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試後應該如何分析試卷來提升成績?

月光下的溫唇


考試是對某一時間段內學習成果的檢測和評估,考試的成績可以體現出學生在某一時間段內的學習成果。在考完試,我們關注考試成績的同時,有一件事情更重要,那就是做試卷分析。

為什麼要做試卷分析呢?考試除了有檢測和評估學習效果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助學生清晰加減而客觀的認識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找到自己的知識漏洞,薄弱環節和思維誤區,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提供方向和目標。

在考試中為了取得高分,那麼就必須要儘可能減少錯誤,特別 是在一些大的考試中,比如中高考中,成績真的是比金錢還寶貴,可以決定一個學生的命運。學生在做題中出現錯誤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出現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同樣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所以為了避免同樣的錯誤多次出現,我們在每次出錯後就必須要做好試卷分析,尤其是錯題分析,找到錯誤出現的原因並解決辦法,在之後的學習中不斷去複習強化,不斷減少錯誤。

那麼該如何做好試卷分析呢?

首先對試卷整體的結構,分值等做一簡單的瞭解和分析,看看包含哪些題型,每種題型的數量和分值,不同題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略有不同,掌握了題型和結構有助於我們在平時有意識去做針對性練習,也有助於我們做好時間分配,制定答題策略,這對考試的發揮也有影響。在現在期中期末考試的題型結構和分值基本上都是按照以後正式的中高考來安排的,熟悉題型結果和分值特徵對複習備考有幫助。

其次,對比分析自己的分數。除了看成績的數值之外,還需要將自己成績與整體成績做一對比,瞭解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為之後目標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

再次,整體分析試卷的重難點知識點,如果時間充足,可以逐題去分析每道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考點,解題方法思路及題目的難度,通過分析去總結知識點的考察方式和題型,瞭解題目特徵和考察難度,為之後的複習提供指導。

試卷分析中最關鍵的錯題分析,如果能通過考試找自己的問題,這也未常不是一件好事,問題始終存在,早發現早解決早受益。所以一定要做好錯題分析。

對於錯題分析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分析錯誤原因,這是很關鍵的,按照知識儲備和能力能正確解答,因為失誤而造成丟分,還是因為會又不完全會而引起的丟分,或者是壓根都不會,對於不同類型的錯誤需要又不同的改正方式,對於因為失誤而導致的丟分,這屬於答題狀態,方法和習慣等方面的問題,要改正,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改正方法和習慣中的問題即可,雖然看似簡單但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實在不易。對於因為似懂非懂或會但不全會引起的錯誤,這主要是因為在學習中對知識和方法的掌握不透徹,不到位,需要認真去分析,找到知識漏洞和薄弱環節,解決似懂非懂模稜兩可的問題,做到精細化學習。對於壓根都不會的問題,這些題目暫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可以先選擇放下,將前面兩類問題解決後再想辦法去解決這類問題。

對於錯題,首先去分析其錯誤原因,尋找正確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其次還需要針對此類錯誤做一些針對性強化訓練,找類似的題目去練習或者改變題目中的某些條件,然後去解答,爭取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最後對錯題要做好整理和積累,這是寶貴的財富,一方面提醒自己曾因為這些錯誤而丟分,另一方面為之後的學習提供幫助和支持,經常去翻閱錯題本,不斷去攻克難點和易錯點,尤其在考試前,認真去複習錯題,提醒自己該注意的地方,儘可能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出現。


胡老師數學教育


試卷分析主要是四點:

1.找出失分點,以及試卷解答的短板

具體方法是看看哪個版塊失分較多,在縱向地看看以往的試卷,看看這個版塊失分情況,如果一直都不理想,或者說得分率達不到60%以上,這很明顯就是你的短板。

2,查找失分原因

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看看是答題思路欠缺,還是沒有采分點,或者是條理性出現問題,或者是知識積累不夠,或者是閱讀梳理不準,都要準確“把脈”。

3.制定板塊增分措施

這個一定要有針對性,必須在第二步認真完成的基礎上,如果是答題思路欠缺,那就要歸納出這一類答題的幾個“維度\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對於學生而言,考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有些學生已經麻木了,有些學生則緊張不已,還有的學生……

穆老師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學生考完試後,會難過好幾天,上課無精打采。要等到一個星期後才能恢復正常……

假如一個學期有6次考試,那這樣的學生就有6個星期浪費掉了,成績能變好嗎?

聰明的孩子,每次考試後,一定不會花過多的時間去“懊惱”,而是及時發現錯誤,更正錯誤,將其徹底弄明白。時間久了,他會越來越好!

