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午餐肉是二戰後勤最高水平的體現?

Hxiam


午餐肉確實是美國軍事後勤的典型代表,也是最被大家熟知的。這種從五星上將到士兵都在吃的罐頭著實是保證了美軍的基本肉類保障,也源源不斷的輸送給盟國。更為關鍵的是美軍有能力將這些罐頭從本土的工廠跨越數千公里的海上和陸上運輸線送到前線士兵的嘴裡,而香菸的供應更是達到每週上億支,為什麼美國贏得了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後勤要佔一半的功勞。下圖為“斯帕姆”午餐肉的吉祥物,美軍將這隻“豬”還畫在轟炸機上

其實所謂的“午餐肉”並不是純肉製品,他是美國荷美食品公司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研發的一款“人造肉”。他的主要成分是豬腿肉混合大量的土豆澱粉,加入油和食鹽調味,再用少量亞硝酸鈉保證紅潤的色澤,最終把這個混合的“人造固體肉”放到方形鐵皮罐頭中。這種人造肉非常便宜,只有40美分一罐,讓那些大蕭條時期吃不起肉的普通民眾能“解饞”,甚至相當一部分美國家庭用它取代了真的肉。荷美公司給他起名叫“SPAM”,也就是我開頭提到的“斯帕姆”,荷美不僅用它扭轉了嚴重的經濟困境,還一躍成為美國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下圖為“斯帕姆”的廣告海報

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軍方開始大量採購這種便宜且能量充足的午餐肉,他的方形罐頭也非常容易保存和運輸。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總採購量達到10億盒,荷美公司每週要交付超過1500萬罐。可以這麼說,在美軍當中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很討厭這種罐頭,因為吃的實在太多了,早上煎午餐肉、中午烤午餐肉、晚上燉午餐肉,從早到晚幾乎陰魂不散。美國士兵抱怨“哪來這麼多的午餐肉?”而且荷美公司為了保證午餐肉的持續生產不得不降低肉類含量,大量增加澱粉,甚至使用劣質的油脂,這也是美國士兵在戰爭中後期討厭他的另一個原因。

當然,抱怨歸抱怨,午餐肉的確是保障了美軍士兵的基本肉類保障,艾森豪威爾這樣評價:

在二戰當中,我和其他幾百萬大兵一樣,吃了我那份午餐肉。我必須坦白,我對它有過一些不厚道的評論——在戰爭的壓力下,你知道。無論如何,我得感謝你們的斯帕姆午餐肉。作為前任總司令,我想我可以饒恕你們唯一的原罪:你們送來的太多了。

除了美國之外,當時同盟國的其他國家也相繼得到了“斯帕姆”的支持,蘇聯、英國、波蘭、中國、捷克等正規軍隊和游擊隊,據統計美國人其實是在為4000萬人的軍隊提供後勤。即便是美國士兵很討厭吃午餐肉,但是這在別的國家都是“寶貝”,蘇聯官兵把他抹在黑麵包上,赫魯曉夫曾經也說過是午餐肉幫助蘇聯百萬官兵度過二戰的困難。

其實這10億罐午餐肉只是美國二戰後勤系統的代表作,除了午餐肉之外其他方面的保障也是面面俱到。下圖為美國“好彩”香菸,他是美國二戰軍方菸草供應商之一,在二戰高峰時期各大煙草公司每月為美軍提供多達4.3億支香菸和2000萬支雪茄,整個二戰為各國供應總量達到3000億支。

還有我們超市裡常見的“好時”巧克力,在整個二戰期間好時公司為美國軍方生產超過30億條巧克力,高峰時期每週2400萬條。M&M’s巧克力豆也是最受美軍官兵歡迎的食品之一

可口可樂,1944年美軍的消耗量為10億瓶,整個二戰可口可樂的全球總銷量為100億瓶

所以美軍為什麼贏得了二戰的勝利?其實後勤要佔一半的功勞,各種各樣的罐頭和飲料保障這美軍的肚子和愉快的心情,更為作戰提供了便利。下圖為美國二戰時期的K戰鬥口糧,一份可以保障士兵早、中、晚餐,包括餅乾、火腿罐頭、午餐肉罐頭、奶酪、黃油、果醬、速溶咖啡、巧克力等等,注意右下角的“箭牌”口香糖,還有開瓶器、餐巾紙、火柴等輔助。除了K戰鬥口糧之外,美軍還有C、B、D等不同組合的口糧

如果說美軍後勤能力強,那麼美國的運輸能力則保證這些後勤品源源不斷輸送到前線。美國在二戰時期生產的卡車數量為238.23萬輛,而英國的卡車產量排在第二,只有48.09萬輛。這些卡車除了美軍自用之外還源源不斷通過租借法案輸出,僅蘇聯接收的數量達到40萬輛。下圖為懷特666型卡車,可以運兵也可以運口香糖

還有用於海上運輸的貨輪,下圖為美國的“自由輪”,他的建造數量達到2700艘,美軍在設計他的時候專門對現役的各種軍事裝備和物資運送箱進行適配。而“自由輪”和“勝利輪”邊造邊改,建造工藝和流程也是不斷優化,很多零部件和模塊已經預先造好。“聖地亞哥·伊格萊西亞”號從鋪設龍骨到下水僅僅24天,加上10天舾裝,一共只34天。而“羅伯特·皮爾裡”號在滿士裡造船廠僅用63小時就完成下水,這種建造速度甚至比德國擊沉的都快,對德國來說“越打越多”。


