈性分配,將更多被閒置的資源進行充分配置和利用,有效提升百度西部用戶體驗。

百度落子航天基地,西安“困局”的破題?

百度雲計算(西安)中心負責人表示:“雲計算項目落地後,將助力西安航天基地構建特色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打造西安航天基地新經濟增長極,為西安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魚逐水草而居,良禽擇木而棲。嗅覺敏銳的企業,永遠追逐著資源和利潤。

在中國千億級雲計算市場的藍海中,企業選擇西安,必然是有其深層次的考量。一旦形成產業集群后的眾企業,自然也大概率迎來裂變式的增長。

比如依靠大數據起家的貴安新區。成立於五年前的貴州貴安新區,以大數據產業為核心,圍繞大數據產業進行佈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端、屏、芯、車”等高端產業,用“智造”推動“製造”。2018年,新區大數據產業規模將近400億,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再把視線回到百度雲計算(西安)中心。

航天基地,囊括了吸引高端企業的諸多關鍵性因素。比如,區域活力明顯,產業基礎較好、科創能力強、生態環境優、主政者較為開明等等。

大企業尤其是行業巨頭對一城一地的搶灘佈局,往往是基於對上述因素及區域綜合競爭力的研判,也是押注該區域未來所具備的高估值。梳理百度在全國範圍的佈局,前三個數據中心分別在山西陽泉、北京順義、江蘇南京,確認過眼神之後,西安是在全國佈局的第四個城市。

其中,陽泉是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已建成投產12萬平方米,上線服務器超過15萬臺,有超過300萬個CPU核,其可存儲的信息量相當於30多萬個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總量。

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這個百度雲計算中心,服務器將超過10萬臺,有望成為國內第二大數據中心。

百度對西安的厚愛可見一斑。剖析航天基地的發展思路和產業佈局,不難明白百度走出這步棋的深層用意。

02

商務部公佈的2018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中,西安航天基地“科技創新”這一單項指標,在全國219家經開區中排名第4。僅次於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一排名,比2017年前進了4位。

這意味著,傾力打造硬科技之都的西安,具備了更為堅實的科研能力及技術基礎。

基於科創方面的實力,航天基地適時提出了打造雲經濟創新示範區的概念。依託聚焦雲計算、大數據及關聯產業,大力發展雲創經濟,推動大數據賦能、企業上雲,打造百億級的“雲”產業集群;申報創建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區,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加速建設“雲上開發區”。

在雲計算、大數據方向,航天基地目前已聚集了京東雲、華為雲創中心、百度雲、阿里雲、滴滴絲路總部等互聯網行業翹楚,大佬集聚將引發的蝴蝶效應更不可小覷。

工信部預估,今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4300億元的規模。而云計算產業鏈涉及電子元件、硬件設備、基礎軟件、平臺與應用軟件的各類研發與製造企業,以及電纜、機電設備等相關企業。

航天基地“打造雲經濟創新示範區”的舉動,有利於帶動雲計算、大數據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吸引更多互聯網公司落地,從而形成產業集群。

航天基地擁有獨一無二的“航天”科研優勢, 亦加分不少。

作為人類工業最尖端、最前沿的應用,航天,同樣涉及到電子通訊、新材料、大數據、雲計算等多個領域,其技術範疇與“雲經濟”高度吻合。而全國超過30%的航天科研生產力量,均集聚在西安。

在此背景下,航天基地藉助打造“國家軍民融合發展示範城市核心區”和“雲經濟創新示範區”,有利於體制內的力量與市場嫁接,實現新興企業與原有科研資源優勢互補。這一步,是航天基地從“1.0版本”到“2.0版本”全面升級的關鍵。

另一個層面,西安航天基地與高新區管理體制上的交叉重合、人事上的安排調動,不僅有利於雙方實現強強聯合、錯位發展,對提升國際視野、對標國際一流也多有俾益。

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難怪航天備受高端企業青睞。至此,我們也能參透航天在絲博會上攬金500億的秘訣了。

百度落子航天基地,西安“困局”的破題?

▲航天基地投資環境推介暨重點項目簽約(劉彬/圖)

03

另外一組數字更能說明問題:今年1到4月份,航天基地新登記市場主體超過16000戶,出現井噴式增長;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27.5%,全省排名第一。

“一枚圖章管到底”的航天效率、追趕超越的航天速度、快速聚集的特色產業並非一日之功。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得益於諸多點滴的創新、堅守和積累。

這些探索和成績,賦予了航天基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的魄力。

今年一季度,西安經濟逆勢而上,GDP增速創2015年一季度以來新高,同比增長8.6%。在全國以及其它省份增速大多以6打頭的大形勢下,西安表現惹眼。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季度,西安市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48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的41%,對西安市產值增長貢獻率達45.2%。

從以上數據來看,西安依靠創新驅動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經濟結構更趨於優化。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迅速躍升,支撐作用日益凸顯。隨著一系列新興龍頭企業的相繼落戶,西安“放水養魚”、發展硬科技的成效不久後或將得到檢驗。

在“目標不變、標準不變、節奏不變、力度不變、幹勁不變”的前提下,屆時,李明遠市長關心的經濟總量小、龍頭企業少等西安發展困局有望得到破題。

排版:小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