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沒有請到諸葛亮,結局會怎麼樣?

富貴如意天師慶平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完了蛋唄。

劉備是個非常優秀的政治家,才幹並不亞於劉邦。

可惜,劉邦手下的人才眾多,有文有武,有韓信、蕭何、張良這種大才。

而劉備手下武將也算不少,可惜缺乏曹操5大軍師那種智囊團,尤其缺乏一個總參謀長這樣的任務。

大家可以看到,劉備從0起家,混了十幾年,一度成為徐州牧,一方諸侯,是相當了不起的。

期間,劉備幾次裸奔,但幾次東山再起,始終有自己的人馬和地盤。

更關鍵的是,劉備的名氣很大,誰都知道有一個仁義的劉皇叔。

可以說,劉備作為政治家做的已經不錯了。

但人不是神,不可能是全才。

劉備缺乏厲害的軍事戰略眼光(夷陵大敗就是例子),尤其缺乏一個能夠縱覽一切執行軍事戰略的二號人物。

而關羽、張飛之流,充其量也就是今天的集團軍司令員而已,趙雲更是師長或者旅長。

而什麼糜芳糜竺孫乾簡雍,按照今天標準都是普通的參謀,沒什麼幫助。

劉備只能打一個個戰役,有時候還能大勝,比如奪取徐州地盤。但劉備缺乏長遠軍事規劃,又缺乏高效的執行人,所以一直都是慘敗,最終逃到新野成為劉表小弟。

諸葛亮對於劉備的重要性,在於他具有長遠的軍事戰略,而且懂得怎麼去實現它。

這是劉備、關羽、張飛都辦不到的。

以關羽為例,諸葛亮已經讓他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同時需要警惕孫權。

他仍然胡來一通,出兵離開地盤去攻擊曹操,被孫權抄了老窩。

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恐怕更笨想不到去四川爭奪地盤,最多也就退居荊州了。

而荊州是四戰之地,又缺乏四川那種極為適合防禦的地形。

恐怕劉備還沒閉眼,荊州就被曹操或者孫權吃掉了。

大家不要指責諸葛亮隆中對,因為他出現的太遲了。

當時曹操已經佔領中國一半的地盤,人口有四五百萬,可以出動三四十萬軍隊,實力太強,沒辦法對付。

而江東孫權也有200萬人口,10多萬軍隊,尤其水軍是全國第一,經過三代治理,地盤也很穩定。

那麼,留給諸葛亮或者說劉備的,只剩下荊州和四川的地盤而已了。

本來諸葛亮認為佔據荊州和四川,人口也有100多萬,具備和曹操和孫權對抗的實力。

同時,大軍可以從荊州和四川北部兩面襲擊,以交通比較便捷的荊州為主攻點,一舉突然中原腹地和曹操決戰。

誰知道,四川還沒坐穩,關羽把荊州丟了。

這樣一來,隆中對其實被關羽破壞了,只剩下1個四川,人口才90多萬,能夠維持現狀就不錯了。

這也不能責怪諸葛亮,他也是沒辦法。


薩沙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時,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荊州牧劉表病逝以後,幼子劉琮繼任荊州牧。再之後曹操出兵進攻荊州,首先打敗了駐紮在南陽郡新野的劉備,之後進逼位於南郡的荊州州府襄陽,劉琮不戰而降。於是劉備只好繼續南逃,之後在諸葛亮的斡旋之下,孫權與劉備結盟共同對抗曹操。最終孫劉聯軍在赤壁以少勝多大敗曹操。那麼假如劉備沒有請出諸葛亮,結局會怎樣?

沒有諸葛亮,劉備也會投靠東吳

諸葛亮著名的“隆中對”提出“東和孫權,北據曹操”的戰略方針,假如劉備沒有請出諸葛亮,便沒有“隆中對”,但是即便沒有“隆中對”,劉備依然要找到一條出路。面對曹操大軍的逼近,劉備只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向南投奔交州士燮;

第二個選擇才是向東投奔江東孫權。

劉備曾經說:“交州士燮是我朋友,我準備投靠他。”那麼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輔佐,他會優先選擇投靠士燮麼?答案是否認的,劉備能夠和曹操並稱天下英雄,也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即使沒有諸葛亮,劉備依然很大幾率會遠著投奔孫權。因為當時交州士燮雖然割據一方,但是交州地處偏遠,人煙稀少,勢力弱小,而且士燮並沒有進取之心,根本不足以抗衡曹操。劉備雖然不知道孫權的底細,但是對威震天下的孫堅孫策可是很熟悉的。江東帶甲數萬,又有長江之險,正如“隆中對”說的“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據三國志記載,在諸葛亮出使東吳之前,劉表剛剛去世的時候,魯肅就已經預料到了曹操會乘機入侵荊州,劉表的兩個“素不輯睖”的兒子肯定抵擋不住曹操,唯一能夠抵抗曹操,守住荊州的只有客居荊州的劉備。荊州如果失守,唇亡齒寒,江東南保,於是建議孫權和劉備結盟共同對抗曹操。所以即使沒有諸葛亮,劉備應該也會到江東。