親愛的同學們,每次考試結束後,我們該如何做好試卷分析呢?穆老師為大家分析如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接著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做好錯題分析工作

〖1〗分析錯誤原因

〖2〗弄懂試題解析過程

〖3〗明白本題所考查的考點


🎀二、做好反思與總結

🎀三、制定下次考試目標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看分數、看排名

作為家長要看的肯定是孩子的分數和排名了,絕對分數可以看到孩子對整個章節或者學期所學知識的一個掌握情況,看排名主要看到的信息是孩子在同學之間的競爭力.瞭解這兩個重要的信息,就可以大致對孩子的學習有一個瞭解.當然,光看分數和排名肯定也是不科學的,分數和排名已經確定,不可改變,若是因為孩子分數不好,排名靠後而責備孩子則不助於問題的解決.

分析問題找原因,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

重點在於孩子做錯的題目,分析此題錯誤的原因:是由於粗心算錯還是屬於知識掌握不牢或者是平時應該背的內容沒有背亦或者是方法不對等等.訂正好錯題,並讓孩子講一講解題思路與過程;

若孩子在某個知識上掌握不夠,則可以在後期有針對性的做一些相關習題來提升水平.若孩子情況特別嚴重,則可以想一想給孩子報一個補習班之類的,讓專業老師來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若孩子犯小錯誤比較多,則可以設定相應的獎罰規則,用此方法來提醒孩子在細節處要小心.

若孩子平時沒有背應該背的內容,例如英語方面單詞不記短語不記句子不背,那後期需要安排更多的時間來背這些內容.

除此之外,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不用太大的目標,適合孩子的情況就行.只要孩子努努力就能夠得著的目標,這樣孩子樂意,也容易達到目標.

當然也要注意一次考試並不代表什麼,但也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家長們需要正確對待.重點在於分析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提升成績.


學霸數學


考試只是一種手段,不是最終的目的。學生一個階段學習之後通過考試檢測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以此瞭解老師教學效果,採取對策解決學生的學,提升學生的成績。我覺得試卷分析很重要,下面分享我的做法。

一、分析成績,明確目標。應試教育來說,成績最有說服力,雖然成績不得公佈張榜,但老師心裡有桿秤,每次考試把全班每位成績衡量一下,哪些學生成績優秀,哪些成績良好,哪些成績及格等,老師心中有數,幫他們找原因,這樣在教學中有針對性,該談話的談話,該個別輔導的輔導,主管原因還是客觀原因,對症下藥提高成績。學生通過分析成績擺正自己的位子,考高分了不能驕傲,精益求精;考的不理想的不要氣餒,找出癥結所在,確定自己下一步的學習計劃和目標。

二、分析得失,彌補差距。每次考試學生的得分失分不一樣,首先分析試卷的難易程度,如果難度係數大,班上高分少,分數低屬於正常現象。如果難度小,分數考不高,就要找找丟分的地方,知道自己失分的原因。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還是解題思路問題,或者審題不清等等。這樣在試卷分析中滲透出來,在以後的學習中有針對性訓練,甚至強化集中訓練。有失就有得,保持自己的優勢地方,是強項的要鞏固,力爭少扣分,不扣分。

三、建立錯題集,加固防火牆。每一屆學生從初一入學時,我就要求每位學生自己擁有錯題集,把自己每次考試中犯錯的試題收集整理起來,還有平時作業中遇到的錯題。這個方法較實用,做起來不難,也讓學生學會做一個有心人。隨著慢慢的積累,也會少犯錯誤,複習時對照錯題集,梳理自己做錯的原因,時時提醒自己考試注意的地方,避免犯類似的錯誤,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試卷分析不是可有可無的,每次考試後我都會認真分析試卷,因為試卷分析比考試還重要。在實際教學中,不少老師強調的是考,輕視分析,其實考試次數多了不見得成績就能提高,有時反而收穫不大,所以試卷分析很重要,在分析中總結得失,汲取經驗教訓,提高學生的成績。


江南煙雨220667845


試卷分析首先是得分分析。

一、找出因馬虎不認真丟分,這部分是必得分。每科找出10分不成問題。

二、找出再給一點時間就能做完的題型。這部分是由於不熟練或使用方法太太麻煩造成,這部分也是必得分。可針對該題型做專題訓練,搶回10分不成問題。

三、難題,不是必得分。沒時間直接放棄,有時間儘量寫過程,得步驟分。

試卷分析很重要,認真做好試卷分析,能搶回不少分,馬上考試了,不要瘋狂刷題了。

但是對於基礎不好的學生,試卷分析效果也不算太好,因為這種學生做完的題都不確定對,自己都不自信。但是結合自己情況進行試卷分析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劍膽香魂


