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增長率高於歐盟國家,能否說明英國脫歐是明智的選擇?

萬事皆空70


短期內經濟增長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我不敢說英國脫歐是對的或者是錯的,但是英國要解決的問題確實很多,而且很要命。


首先是脫歐以後的對外關係,由於失去了歐盟這麼一大塊腹地,對於歐盟沒有話語權,英國脫歐以後和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就是重中之重,英美關係大致穩定,但是對於大國關係,例如中英關係,印英關係,這對英國人是個不小的考驗。


舉個例子:


如果說沒有英國脫歐,那麼英國百分之百的站在美國那一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都跑到倫敦,要求英國人站隊了,迄今為止英國人還是左右不定,很大的原因是由於對華關係。

五眼聯盟裡面,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已經和美國站在一起了,唯獨五眼聯盟的老二英國還在左右搖擺,不是英國人不想和美國人站在一起,幾百年前英美本位一家,但是脫歐以後倫敦金融城就會大受影響,逼的英國不得不重新考慮。


很多的外國金融企業願意在英國倫敦開展金融業務,原因很簡單,英國是歐洲的前哨站,但是脫歐以後,歐盟的金融業務勢必轉到法蘭克福,倫敦金融城業務量大降,英國金融是英國的支柱性行業,是絕對不能有失的。

而很顯然中國有意願,有動力在金融業務上國際化,人民幣離岸中心,本幣互換之類的業務,中國可以設在法蘭克福,也可以設在倫敦,也可以兩邊分別都設。中國未來的國際金融業務會越來越多,這是百分之百的,問題是英國能夠拿出對等條件和中國談判嗎?

華為問題就是一個送上門的業務,英國可以藉華為問題與中國談判,當然這要得罪美國人,但是特朗普又能當幾年總統呢?美國人又能把英國如何?五眼聯盟還是要維持的。


如果說英國脫歐以後對外關係搞得好,擺脫了歐盟的束縛,甚至和幾個新興大國都能搭好關係----畢竟印度也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說不定能夠藉著脫歐的東風,把英國的金融業務繼續拓展,實現反超。

英國再拿著對華,對印的談判結果和歐盟討價還價,那就有充分的空間了。

如果英國真的能夠拿到中印兩個大國的國際金融業務,那英國又何愁不興呢?中印兩國的人口都有25億了,英國不過是一個6000萬人的小國。


當然以上是理想的後果,英國脫歐的結局還是要看英國人的手斷了,我個人對於英國人站隊的本事還是很有信心的,這麼幾百年了,英國人在重大問題上幾乎沒有站錯過隊,反倒是德國倒是經常站錯隊被群毆。


李建秋的世界


近幾年,英國的經濟增長率始終高於歐盟主要國家,2019年一季度英國經濟增長率達到1.8%,而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只有1.1%,德國一季度的經濟則更低。也正因為如此,才在英國國內培養出大批的脫歐派。雖然英國的經濟增長率目前高於一些歐盟國家,但是在脫歐之後能否延續這種情況,還不好說。

近些年,英國經濟增長率明顯高於法國,與德國不相上下。主要是在上世紀90年代英鎊危機之後,英國積極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已經形成了以金融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目前的英國經濟受實體經濟產業週期的影響較小,比法國甚至德國經濟都更有活力和可持續性。此外,2014年歐洲大陸國家陷入了嚴重的難民危機之中,經濟社會發展都受到了嚴重的干擾,而孤懸海外的英國受此影響較小,也使得英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比歐洲主要國家更為平穩。

英國脫歐,從短期看,對英國和歐盟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從長期看,英國與歐盟的經濟聯繫則會疏遠,如果英國不能夠與美國建立更為緊密的經濟聯繫抵消與歐盟疏遠經濟往來的影響,英國的經濟增長率肯定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國特別是特朗普政府,並不願意在經濟問題上,對英國做出太多的讓步,英國脫歐派此前的想法很有可能會破產,英國經濟的前景並不明朗。

脫離歐盟,選擇與遠隔千里之外的美國實現經濟一體化,是英國的一次冒險行動。如果最終冒險失敗了,英國就將面臨長時間的經濟衰退,同時還要彎下腰去重新乞求加入歐盟。


衝擊時評


據外媒報道,2019年第一季度,英國經濟增長率高達1.8%,雖然這個數據與中國的6%相比不顯眼,但是與歐盟28國相比,卻還是遙遙領先的。法國第一季度增長率只有1.1%,意大利只有區區的0.1%。第一季度剛好是英國脫歐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那是不是脫歐有利於英國經濟的發展呢?



