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人?

“我要控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人?

《何以為家》原名《伽百農》,主題聚焦了中東地區難民孩子的苦難人生,這部影片走遍了各大國際電影節,口碑爆棚,是這個季節的眼淚收割機。作為一個媽媽來說,我看完後半天沒有緩過勁。它給每一位為人父母者,帶來了思考:何以為家?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人?

看完電影后,讓很多人都陷入了壓抑與思考。電影裡沉重的配樂一直在腦海裡揮散不去。何以為家,對於贊恩來說,他沒有家,他不知道哪裡可以成為“家”。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人?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

我希望 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只記得

暴力、侮辱或毆打

鏈子 管子 皮帶

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 婊子的兒子’

‘滾 你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

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生而不養,何以為人?

何以為家?

我覺得是愛與責任才能成全一個家。

很推薦的一部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