考試有時是為了參賽、選拔、進級等,那麼平常學生的考試只是為了檢驗一段時間知識掌握情況,所以考完後,分析試卷,進行反思,對下一步糾正不良習貫,查漏補缺,提高成績至關重要!那如何來分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1、聽老師對本次考試的分析,瞭解整體情況,掌握本試題考察的角度和側重點,從大局去了解考試的動向和目的,反思自己遺漏或者沒有重視的方面。(平日既要會學習,也要會考試。)

2、認真查看自己的卷子錯題,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

3、對每道扣分題進行深入分析。(是習慣走馬觀花,粗心大意?還是平曰沒有認真完成作業,導致基礎知識沒有記牢?抑或是上課不夠專心聽講,學習理解不夠深刻、死板,不能靈活運用?再查查是否是課外閱讀太少,積累不夠,聯繫實際欠缺?等)

4、把錯題重新做一遍。

5、把本次錯題,記錄在錯題本上(以便翻看,杜絕犯類似錯誤)

6、重要是針對問題制定下一步糾正、改正措施,認真落實到位,並提請老師、家長、同學監督、提醒。

這樣我想,下一步成績一定會有提高。


令儀清心


嘗試從教師的角度,回答樓主的問題。

在教學中,每個教師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教學的行動,有的教師把所有的行動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系統;而有的教師只是連接了一部分,或者壓根沒連接,所以還只是一套行動。

如果我們想改進自己的教學行動,就需要藉助有效的反饋,就好像編程需要經過調試,發現其中的bug,程序員才能有針對性地修正代碼。

對於教師來講,能提供含金量最高的反饋的,莫過於統一考試。一方面,統一考試有足夠嚴肅的氛圍,並且受到學校、年級和教師高度一致的關注,絕大多數的學生做起題目來,都會比平時的練習和周測更加上心,結果的真實性更強;另一方面,統一考試能讓不同班級的學生,得到一致性更強的批改,改出來的成績也更具可比性,不像平常的周測,儘管年級考的是同一份,但都是自己改自己班,改嚴點的,成績會低一些,改松點,成績就高一些。

不過,統一考試可不會直接告訴我們哪裡存在問題,它能為我們提供的,是學生的分數和答案;我們要想得到反饋,就需要對這兩樣進行分析,這也是所謂的考試分析。反饋的質量,取決於我們考試分析的水平。

那麼,如何高效地進行考試分析呢?

考試分析的基本思路,就是從學生的分數和答案中,找到當前教學行動存在的問題,然後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使自己的教學行動得到升級。由此可看出,考試分析的步驟有兩個:找問題和找辦法。

1、找問題

問題的本質,是現狀與期望的落差部分。比如你的期望是自己的班級考個第一,如果成績出來,發現的確是第一,那就沒問題;如果考了第三,那你和第一的差距,就是問題所在。

根據問題的本質,找問題主要有三個步驟:明確期望,定位現狀和描述落差。

(1)明確期望

明確期望,實質上是回答一個問題:我們想得到什麼?

按照目前的實際,我們教學的一個功利的結果,就是所教學生的考試成績。而衡量成績的常用指標,就是我們熟悉的“一分三率”,即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和高分率。

先來看及格率、優秀率和高分率,這三個都屬於通過性指標,也就是說,無論分數高低,只要過線,你就能為相應的指標做貢獻。比如滿分120分的試卷,及格線是72分,學生考80分和考90分,對及格率來說,做出的貢獻都沒什麼區別。

為此,我們可以收集每個學生過去的數學考試成績,計算其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後結合學生平時在態度、實力和習慣三個方面的定性分析,就可以大致估計學生的數學成績水平。一個班級的學生,按成績水平從高到低排序,就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優秀層、及格層和後進層。這樣我們就知道,能考到高分、優秀或及格的學生,大概有多少個。到了具體的統一考試,我們還可以根據試題的難度,對三個層次的人數進行略微調整,形成對及格率、優秀率和高分率的期望值。

說完“三率”,下一個是平均分,它屬於絕對性指標,也就是說,你的成績高一分,你對平均分的貢獻就高一分,絕不含糊。還是剛才的例子,一個學生考80分和考90分,雖然對及格率的貢獻相同,但是對平均分來說,貢獻就不一樣了,除非這個班的人數多到爆。