雛菊西瓜Peterpan


“午餐肉”體現的不僅僅是美軍有錢,其背後是美國完善的食品工業。

不誇張地說,現代陸軍的作戰體系脫胎於德軍,而現代陸軍的後勤體系,脫胎於美軍。

實際上現代的各種各樣的單兵口糧,都是從二戰的美國軍糧發展來的。現在我們說起單兵口糧,一定會想到諸如MRE單兵口糧,761單兵口糧這樣的東西。

但是在二戰時期,並不是這樣,當時各國士兵的糧食配給非常複雜而且麻煩,平時基本上就是給每個士兵配發各種各樣的食材,糖,茶葉,鹽等等。舉個例子:如果說美軍士兵作戰時吃的是自熱米飯,那麼其他國家士兵作戰時,吃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零食”。

單兵口糧分為3個層級:駐紮,戰場後方,戰場前線。這張圖裡就是德軍士兵在戰場後方的全套口糧,除開面包和肉類,其他都跟零食差不多,還比不上美軍的前線級口糧。

為什麼說“午餐肉”是二戰軍隊後勤的最高體現?因為除了這玩意,作戰間隙的士兵絕對不可能吃到其他肉類。


戰鬥機解說家


並不是,美軍還有一大堆非必需品的供應,更能體現美軍後勤的強大。美軍的後勤世界第一,其他國家全是隻能仰望。

二戰時期,蘇聯物資緊張,德國後勤跟不上,英國物資還要靠美國來保障。而美國則是財大氣粗,不光保障自己的美軍,還一併解決了其他國家的盟軍後勤問題。


午餐肉是美軍的主要的後勤供應之一,當時美軍在C口糧內的要求是,開蓋即食,要有肉味,要可以補充蛋白質。裡面主要的就是一點豬腿肉加上一大堆澱粉,口感其實一般。

美國後勤部門在戰爭期間,總共採購了10億罐午餐肉,前線美軍幾乎頓頓午餐肉,到最後美國大兵不幹了,對午餐肉惡評如潮。相反,英國蘇聯的士兵對美軍的午餐肉喜愛有加。


戰後,美軍把剩下的午餐肉,到處分發,韓國作為小弟,拿到了一大堆,韓軍到現在對午餐肉都情有獨鍾。韓國的部隊火鍋裡,就有大片大片的午餐肉。如今,我國的麻辣燙裡,也有午餐肉。

美軍的後勤不僅僅有午餐肉,幾百萬美軍,能保證每人每天至少一包煙的消耗量。美軍為前線士兵提供香菸、可口可樂、檸檬粉、咖啡、口香糖等,這些都是在固有的物資之外的東西,前線美軍這些東西供應充足。尤其可口可樂,跟著美國大兵走向了全世界,並且,美軍還在美國本土外,開設了可口可樂工廠。



諸如這些可樂咖啡口香糖什麼的,並不是軍需必備,而美軍,恰恰把這些東西都放在了軍需之內。類似於蘇聯吃的黑麵包,東線德軍餓肚子,美軍就是少爺一樣的生活。


這些都有賴於美國強大的國力和他們出色完善的物流系統。


軍武文齋


午餐肉是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被髮明出來的,那個時候經濟大蕭條,所以為了填飽肚子,傑伊.荷美爾就研製出了這種午餐肉。它的主要成分非常的簡單,就是豬肉、麵粉和鹽。材料價格便宜。午餐肉的價格也非常的便宜。在那時絕對是物美價廉的美味。由於是罐頭保存時間很長,所以美軍就開始大量的購買。由於購買數量龐大,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午餐肉開始面多肉少,還有很多的葷油,時不時吃開始感覺味道不錯的,要是天天吃誰也受不了。最後讓美軍對它是又愛又恨的。在二戰期間美國還曾經大量的供給給英法聯軍。那時候歐洲是一片狼藉,別說肉了,就是糧食也是不能完全滿足的。所以當這種麵粉多,肉少,但是還有肉的香味的午餐肉到達歐洲後就成了炙手可得的東西,歐洲最受歡迎的東西了,據說當時英女皇對它也是讚不絕口。在朝鮮戰爭中韓國士兵還有老百姓經常撿美軍不要的食品,其中最多的就是午餐肉,他們把這些放在一起煮熟了吃,到了現在就是韓國著名的部隊火鍋了。午餐肉之所以影響如此龐大,關鍵就是在經濟危機的時候出現了這種物美價廉的肉食,在戰爭時糧食危機的時候,它完全可以當成乾糧,主食進行食用,關鍵是它的味道還是真的不錯的。可以說午餐肉也創造了一段神話啊。


YF永恆


你好,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談一下我的看法。

眾所周知,過去的戰爭,都需要士兵衝鋒,而且還可能會和敵人搏鬥,進行白刃戰,拼刺刀,如果士兵吃的飯食物裡面,不補充肉類的話,會體力消耗很快,沒有戰鬥力,這樣子會造成更多的流血犧牲,而為啥說午餐肉是後勤最高標準的體現,是因為那個時候,午餐肉是非常寶貴的食物,很少能吃到,所以才會說他是最高標準的。

這是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我心明月4876


蒙古軍隊之所以能橫掃歐亞就是因為牛肉乾這種高科技食物...

根本完全不需要考慮輜重的問題...

帶十斤就能吃一個月...

牛肉乾很輕的...

內蒙牛肉乾和南方牛肉乾不一樣...

所以蒙古軍隊所到之處必須退耕還草原...

這在當時是一種進步...

後來牛肉乾產量跟不上了...

...

...

午餐肉也一樣...

有了便攜食品...

在侵略戰中...

才有移動速度...

...


ACME63610374577


有這個結論,沒聽說過,不過確實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美國大兵覺得像噩夢一樣,一天三頓都有它,別的國家確做夢都想能有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