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化學“手撕”SKI背後 核心技術人才緊缺

LG化學起訴SKI竊取其商業秘密的背後,是SKI快速增長的電池業務對其市場地位產生了嚴重威脅,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海外媒體報道稱,上週,LG化學針對SK Innovation在美國發起了一系列訴訟,主要指責其通過僱傭其員工來竊取鋰電池相關核心技術,涉及盜用商業機密,侵犯未來經濟優勢和其他索賠。

這些訴訟指控SKI在LG化學公司鋰離子電池部門僱傭了77位技術嫻熟且經驗豐富的員工獲取了商業秘密。這些人中包括數十名參與鋰離子電池研發,製造和組裝以及質量保證測試的工程師,包括最新和最先進的電池技術。

當這77名員工跳槽過去之後,從2016年底開始到今年年初,SKI的合同中EV電池供應總量增加了14倍以上。

據此,LG化學在訴訟中提出,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美國市場禁止SKI的電池,並向特拉華州地方法院提起訴訟,尋求賠償和禁止洩露商業機密。此外,LG化學甚至還提出,要求禁止SKI進口製造和測試電池的設備進入美國。

很顯然,SKI通過挖走LG化學的數十名核心技術人員,獲得了先進的軟包電池生產技術,為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動力電池採購合同激增提供了保障,從而損害了LG化學的利益。

事實上,近年來SKI的動力電池業務確實出現了快速發展,不僅從LG化學手中搶走了大批客戶的電池訂單,同時還計劃在全球擴充電池產能配套當地客戶。而SKI的就近服務也得到了其大客戶大眾汽車的認可。

4月,路透社報道稱,SKI與大眾汽車和中國夥伴洽談成立電池合資企業,已經接近達成協議在中國興建一座工廠。該公司還表示,即將同意與中國合作伙伴在中國建立一家工廠。

為了順利推進該項目的落地,SKI已經提前做好了保障原料供應穩定的準備。公司與天齊鋰業簽訂長期氫氧化鋰供貨協議。而大眾汽車也與贛鋒鋰業簽署長達十年的鋰化工產品的戰略供貨協議。

目前,SKI已經在中國、韓國、美國、匈牙利等國家建設了動力電池工廠,為現代、起亞、奔馳、戴姆勒、北汽等多家國內外知名車企配套動力電池。SKI計劃在2025年達成鋰電池產能超過100GWh,並且計劃到2022年投資4.51萬億韓元(約合265.8億人民幣)在動力電池上。

當前,SKI在產能上步步緊逼之餘,也在客戶開拓和市場定位方面向LG化學發起了挑戰。這種挑戰正從國際市場向中國市場滲透,或將對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下面就來看看本週鋰電行業都有哪些新技術和大事件吧。

1

、Clarios電池可實現99%材料回收

Clarios,原江森自控能源動力全球業務部,後來被博楓商業合夥公司收購,然後開始進入全球儲能業務。

Clarios 為客戶提供智慧電池技術,滿足汽車製造商和消費者對安全、燃油經濟性、舒適性和可持續性的需求,通過設計、製造、回收和循環利用電池,助力打造更高效、更可持續的儲能方式。

據瞭解,Clarios 設計和生產的電池能夠實現高達99%的材料可回收並再利用於製造新電池。通過與客戶和合作夥伴的創新協作,Clarios 開創了一種閉環收集系統,這種系統作為循環經濟模型,將持續在全球共享。

點評:隨著動力電池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越來越多車企和電池廠意識到上游鋰電池原材料的短缺問題越來越突出。除了直接從礦石中提取之外,從廢舊電池中回收原材料是一個可靠的方式。當前國內第三方回收企業在鋰電池中鈷鋰原材料回收率可以達到90%以上,若能夠實現回收率達99%,廢舊電池或將有望超過礦石成為最主要的原料來源。

2、石墨烯包覆技術降低起火風險

據外媒報道,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表示石墨烯或許可以從鋰離子電池著火時吸走氧氣,降低起火風險。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工程學院機械和工業工程副教授Reza Shahbazian-Yassar表示:“我們認為,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防止正極釋放的氧氣與電池內其他易燃品相結合,就可以降低起火的可能性。”

研究結果發現,石墨烯材料就是可行解決方案,石墨烯是一種具有獨特性質的超薄碳原子層。Shahbazian-Yassar與他的同事以前曾使用過石墨烯調節鋰金屬電池電極上積聚的鋰。

除了氧原子無法從石墨烯片中滲出,石墨烯還具有強度高、柔韌性好、可導電等優點。他們認為,如果用石墨烯將鋰電池的鈷酸鋰正極顆粒包裹起來,就可能阻止氧氣逸出。

Sharifi-Asl表示:“與傳統的鋰金屬電池相比,正極包裹了石墨烯的電池在快速循環後僅損失了約14%的容量,而在相同條件下,傳統鋰金屬電池的性能下降了約45%”。

點評:正極材料採用包覆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正極的材料性能,目前已經被正極材料企業和電池企業廣泛使用,但採用石墨烯包覆從而降低電池起火的可能性還有待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