要想明確平均分的期望,先要知道分數是怎麼來的。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只要把題目做出來,就能拿到相應的分數。因此,明確平均分的期望,本質上是要搞清楚: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在哪些題目上拿到分?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最好把試題親自做一遍,和學生同時進行效果更佳。這樣做的好處,是幫助我們對學生拿分的難易程度有個初步的感知。如果你三下五除二就搞定,學生可能也會覺得輕鬆;如果你需要絞盡腦汁,甚至看了參考答案才知道怎麼做,那學生估計也好過不到哪裡去。

做完一遍後,可以把一份試卷的題目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我們認為學生能夠勝任的題目,稱之為及格題;第二類是我們認為儘管有些挑戰,但學生還是可以拿到點分的題目,稱之為優秀題;剩下的第三類題目,就是對學生能力極限的考驗了,稱之為高分題。

分完類,我們可以分別對這三類題目的分數加總。第一類題目的總分,可以作為學生的及格空間;第一類和第二類加起來,可以作為學生的優秀空間;剩下的第三類,就是學生的極限空間。這樣,我們就能大致估計學生能考多少分,形成對平均分的期望值。

有一次考區二模,我自己先做了一遍,感覺有點難;接著把試題分成三類,並把相應的分數加總,發現及格空間有75分,優秀空間有103分,極限空間有17分。這意味著,對於我的學生來講,要想及格或者優秀,就得很小心翼翼,稍微出錯可能就與及格和優秀無緣了。至於平均分的期望值,可以把及格空間打個七折,大概就是53分左右。

知道想要什麼樣的“一分三率”,我們就明確了對一次統一考試的期望。

(2)定位現狀

定位現狀,實質上是回答一個問題:目前你得到了什麼?

每一次統一考試,成績都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出來。明確預期的工作,可以在成績出來之前搞定,成績出來後,就可以著手定位現狀了。

既然“一分三率”是期望值的核心,那現狀也不例外。成績出來,一分三率通常也會跟著出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獲悉自己班級的一分三率,從中尋找異常的情況。

一分三率一目瞭然,那異常情況是什麼?

對於及格率、優秀率和高分率,如果你的期望是有35個人及格,成績出來發現真的有35個人及格,是不是意味著滿足期望了呢?從數據上看的確如此,但我們需要進一步瞭解,這及格的35個學生都是成績水平在及格以上的嗎?未必。

有一次考試我就發現,自己班的及格人數與上一次相同,但是把成績一排序就發現,有兩個成績水平在及格以下的學生剛好踩中了及格線,而有兩個成績水平在及格以上的學生沒考及格。這就是異常的情況,優秀率和高分率的分析也是類似。

同樣道理,對於平均分,如果我們期望平均分有60分,成績出來發現真的是60分,那麼我們同樣不能滿足於這種數據上的達到期望值,應該進一步瞭解,是否所有及格題都做得不錯?答案也是未必。

為了找出異常,我們需要獲取學生的每題得分明細,以及每道題的平均分。如果是網上閱卷,通常會有現成的數據提供;如果是紙質批改,可以請學生協助手動輸入學生的每題得分,一個Excel表就能搞定。

有一次區模擬考,我的一個班平均分53.5,隔壁班52.9,看起來我班的學生把題目做的略勝一籌,但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我把兩個班的每題得分明細複製到同一張表格,一對比就發現,有八成的及格題,我班學生拿到的平均分,都比不上隔壁班,之所以略勝一籌,只不過是因為在優秀題和高分題上,我班學生的平均分稍微多一點點而已。這也是異常的情況。

為什麼要尋找異常情況?因為異常情況能夠讓我們避免數據帶來的“謊言”。就拿剛才及格率的例子來說,如果有兩個成績水平在及格以上的學生突然考了不及格,我們就要搞清楚他們是發揮失常,還是實力下降,前者意味著未來仍可保持期望,後者意味著期望值需要調整。如果有兩個成績水平在及格以下的學生突然考了及格,我們也要分析他們是實力上升,還是人品爆發,前者意味著未來很可能有兩個提升的空間,後者意味著我們不用高興太早。

平均分的例子也是一樣,如果及格題的平均分不理想,我們就需要搞清楚是哪些學生得分不理想,這樣下一階段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鞏固和突破的措施。如果優秀題和極限題的平均分略勝一籌,我們也要清楚是哪些學生做出的貢獻,大多數情況下,這意味著優秀層的學生有著更強的競爭力。

由上可知,定位一次統一考試的現狀,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數據上的定位,另一個是異常情況的挖掘。

(3)描述落差

描述落差,其實就是描述當前的教學行動所存在的問題。

同樣,落差的描述,還是圍繞“一分三率”。許多教師喜歡針對數據的落差來描述問題,比如原來期望有35個人及格,平均分上60,結果成績出來,只有30個人及格,平均分就53,於是他們就把問題描述為:怎樣才能多5個人及格,分數多7分?

