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導語:焦慮的影響有多大?它能阻礙一個人邁向未來,阻礙一個人變得更好。可以說,在焦慮的困擾下,人會越來越崩潰,生活也會一團糟。焦慮是一種煩躁情緒,只有驅逐內心的煩躁,才能平淡的對待一切,也才能改變自己。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昨晚,和個朋友聊天,他說,生活的破事壓得他喘不過氣,似乎沒有盡頭,也不知該怎麼緩解,可一旦鬆懈反而會有內疚感,甚至會越來越無力。

從朋友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出他的無奈和焦慮。尤其是在當下的生活氣息裡,大部分的年輕人多少都有些焦慮。

記得不久前,我在朋友圈裡發動態,表示對自己的生活不滿,焦慮得不行。大家紛紛評論,才二十幾歲焦慮什麼?這讓我有些無語。

難道,年輕人就不能焦慮了?相反,網上曾有個針對年輕人焦慮的調查,結果顯示: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你看,被焦慮困擾的年輕人多了,那句“感覺身體被掏空”真不是蓋的,如果說年輕人害怕失敗,那我估計,多半的人都被焦慮擊垮到害怕了。

那麼,焦慮究竟是什麼呢?焦慮是一種煩躁情緒。迷茫、強迫、悲觀、著急、緊張、恐慌、不安……這些都是焦慮的表現。

我記得有個叫『踧踖青年』的詞,特別有意思,它形象地詮釋了當下年輕人的狀態。即理性而上進,對生活充滿敬畏,對未來懷揣不安。

一邊努力一邊焦慮的年輕人,追逐夢想躊躇滿志,迫於現實踧踖不安。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人為什麼會產生『焦慮』?

我認為,引起焦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 把事情看得太過嚴重
  • 對自己過度苛求或是喜歡與他人比較
  • 自尋煩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當然,產生焦慮的原因不只這三點,引發焦慮的因素還有很多,就像我一個朋友,因為結婚的事兒都能搞得焦頭爛額,焦慮到不行。

焦慮,它無處不在,自身和外界的因素我們都很難把控,也許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能讓人不知所措,陷入焦慮。

但話說回來,我們剛說的那三個原因,確實是很多人焦慮的共性。

把事情看得太過重要,容易陷入一個“諸事大於一切”的狀態。一旦付出得不到回報,想法得不到實現,就會很容易陷入一種低落又焦慮的情緒裡。

對自己過度苛求或是喜歡與他人比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妒嫉”心態。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心態一旦得不到滿足,隨之而來的便是壓力,再到焦慮。

自尋煩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執念太深不是件好事,總糾結於別人的評說更不是件好事。

人的焦慮大多從慾望中來,正所謂,慾望越多,焦慮越多。這話一點不假,很多人不懂“克己”,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久而久之,諸多情緒積壓在一起,焦慮就被引發了。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人,因為迷茫或壓力過大,常常變得焦慮不安。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請收好這幾點“絕招”。

一、不要追求完美,追求進步。

太過於追求完美,容易在情感上受到焦慮的折磨,尤其是對於自己的一些期望,一旦它們沒能實現,煩惱也就隨之而來。有時候,真的不需要“完美”,只要足夠進步就好。

二、把對自己過度的要求降低。

把對自己過度的要求降低,學會一點點去調整生活狀態和節奏,就不會有過多的慾望與壓力,生活自然會恢復輕鬆自由的狀態,焦慮自然會慢慢消失。

三、放下比較的心態,用更客觀的態度來面對自己。

比較的心態有多可怕?人一旦有了這種心態,就會覺得這不好那不好,尤其是覺得別人的生活過得比自己好時,嫉妒、悲觀的焦慮情緒就會隨之而來,這無疑讓人壓力更大。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要迷失在別人的評價裡,放下比較的心態,用更客觀的態度來面對自己。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四、不要過多受到外界信息都影響,多關注自己內心。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認清自己,瞭解自己內心所需尤為重要。人的大腦對信息的接受量是有限的,當我們面對量多而繁雜,量大而冗餘的信息時,唯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去篩選、鑑別,才能讓自己不被焦慮所擾。

五、減少不必要的思考,學會專注,並且做有意義的事。

很多人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之中,變得焦慮,麻木,甚至是日漸頹廢,而原因就在於思考的太多,實現的太少。對於我們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減少不必要的思考,就是在節約時間。不要想得太多,專注起來,去做有意義的事。

六、學會規劃,把複雜的事簡單化。

“樸素定律”能很好的說清這一點,如果一個事物一個人,讓你覺得眼花繚亂,那麼大概率是錯的、假的、低劣的。最了不起的人和事,都簡潔而優雅,樸素到一劍封喉。說白點,就是真正的高手,都善於把複雜的事簡單化。

全民焦慮的時代之下,人人都有焦慮的毛病,有效的處理好焦慮的情緒,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綠山牆的安妮》中,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遠大的抱負值得擁有,但它們卻不是輕易可以達成的,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進行自我剋制,並經受焦慮不安和灰心喪氣的種種考驗。

楊瀾也曾在節目裡坦言,她在20多歲的時候也有很多的焦慮和不自信。但她並不認為這種負面情緒是件壞事,反而是讓人前進的動力。

在人生的路上,焦慮不安和灰心喪氣,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功課,好的焦慮不是消極仇恨,也不是抱怨怠慢,而是一種讓人認清現實的洞察力。

面對焦慮,我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如此浮躁,內心沉靜不下來,做什麼都很急,急著賺錢,急著改變……慢一點,不好嗎?

就像有句話說的,“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很多答案點贊很高,但我卻沒看出重點。

因為我覺得,不是越努力,越焦慮。而是真正努力的人,從來不會焦慮。

被焦慮困擾的人,該如何自救?

寫給努力的你!

共勉!

- end -

我是拾書君,感謝你看到最後,希望你有所收穫,以上是我的觀點,你呢?有什麼想吐槽的,不妨說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