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廈門首富、“中國膜王”藍偉光要“挺進”科創板

被譽為中國生物膜技術教父的前廈門首富藍偉光,正在籌備科創板上市。

“中國膜王”進擊科創板

近日,上交所披露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達膜”)申報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據招股書(申報稿)顯示,三達膜擬發行不超過8347萬股股份,募集資金為14.1億元。

三達膜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三達膜2016年至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億元、5.86億元、5.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29億元、1.85億元、1.81億元。

招股書顯示,三達膜從向國內醫藥、化工、食品行業引入國際先進膜技術,形成了膜技術與應用和水務投資運營兩大業務板塊。

前廈門首富、“中國膜王”藍偉光要“挺進”科創板

招股書顯示,三達膜實際控制人為藍偉光夫婦,其通過新加坡三達膜持有三達膜57.81%股權。

藍偉光,被譽為中國生物膜技術“教父”,他是我國最早從事過程工業先進膜分離應用工藝開發的科技型企業家,也是我國最早將國外先進膜技術引入國內並進行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企業家。

探究“中國膜王”成長史

藍偉光,1964年7月出生於龍巖武平縣的一個小山村。

小時候家裡是很窮的,當“知識改變命運”在藍偉光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對於偏僻的山村來說,上大學是最好的改變命運的機會。而藍偉光抓住了這個機會。他考上了福建最好的廈門大學。

前廈門首富、“中國膜王”藍偉光要“挺進”科創板

1985年,從廈門大學化學系畢業的藍偉光,感覺還不夠,他又考上了廈大海洋環境化學專業的研究生。因為考研的成績太好了,廈門水產學院(現在隸屬集美大學)被深深打動,於是他又在廈門水產學院當老師,月薪48元。

在教書期間,藍偉光的學術成就非常驚人,其中有一篇論文在一個國際級學術會議上,被新加坡國立大學一位教授慧眼看中,他是黃明強教授。

1990年,藍偉光莫名其妙的收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攻讀博士的留學通知,而且是全額獎學金,應該是每月1000新元。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數字,不但可以滿足個人生活需要,還能及一些補貼給家裡用。藍偉光很愉快地接受了。

而代表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給他發邀請函的黃明強教授,成為藍偉光博士導師。1994年,還沒拿到博士學位,藍偉光就已經受邀加盟了新加坡一家知名的水處理技術公司,並被委任為技術總監。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之後,藍偉光就在那家公司安定下來。

在新加坡期間,藍偉光依舊在學術上,依舊成績驚人。他成功研發的基於膜分離過程的“新生水”生產工藝,水質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標準,成為新加坡“四大水喉”之首。要知道,新加坡作為一個“海中”的花園城市國家,缺水很嚴重的,以前是需要進口飲用水的,藍偉光的發明,給新加坡用水帶來巨大的幫助。

前廈門首富、“中國膜王”藍偉光要“挺進”科創板

後來藍偉光被公司派往上海負責公司中國業務。在上海呆了一段時間之後,被帶著漂白粉味道的自來水折磨的不要不要的藍偉光,感受到中國水處理技術與新加坡,或者說國際先進技術之間的差距,於是他萌發了把先進技術帶回祖國的念頭。

迴歸創業成廈門首富

1996年,藍偉光回到廈門,創辦三達膜科技公司,這是新達科技前身,也是第一個在廈門火炬高科技園安家留學生創業企業。藍偉光的母校廈門大學為他提供了實驗室。隨後,藍偉光將他的化學膜技術應用於維生素生產,獲得市場廣泛認可。

短短几年時間,他就根據中國傳統企業缺乏膜軟件開發能力的實際情況,開發創新出一系列適合中國傳統工業分離的膜工藝過程,成功佔領了全國100%的維生素C和90%以上的青黴素、抗生素、染料生產等領域的膜應用市場,年銷售額近2億元。

賺到錢的藍偉光,忘記不了年少時候艱苦生活,“我希望家鄉的孩子也能有機會靠知識改變命運。”於是,藍偉光作出一個很重要的決定。2001年,藍偉光在老家武平縣,建立以其父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藍啟林慈善教育基金會”,這是龍巖市首家非公募慈善教育基金會。

2003年6月18日,藍偉光創辦三達膜科技,經重組後以新達科技集團名義,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前廈門首富、“中國膜王”藍偉光要“挺進”科創板

新達科技上市第二天,股票價格扶搖直升40%。隨之一飛沖天的是藍偉光及其家族的財富,藍偉光與妻子陳霓合計持有新達科技68%股權,身家超過10億元人民幣。而藍偉光也以這樣的身價,成功躋身當年的中國富豪榜,排名75位,位居當年廈門首富。

技術流企業家的新抉擇

不懂技術的企業家不是好首富。

三達膜上市之後,收購了一家德國著名膜公司邁納徳。

這家企業,是世界500強企業、德國化工巨頭赫司特旗下的膜技術部門,與阿克蘇·諾貝爾旗下的膜組件公司重組而成。看看名字就知道這家企業的技術實力。三達膜的技術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作為一個研究型的企業家,藍偉光顯然對資本市場沒有那麼透徹的理解。

在經過前期的上漲之後,在新加坡交易所新達科技,表現的不溫不火,畢竟新達科技主要市場還是在中國大陸,新加坡投資者不怎麼了解,這讓他很受傷,後來乾脆退市了。

藍偉光還是聚焦於自己擅長的領域,那就是領導由多國科研人員組成的技術團隊,致力於科技研發。

2008年,藍偉光團隊研發出無機陶瓷納濾膜芯,遠超當時被廣泛使用的反滲透膜濾芯的性能。這一技術,榮獲2016年度廈門市專利獎唯一的一項特等獎,2017年又獲得了中國發明專利優秀獎;以此為核心開發的真淨水裝置,則獲得了由科技部、生態環境部等聯合頒發的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

然後他又有了將三達膜,在科創板上市的衝動。

這位新加坡歸僑,名滿東南亞之後,正在中國水處理市場,展開新的產業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