其實,更有效的做法,是針對異常情況來描述問題,異常情況本身就是一種落差。

比如及格率,如果有兩個成績水平在及格以上的學生考不及格,那麼我們可以描述問題:“他們過去能考及格,這次沒有,請問怎樣做可以幫助他們下一次考到及格?”

再比如平均分,如果及格題的平均分不理想的原因,是後進層的得分效率不高,那麼我們就可以描述問題:“怎樣做可以幫助後進層的學生在及格題上拿到更多的分?”如果優秀層和及格層得分效率也一般,那說明有些題目還不適合作為及格題,我們的問題就變成:“這些題目本來應該屬於及格題,但現在還不適合,請問怎樣做能幫助學生勝任這些題目?”

顯然,針對異常情況描述的問題,我們更容易找到解決的方向,而且當我們解決了異常情況,數據的落差也會跟著得到解決。

2、找辦法

找到了問題,我們可以把它們列在一張紙上,接著就是找辦法。

有的教師倒是找得很快,看到自己班級有30個學生及格,再往下看,發現有9個學生離及格線不到10分,於是大腿一拍:“下一階段把這9個學生抓到及格,我就有39個人及格了!”聽起來好像挺有道理,但做起來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你怎麼確保,這9個學生及格的同時,及格的30個學生中沒有人不會掉下來?

這樣找辦法的侷限,在於只關注問題本身,沒有關注到問題的本質。就好比喉嚨痛,如果只關注問題本身,你的第一反應就是吃止痛藥,把喉嚨痛壓下去;如果關注到問題的本質,你的反應是好奇自己怎麼會攤上喉嚨痛,一回想發現是因為近幾天頓頓吃燒烤,於是忍住幾天,再吃點潤喉的水果,沒準喉嚨就不痛了。

我們很容易被問題的表面牽著走,而忽略了問題產生的根源,結果常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算問題暫時被壓制住,但過段時間還是會冒出來,因為真正的問題依然存在。要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首先要做的,就是關注問題產生的根源。

那麼,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

比如,我們希望在統一考試中,自己班級能有32個人及格,這個期望值怎麼實現呢?顯然,光靠學生自己很難做得到,於是,我們會制定一套實現它的方法,那麼,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執行了方法,就能實現期望值。

可是成績出來後 ,發現及格的學生沒有32個,而是隻有30個,從30到32之間,產生了一個落差,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問題。這時我們開始分析,這個問題為什麼會產生?結果發現這兩個學生在考試前每週都要參加1次體育訓練,剛好沖掉了1節數學的培輔。這是我們制定方法時,沒有考慮進去的一個因素,不妨稱之為變量。

至此,我們發現,問題並不會憑空出現,而是三個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一個是期望值,另一個是為了實現期望值的方法,還有一個是實現過程中出現的變量。因此,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透過問題去看背後的期望值、方法和變量,有針對性地做出調整。

調整的選擇有三種:調整期望,重構方法和控制變量。

(1)調整期望。

調整期望,就是重新設定期望值,縮小現狀與其落差,減少實現期望值的難度。

有些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教學成績不滿意,有可能是因為期望值過高,要麼高估了學生的學習水平,要麼高估了自己的教學水平。有句話說的好:“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過高的期望值,會讓實現的過程變得十分漫長,甚至遙遙無期,即便在這過程中,你一直在進步,但總是存在的問題,會讓你徒生焦慮,自信心和意志力也會跟著無謂受損。

與其繼續焦慮前行,不如對期望值做出調整,讓其落入自己的“學習區”,既有一定的挑戰,又能提高實現的幾率。

我們明確期望值的核心,是學生的成績水平和試題被解決的可能性,調整期望值的思路,就是對這兩項進行重新評估。

評估學生的成績水平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量化分析,結合學生過去考試成績的平均分、最低分和最高分,大致考量學生的水平中樞。新的統一考試成績出來,會讓每個學生的水平中樞得到刷新。有的學生變化不大,有的學生會上升或下降一個檔次。

第二個部分是定性分析,結合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理解能力和學習習慣,大致考量學生的水平走向。有的學生理解能力挺好,但是對學習不上心,任務馬虎應付,他在統一考試的成績,往往是第一次還行,第二次吃緊,第三次無力。有的學生學得很慢,同水平的同學早就已經放棄了,他卻始終專注地做任務,他在統一考試的成績,分數可能不高,但是穩定性很強,有時還不經意地超過了一些平時的高手。