沒有諸葛亮,孫權很難堅決抵抗

但是,沒有諸葛亮出使東吳,憑藉劉備手下那班難堪大任的謀士,是很難說服孫權決意抗曹的。因為當時曹操不僅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還兵不血刃得到荊州,打得連作為託孤重臣的張昭認為江東之眾不能對抗中國之兵,主張投降曹操,這種情況下,劉備能否說服孫權聯合抵抗曹操呢?筆者覺得劉備說服孫權聯合抵抗曹操的幾率是很低的,因為當時魯肅建議孫權聯合劉備的前提是,劉備能夠率領荊州的軍隊在荊州抵抗曹操,可是劉琮不戰而降,劉備又不願意乘亂奪取劉表的基業。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曾經勸說劉備乘亂攻擊劉琮,奪取荊州,可是劉備卻感激劉表的收留之恩,不忍心背叛劉表,拒絕了諸葛亮的建議。諸葛亮在的時候劉備尚且不願意奪取荊州,更何況諸葛亮不在的時候呢?由於劉備沒能取得荊州的控制權,使得曹操的兵鋒直指江東,按照魯肅的設想,孫劉聯軍的戰場應該是在荊州南郡一帶,現在戰火直接燒到了威脅江東的赤壁一帶,魯肅本以為劉備手下應該有數萬荊州兵,可是劉備被曹操打的倉皇出逃到江東的時候,兵力居然不到1萬人,這時候,很難說孫權會把劉備當盟友看。劉備投奔孫權以後,張昭很有可能勸說孫權乾脆直接把劉備抓了獻給曹操換江東安寧。

綜上所述,如果劉備沒有請出諸葛亮,劉備幾乎不可能能夠聯合孫權打敗曹操的。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亭殿閣


劉備的謀士裡面諸葛亮不是最優的!但是確是必不可少的,軍事上諸葛亮不如龐統和法正,但是政治上劉備得到諸葛亮絕對得到了半邊天!劉備前期沒有諸葛亮就沒辦法站住腳,天天吃敗仗,得到了諸葛亮好比劉邦得到了張良。但是論打仗諸葛亮確實不如龐統和法正。劉備拿益州那是龐統的計謀,當時龐統是劉備首席軍師。諸葛亮負責內政和荊州佈防!龐統死後劉備得到了益州,並且得到了法正,法正又成為了劉備的首席軍師,曹操說過,真後悔沒得到法孝直(法正)。但是龐統和法正這兩個奇才有個缺點,命短。沒多久就死了!!諸葛亮又挑大樑了!!說實話龐統和法正如果有一人不死,劉備哪會有夷陵慘敗啊!諸葛亮可以說是劉備前期和劉禪時期的半邊天!沒有諸葛亮。劉備早就完蛋了!諸葛亮就好比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但是帶兵打仗說實話諸葛亮真的不如龐統和法正!!張良那麼牛,打仗不還是不如韓信嗎。。政治家很重要!但軍事家也不能缺!


萩氽嘸痕


劉皇叔要是沒了諸葛先生,也許在“博望坡”一戰就得回家編草鞋了。博望坡一戰,也是諸葛先生最賴皮的一招,火攻,凡是到有人數差異太大的戰役,我們諸葛先生真是有那麼一套,使出必殺技,噴火,燒死你個王八蛋。原來諸葛先生是一條會噴火的龍,到這裡我才知道我們羅大哥為什麼稱諸葛先生為臥龍,剛剛睡醒的龍,有口氣,不小心打個隔就噴火了,這裡只為我們的老曹同志,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你,誰叫你老是碰龍哥的麟。自從我們劉皇叔收了這條噴火龍,可謂日後勢不可擋,一個不開心就有請我們的龍哥來燒燒燒他,哈哈,不可不佩服羅大哥的安排,沒了諸葛先生,劉皇叔還真的不行。



細水長流5299217


細思極恐啊!如果劉備沒在隆中請到諸葛亮的話,那可能在長坂坡一戰中又會淪落到當年在徐州進退兩難,以人為食的情況了。雖然說諸葛亮的功勞不像演義裡的那麼誇大,但我認為至少有三點是他真正做出來的成績。

第一就是著名的《隆中對》了,這是給劉備指明瞭發展的目標,畢竟當時劉備也有不少的選擇,再以客將投靠孫權,馬超,劉璋等人也可以,自立門戶也可以,但如何自立門戶是個大問題,從哪裡入手也是個大問題,都知道第一桶金重要,可如何掙第一桶金也是個大問題。而諸葛亮恰恰就給劉備規劃好了自立的步驟,而且是先從荊州入手一步步成長,所以諸葛亮所做的《隆中對》是劉備集團的政治靈魂所在,不容小看。