(英國民眾遊行)

英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有其特殊性

受“脫歐”因素影響,英國上下都陷入到了“恐慌”狀態,普通民眾大量採購生活物資,企業更是風聲鶴唳,對一丁點的“脫歐”消息都有很大的反應,在脫歐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英國企業為了儘可能地享受歐盟成員國的優惠政策,開始了“大生產,去庫存”,導致英國商品出口數量增長,這一現象也反映在第一季度數據上。

同樣的,由於英國脫歐影響,歐盟的經濟倒是受到了很大影響,英國作為歐洲重要的經濟體,如果他脫離歐盟,勢必會對歐盟內的主要經濟體產生重要影響,比如德國,法國,意大利等,這也能說明這些國家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下降的原因了。



未來英國的經濟前景肯定會受脫歐因素影響

此時英國經濟的增長恰恰說明了市場對前景的擔憂,說是“迴光返照”也不為過。再說,英國還沒有正式脫歐,這一增長也得益於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優惠政策。我們可以預見,如果英國正式脫歐,那麼其經濟肯定還會面臨著更大的震盪。



所以,我們還不能說英國脫歐是利大於弊。截至目前,英國脫歐前景仍不明朗,也不排除無協議脫歐,這些最壞的情況還遠遠未來到。在未來,英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還很多,不能因為第一季度的指標就對以後報以樂觀態度。


小言微意


短期內的情況不足以成為判斷標準。

脫歐的負面影響往往要到後期才逐漸顯現出來。從整體上看,談不上明智的選擇。

從經濟層面上看,英國脫歐帶來的負面因素其實非常多。

第一,失去了一個共同關稅市場。歐盟成員國內部推行共同的關稅制度,相互之間商品可以自由流動。這對於英國來說是有利的。如果英國退出這個市場,其基本的生活成本將會迅速上升。當然可以參考某些國家每年支付一筆費用的方式加入這個市場,但這同樣也會增加一筆成本。

第二,英國的支柱產業,金融業將遭受巨大損失。主要原因在於,很多外部金融機構,將倫敦作為歐盟區的金融中心,負責在歐盟內部進行資金調配。而一旦英國退出歐盟,這些機構很有可能遷往巴黎或者法蘭克福。英國的金融業將遭受重創。

第三,廉價勞動力的流失。歐盟內部對於勞務市場也有一定的開放,這使得大量的東歐人前往英國從事低技術的體力勞動。他們對薪資的要求比英國本國人低。這一方面降低了英國社會的運行成本,而且也保證了英國社會的正常運轉。一旦這些人不能繼續工作,本國人又不願意接手這樣的工作,勢必會在社會運作上產生很大的問題,提高薪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第四,在國際貿易談判中,沒有了歐盟這樣一個巨大市場作為依託,以英國自身的經濟體量在國際上進行經貿談判,恐怕很難爭取到歐盟的優惠條件。所以從對區域之外的經貿來看,英國也將遭受一定的衝擊。

以上是單純從經濟層面上來談的。實際上還包括很多政治方面的不確定因素,比如,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民族分裂問題,有可能在脫歐進程當中被激化,其後果一旦不可控制,對於整個英國來講,可能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災難。

風物長宜放眼量,後面的情況還很複雜,有待觀察。


zyb38537240


我不清楚數據來源以及真偽,權當是真的。

如果英國人真的脫歐了,他就不再是成員國了,他與歐盟任何一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都失去了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關稅優惠,都必須按WTO規則行事而且無一例外。(儘管英國人可以不用再繳納會費以及可以獲得更大的貿易自主權。)這無疑對英國的產業以及貿易商是不利的。

如果現在英國的經濟增長率在歐盟一枝獨秀,不一定是好事哦!假如產業界不看好本國脫歐、抱著弄一點是一點的心態在脫歐前趕工,那只是透支了今後的經濟增長率。那麼真的脫歐了,就會顯示出經濟增長率難看了。


幸福美麗中國人


英國經濟靠金融房地產,有槓桿放大效應,好時很好,壞時很壞,德國金融地產不發達,靠製造業,榮景時比不過英國,但抵禦危機的能力很強,中國應該學德國,槓桿率一定不能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