重新評估學生的成績水平,會讓班級的優秀層、及格層和後進層的名單得到刷新,形成新的期望值。

評估試題被解決的可能性,可以從每道試題的平均分和得分貢獻兩個方面入手。有的試題你感覺學生能夠勝任,但是平均分異常的低,這時需要觀察得分貢獻,如果優秀層和及格層的得分都挺好,主要是後進層拉低了平均分,那還可以繼續把這些題認定為及格題;如果優秀層和及格層的得分也一般般,那就不能把這些題歸為及格題,直到下一階段鞏固為止。

同樣道理,如果有的題目你感覺學生不容易勝任,但是平均分超乎想象,那可能意味著需要把這些題認定為及格題。

重新評估試題被解決的可能性,會讓你對及格題、優秀題和高分題的認定標準得到刷新,形成新的期望值。

有人可能發現,無論是成績水平的評估,還是試題被解決的可能性評估,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這是因為教學不像生產,只要確定投入的資源和生產的流程,出來的產品十有八九是確定的;教學更像投資,過程可以控制,但結果卻無法確定。應對的辦法,就是依託具體的核心數據,藉助邏輯分析得出一個合理的範圍,提高對結果的容錯能力。近似的正確勝於精確的錯誤。

(2)重構方法

重構方法,就是在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對教學行動做出調整。這裡的戰略,指的是實現期望值的基本路徑;這裡的戰術,指的是實現期望值的具體行動。

學生要想在統一考試中,達到甚至超過自己的成績水平,就需要從足夠多的題目中拿到分,這就需要學生通過學習獲得足夠強的解題能力和應試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效率。幫助的著力點有三個:學習動力的挖掘、數學實力的積累和解題習慣的升級。

學習動力的挖掘,就是幫助學生做到“我想學”。如果學生願意學,就算剛開始基礎薄弱、方法笨拙,踏實的行動會跟隨時間轉化為豐厚的積累,效率也會漸漸有起色;如果學生不願意學,就不會主動在學習上投入精力和時間,這樣即便天資聰穎、方法高超,也會因為精力和時間的缺乏,導致積累無從談起,效率再高也有限。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幫助學生挖掘學習動力:

一方面是學習的價值,即“學習對我有什麼用?”,從時間維度看,它分為短期價值和長期價值;從空間維度看,它分為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我們可以立足每個維度,結合一些經典案例,和學生一起發現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另一方面是學習的預期,即“我是否真的可以做到?”,許多學生對數學望而卻步的原因,是因為從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沒辦法學好,所以沒必要白費力氣,我們有兩種方式幫助他們梳理自信,一個是把數學任務進行分拆,降低難度;另一個是為學生提供“腳手架”式的幫助,適當地推一把,兩種方式都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功。

數學實力的積累,就是幫助學生做到“我會學”。數學是知識點及其關係的集合,每個知識點都包含著相應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等等。一個學生會不會學數學,就看他的頭腦裡有沒有形成足夠多的知識點,並且把這些知識點有條理地連接起來。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實力:一方面是通過創設情境、獲取思路和整理思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正確地形成知識點;另一方面是提供足夠多的的刻意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讓學生做到隨手拈來。

解題習慣的升級,就是幫助學生做到“學得好”。學以致用是檢驗學習質量的最好標準,對於學生來說,考試是當前無法逃避的一個現實,因此,能否在考試中拿到順眼的分數,就成了檢驗數學學習好不好的一個功利標準。

考試分數的取得,除了數學實力,考場發揮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為了提高正常發揮的可能性,學生有必要升級自己的解題習慣。對此,我目前能想到的,有兩個切入點:一個切入點是改善解題的驗證機制,具體包括審題的關鍵字標註和草稿紙的規範使用,另一個切入點是改善考試的時間配置,主要策略是“一分鐘原則”,即一道題審完題目,如果1分鐘還沒思路,就先跳到下一題。

把三個著力點的思路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實現期望值的基本路徑,也就是我們的戰略。一般情況下,戰略不需要過多的調整,需要靈活調整的,是戰略指導下的具體行動,也就是戰術。因為戰略只是提供一個方向的指引,而在實際的行進過程中,我們需要面對各種獨特的情境和變化,所以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具體的行動,能夠適用於所有的情況。

與其苦苦追尋一個終極戰術,不如學會尋找更好的戰術。找戰術的的思路有兩條:問自己和問別人。

問自己,就是通過自我反思,對現有的行動做出調整。比如每週的周測後,我會要求學生把做錯的題目彙總就在一個本子裡,希望能推動學生反思自己的錯誤。後來發現,學生的確是花時間把錯題本做的很工整,但也僅僅是把錯題“搬運”過來而已。於是我對錯題本做出了調整,要求學生花時間分析每道錯題的原因,並詳細地寫下來。這樣,我就可以把關注點,轉移到學生自我反思的質量上,既能鍛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又能提高我為學生找原因的效率,一舉兩得。