第二就是諸葛亮為劉備掙下了第一桶金,諸葛亮出山後也受到了劉表大兒子劉琦的厚待,劉琦知道自己是爹不疼娘不愛的,荊州豪族也不會支持自己,於是就想諸葛亮來幫個忙,看看能不能至少讓我把命給保住。

劉琦上屋抽梯求教諸葛亮,諸葛亮則給劉琦說了晉文公流亡的典故,讓他遠離荊州的政治漩渦。劉琦茅塞頓開,立馬請求去鎮守江夏,結果呢?劉琦不止把命保住了,而且他在江夏經營的地盤成為了劉備長坂坡戰敗後的安身之所,劉琦手握的一萬水軍也成為了劉備和江東談判中最有力的籌碼,更重要的是劉琦從此公開表明支持劉備了,這是最重要的,保證了劉備對荊州人士的吸納和平定荊南的大前提,而這一切則完全歸功於諸葛亮。



第三就是出使江東,雖然沒有舌戰群儒和智激周瑜這樣戲劇性,而且也是魯肅先來拜見劉備的,但諸葛亮這次的出使也是意義非凡。因為魯肅的《榻中隊》裡明確表示“三分天下是曹操,孫權和劉表”,劉表死了還有劉琦,劉琮,怎麼排都排不上劉備的。而能夠在出使江東之後,讓孫權接納當時僅剩下一塊地盤的劉備,進入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之中,這就是諸葛亮出使江東所做到的第三大功勞。

也就是諸葛亮的三大功勞保證了劉備能在當時極其惡劣的條件中緩了過來,才有了後面定荊州,奪益州,敗曹操,得漢中等等,這些都是有諸葛亮的輔佐才能做到的。要是在隆中的時候劉備真的沒請出諸葛亮的話,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狐史首丘


劉備算什麼常敗將軍?他比曹操、孫權敗的少多了。劉備兵微將寡時,敗於徐州曹操之手,因驕傲輕敵,二敗於夷陵陸遜之手;曹操一敗於洛陽追擊董卓、二敗於陳宮設伏險些喪命、三敗於張繡、四敗於赤壁周瑜、五敗於漢中,算和劉備打了個平手;孫權自赤壁大戰後,數次攻曹魏皆敗於曹魏大將之手。劉備鎮壓黃巾軍未曾一敗,殺車胄、蔡陽、火燒博望坡、取荊州四郡、取西川、取漢中敗曹操,幾時常敗?!他所戰都不是諸葛亮的什麼計謀,與諸葛亮毫無關係。劉備斬將多人,卻從沒聽說曹操、孫權在戰鬥中殺死過誰。三國中,就沒有不打敗仗的常勝將軍。


沉140769451


劉備能夠三分天下,更多的是自身能力的體現,而不全是諸葛亮的功勞,甚至於重要諸葛亮都可以算成劉備的成績。

以當時的形勢,就算劉備沒有請出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也有可能有龐統或法正輔佐劉備,只不過歷史沒有假設,如果那樣的話,後果是怎樣就不得而知了。


洞庭一葦1188


就像中國足球,請任何頂尖大師都不起作用。


歲月96512


歷史如何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和定數,不會因為哪個人就會改變方向,歷來都有精英創造歷史的說法,但是,往往說的是精英群體,很少發生因為某一個人的出現而改變歷史的,畢竟像毛主席這樣的人是極少數的,對於三國曆史的形成,其實是有其必然規律的,不會因為某個人而改變,沒有諸葛亮,就會有牛葛亮,馬葛亮,諸葛亮並不是改變歷史的人,僅僅是劉備用來聯結荊州士族的紐帶,沒有諸葛亮,劉備也會以其他的方式或者其他的人達到這個目的,沒有劉備這樣的明主,諸葛亮什麼也不是,充其量就是一個比較愛學習的農村知識青年。


狼的影子319


只說演義。諸建言奪荊之前劉早就想下手,所謂遣三將在外而自已居中,就是實際行動,不過被蔡集團識破作罷而已,還因此差點棄了客居之便。如果按照諸的建議而冒失的話其事不成還很可能丟了性命。備當時能做的也就分化並加強了琦的勢力到後來相互利用而相互接應。表只是荊的靈魂人物,俱體事物基本操控於蔡集團,而蔡集團的總結就是劉琮和蔡氏,曹深諳並果斷除此二人至蔡集團瓦解遂平荊襄。這其中劉備吞併了劉琦和大大小小許許多的反蔡擁劉勢力和人士才有資本與江東合作乘隙破曹於水土不服。諸出使江東之前孫權周瑜早就有北伐之志並非諸遊說而抗曹,這些都是演義中寫明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