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2015年股災開始時定投,結果會如何?

隨著大洋對岸老頭的一陣折騰,A股重新回到了2900點附近,經歷了上週五的深V,這週一依然沒有走出好的行情。

所以很多人覺得市場上有利空風險,就應該停止指數基金定投了,但這樣真的正確嗎?

1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從15年股災時指數頂部開始定投,到現在收益是多少?就拿易方達滬深300量化增強為例。

如果在2015年股災開始時定投,結果會如何?


從2015年6月9日指數最高值附近開始定投,定投金額設置為1000元,定投週期為每月一次,每個月的9號扣款。在2019年5月13號贖回。

如果在2015年股災開始時定投,結果會如何?


可以看到,共定投了48期,總金額為48000元,扣除手續費,贖回時金額為55236.2元,總收益為7236.2元,淨收益率為15.08%。

如果在2015年股災開始時定投,結果會如何?


我們再來看看同期的其他資產情況,可以看到從2015年6月9日上證指數5113點到2019年5月13日開盤的2905點,

大盤指數增長率為-42.52%。在大盤走勢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指數基金定投依然獲得瞭如此高的收益。

有人可能會說,滬深300是集合了市場上300家比較好的公司,而且易方達這隻基金也是比較優質的基金,其他的就不好說了。那我們就隨便挑一隻指數基金再來實驗一下。

如果在2015年股災開始時定投,結果會如何?


就拿招商中證銀行指數基金為例,同樣是按照上面的定投策略,贖回之後,依然獲得了13.9%的收益率

2


曾經有人問,炒股成為有錢人靠譜還是定投成為有錢人靠譜?

雖然說都不靠譜,本質還是要靠努力工作獲取本金,但定投能讓你更容易成為有錢人。

在定投中,你付出的是時間成本,收穫的是比較確定的未來收益。只要堅持到大牛市來臨,就能夠一波收穫。這可能是在中國除了30年低息買房貸款外,另外一個福利了。

前段時間,周金濤的週期理論非常火爆,預測2019年將會是很多普通人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這也直接或者間接地導致了今年春節過後地這段小牛市行情。

但是隨著利空消息一出,又被打回了原形,就目前來看,大牛市還沒有到來,至少短期內還未到來。

雖然說科創板、註冊制都在搞,但還是動力不夠。

如果有人之前行情中已經開始基金定投,隨著行情的反覆,可能就會忍受不了賬面上的浮虧而忍痛割肉。

其實就長期來看,真的是沒必要割肉,指數基金定投的邏輯和炒股的邏輯是不同的。定投的邏輯在於長期持有,慢慢積累籌碼,然後等待牛市來臨。其中每一次下跌都是獲得便宜籌碼的好機會。

3


指數基金定投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那就是它可以規避黑天鵝事件。

在去年A股出現了不少黑天鵝事件,像長生生物、樂視網等等,如果你買了這些公司的股票,就有可能血本無歸。

但是指數基金定投不同,你買的是指數,它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現在2900,等到了5000點,就是實實在在的盈利。只要中國經濟還在增長,只要不發生大的金融危機,這個結果就是確定的。

不論你是從最低點進入還是半山腰亦或者是最高點進入,都沒有關係,只要你沒有在熊市裡割肉,堅持定投幾年,一般都會獲得不錯的收益。

按照歷史上的經驗,每當新板塊出來,都會有一波牛市,像2014年新三板的上市,就迎來了2015年的牛市。

現在科創板還沒有出來,有關於科創板的基金就被瘋搶,可以預見,未來肯定是會有一波大行情的。指數基金定投,就是在幫你挺過行情到來前這段困難時期,避免遭遇各種黑天鵝事件。

說到底,買指數就是買國運。熱愛自己的祖國,跟祖國一起成長,結果必然是好的。

就像巴菲特的那句話,沒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國而成功。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建議)


點贊關注,私信回覆“資料”,領取30G金融乾貨資料包、脫水研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