問別人,就是通過請教身邊的同事,或搜索網絡上的資源,為當前的行動提供新的選擇。比如最近中考複習,平均每個禮拜都有一個連續四節課的晚修,好幾次上下來,都感覺身體被掏空一樣。後來和同事散步聊天,發現了一個不錯的選擇。一個晚修四節課,教兩個班,平均每個班兩節。第一節課給學生一份套題,指定題目進行限時訓練,第二節課提供答案,讓學生交叉批改算分,接著互相討論訂正,最後針對較普遍的問題進行點評。這樣一來,既能調動學生充分參與的自主性,又能讓自己得到休息的機會。

(3)控制變量

控制變量,就是把已發現的變量,納入到教學行動的決策中,同時,儘可能地提高決策的容錯能力,以應對未發現的變量。

我們該如何發現變量呢?有一個工具可以做到,就是“象數理”法則。它的邏輯是,任何一個現象的出現,背後一定有數據,任何數據的變動,背後一定有道理。 也就是說,當我們發現了一個異常現象,要趕緊去找相關的數據,然後不斷地問“為什麼”,挖掘現象發生的道理,這樣就能發現其中的變量。

比如有一次區模擬考,我在看年級成績的時候,發現我有一個班的及格率和年級第一的一樣,但是平均分少了將近6分。這是為什麼呢?把兩個班的成績從高到低排序,複製到一塊一對比,原因就找到了,優秀層的成績相當,及格層的成績也相當,但是後進層不僅規模大,而且成績也弱爆了,別人考50分,我們才考30分,可見平均分的差距,基本上是因為後進層不夠給力。慚愧的是,後進層如此低的競爭力,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卻沒有引起重視,只是傻傻認為每個班的後進層實力應該都相差無幾。於是,在那以後,我有意採取了一些新的行動,加強了對後進層學生的關注和跟進的力度。

每一個新的變量,都能給我們的教學行動帶來刷新的機會,但無論如何得承認,變量是無法消除的,每次我們感覺局面得到掌控的時候,似乎總會有新的變量出現。為此,最好的選擇,就是提供決策對未知變量的容錯能力。目前我想到的做法,就是用概率的思維來看待每一個決策,持續地選擇大概率成功的行動,這樣即便有新的變量,出現的概率也會相對小一些。

找到辦法後,我們同樣可以列在同一張紙上,接著投入到教學的踐行中,藉助平時的課堂、作業、測驗和培輔提供的反饋,進行微調,然後等待下一次統一考試的驗證。

可以看出,這樣的考試分析做下來,要花的時間和精力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是對於統一考試來說,性價比還是很高的,相比之下,平時的周測就沒必要這麼做了。

有的人可能猶豫:“費那麼大功夫,如果最後還是拿不到績效,又有什麼用呢?”我也曾經糾結過這個問題,後來發現,要想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競爭力,最好的策略是幫助學生髮揮出最好的水平,因為考試就像100米賽跑,每個人只能在自己的跑道上努力。

至於在具體的考試中,學生的發揮是否出色,我們沒辦法控制,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幫助學生提高出色發揮的概率,剩下的就是耐心的等待。

成績出來,如果是成功,當然可以開心一下;如果失敗了,也沒必要失落,只要決策沒問題,失敗不過是概率的結果體現而已。但是從成長的角度來說,考試分析能幫助我們提高對教學的思考質量和決策水平,我們要選擇的,就是這種高價值的事情,即便要花很多精力,而不是避重就輕,看起來好像做了很多工作,實際上一無所獲。

我是藍色winds,一個初中數學教師,專注於數學教學、家庭教育和個人成長的方法論。

- End -


藍色winds


如果你是學生,建議你做思維過程分解!老師要同時教很多學生,不可能做1對1輔導,所以學生考試後,針對做錯或沒做出來的題,要做思維過程分解。

你需要的不只是這道題該如何解,你要知道你的解題過程是錯在哪裡,為什麼你會覺得應該那樣做,做不出的題,是解題思路不對,還是隱含條件你沒有解讀出來!

一般做錯或不會做,要麼知識點不紮實,要麼解題思路不正確,所以我們必須糾正錯誤的思路,彌補不紮實的知識點,不僅知道坐哪班車可以從家到學校,還要知道怎樣從家走到公交車站才行!很多孩子聽講解的時候都懂,一做題就不會,就是少了從家到公交車站的這段鏈接。


素簡日記


除了少數選拔性考試以外,像平時的期中、期末、月考、單元考等,每一次考試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檢驗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中發現問題,幫助孩子查漏補缺、調整學習方法。因此,不管孩子們成績如何,都僅僅代表的是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要想再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把弱的補強、讓強的更強,對試卷進行認真總結非常關鍵。實際操作中,究竟該如何進行試卷的分析呢?試卷分析的重點是什麼?如何依據試卷分析指導下步的學習呢?

一、試卷分析的三個策略。

1、從逐題分析到整體分析

通常情況下,學生考試丟分的原因大體有四種,即粗心大意、知識不清、問題情景不清和思路不清。因此,拿到試卷以後,要從每一道錯題入手,分析錯誤的知識原因、能力原因、解題習慣原因等。弄清楚: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麼?這道題是如何運用這一知識點的?這道題解題過程的關鍵點在哪裡?還有其他的解法嗎?如此由低到高逐步理清思路,也就能夠得到整體結論,對下步學習找到方向了。

2、從數字分析到性質分析

任何一處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學生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因此,分析試卷過程中,要統計出試卷中因各種原因的丟分數值。如計算失誤失分、審題不清失分、公式記錯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粗心大意失分等。在下步的學習中,針對錯誤原因努力找回這些分數,提高成績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3、從歸因分析到對策分析

現象分析回答了“什麼樣”,歸因分析回答“為什麼”,對策分析回答“怎麼辦”。上面的前兩種分析策略,都屬現象分析。要想提高成績,在現象分析的基礎上,學生還要進行對策分析。也就是通過試卷分析,明確下一步學習的努力方向。

二、試卷分析的三個重點。

1、原題做錯

平時做錯過的題,經老師講解後當時聽懂了。但是之後對其不管不問,導致對此類問題考查的知識點以及解題的關鍵點掌握不牢固。對此,一定要用好錯題本。歸集錯題其實就是完整記錄同學的失分,錯題本的建立就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具體的方向。習慣成自然,養成利用錯題本的好習慣,將會受益終身。

2、馬虎丟分

有很多孩子在試卷發下來後經常會說:“這幾個題我明明會做,只是因為馬虎,多扣了十幾分。”孩子們總是在認為自己做錯題的原因不是自己沒有掌握好知識點,而是因為自己當時做題馬虎,沒有意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如果丟了2-3分,那麼可能是由於一時馬虎。但是超過了5分,那就不再是馬虎的問題,而是能力不足,掌握的不夠好。



3、時間不夠

有些學生表示答題時間不夠,最後兩道大題都沒時間答。對於這種情況,需要思考考試技巧:拿到試卷之後,先總體上瀏覽一下,根據以前積累的考試經驗,大致估計一下試卷中每部分應分配的時間。提高速度,考試時,題目有了思路就趕緊做,不要猶豫。碰到難題時,可以先用“直覺”快速找到解題思路;如果“直覺”不管用,就可以用聯想法找到解題思路;如果這樣也不行,你可以猜測一下這道題目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和解題技巧,然後嘗試。如果還不行,就趕緊進行下一道題目。如果能夠提前做完試卷,一定要細心檢查看是否有遺漏的題目;重新快速瀏覽題目的要求,是否理解錯題意,確保解題步驟和結果的正確。

三、錯題分析的三個關鍵。

1、馬上分析

首先要把做錯的題重新抄一遍,然後根據老師或家長的講解,詳細寫出正確過程和答案,必要的時候還應把解題思路要點式的寫出來。

2、及時分析

考試分析必須要趁熱打鐵,在收到試卷的第一時間進行分析總結,對錯題進行歸類,找準原因,對症下藥。對於“粗心大意”失分,要在平時有意識地培養和鍛鍊自己的良好應試心理素質,在答題時做到沉著冷靜。對於“知識不清”失分,則應針對不牢固的知識點認真地加以複習鞏固,真正弄懂弄通。對於“思路不清”失分,則應對照特定題型,真正理清解題思路。對於“時間不夠”失分,則應著重增強時間觀念,訓練解題速度。


3、經常複習

試卷自我分析寫完後,應該和錯題本或試卷放在一起保存。平時學習間隙、下次考試之前,要經常翻閱複習,以達到鞏固知識,掌握規律的目的。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考試過後做好試卷分析十分重要,它不但決定你在下半學期的學習中能否有的放矢,抓住要點。養成試卷分析的良好習慣,更會對整個求學生涯帶來深遠的影響。

瞭解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晨爸在線”微信公眾號,一起交流探討孩子教育問題上的酸甜苦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