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患者翻個身,險些丟了命!

氣管切開術是臨床危重患者常用的急救方法之一,開放氣道、解除喉梗阻、長期經口氣管插管的患者需行氣管切開術,一是增加患者舒適度,利於口腔及氣道護理;二是避免長期插管可能引起喉、氣道狹窄;三是減少鎮靜藥物的使用。但氣管切開術後可發生大量的併發症,其中術後套管移位屬少見但嚴重的併發症,部分患者可因發現及搶救不及時而喪失生命。

然而護理此類患者翻身拍背是每天的必修項目,一是確保患者舒適,預防併發症;二是促進痰液排除,保持呼吸道通暢。

幫患者翻個身,險些丟了命!

我院曾收住1例危重患者,氣管切開術後在每天常規的翻身拍背後出現了氣管套管移位,引起了上呼吸道阻塞,導致血氧下降。現報告如下:

01、患者病情簡介

患者,女, 55歲, 體型肥胖 ,頸部短粗,因被家人發現服用甲拌磷3天餘,臨床診斷以“有機磷農藥中毒、高血壓病、腦梗死、抑鬱症”由縣醫院轉入我院。轉入時患者處於昏迷狀態,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6天后未能脫機,患者仍意識不清,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約3mm,對光反射遲鈍,給予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病情穩定,生命體徵平穩。

02、護理

對於該患者的氣切護理,我們是這樣做的:

  • 每日更換氣切處敷料,保持清潔乾燥;
  • 每班評估氣切處傷口情況,套管有無脫出跡象,頸部皮膚情況;
  • 每班定時監測氣囊壓力,避免壓力不適對患者帶來的不良反應;
  • 按時協助翻身、拍背,及時吸痰,保持氣道通暢。
幫患者翻個身,險些丟了命!

03、案例發生經過

在某日09:00左右,監護室責任護士為該患者進行常規翻身拍背,大約1分鐘過後,患者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96%,95%,94%.......很快便降至87%。

血氧指套沒戴好?立即察看並將指套更換手指,不行,血氧不僅沒有改善,依然有下降趨勢!

氣管內有痰?10分鐘前已給予吸引,再次給予氣切處吸痰並升高氧濃度,吸出少量黃色痰液,這點痰液不至於氧和下降吧?

醫師到達後,護士將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採取的緊急措施告知。

醫師給予患者肺部聽診,診斷一側肺部呼吸音稍差,並下達醫囑給予90度側臥位,以觀效果。

果不其然,血氧逐漸上升至92%,原來如此,臨床經驗不可小覷!正當我們歡喜之餘,約3分鐘,患者血氧飽和度再次持續下降到60%,面色紫紺,呼吸急促,怎麼回事?血氧為何急轉直下?

醫師隨手拿起簡易呼吸器給予輔助呼吸…..不對啊?擠壓氣囊阻力感為何如此強?痰液堵管?立即給予肺部聽診,排除痰堵,立即扒開脖子檢查氣切情況,血氧下降原因豁然開朗,發現氣管套管出現扭轉,端口貼於管壁導致的呼吸不暢,遂給予調整套管位置並給予呼吸機純氧,患者血氧飽和度逐漸上升至98%,呼吸平穩,醫師預調氧濃度為40%…..

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病情趨向穩定。

幫患者翻個身,險些丟了命!

04、分享理由

氣管套管移位是氣管切開術後比較少見且嚴重的併發症,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將會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是年輕醫師由於缺乏臨床經驗,認識不足,很容易誤診,而本併發症如果發現及時並處理得當,將隨時讓患者轉危為安,否則瞬間讓患者喪失生命。

05、案例反思

1、妥善固定:保持套管的繫帶鬆緊適度,使套管固定在合適的位置。體位變動時,尤其是翻身幅度較大時,首先注意觀察套管有無移位或脫出的情況。

2、病情觀察:密切觀察生命體徵、呼吸的深度及次數變化,如遇患者突然呼吸次數增多,阻力增大,有喘息聲等,立即檢查套管及呼吸道有無阻塞及壓迫,及時做出處理。

3、選擇合適的套管型號:該患者肥胖體型,頸部短粗,該套管相對此患者偏短,限制了頸部的活動度,導致翻身後的移位。所以對於特殊體型患者應選用較長的氣管套管,以增加導管的長度,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4、加強呼吸機管路位置的觀察:由於呼吸機管路較長,僅靠支撐臂維持位置,受重力影響容易下墜牽拉套管致遠端上揚;尤其是給患者翻身後如果不及時調整支撐臂,就可出現管路向左右牽拉套管出現套管移位,以至於壓迫氣道側壁,導致呼吸不暢。

5、緊急處理:一旦發現套管移位後,首要措施為拔出氣管套管,解除呼吸道梗阻。

專家點評

幫患者翻個身,險些丟了命!

王慶玲

副主任護師,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重症監護病房護士長,北京護理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護理學報審稿專家

此文章對危重症護士具有很大的借鑑作用。

作者已闡明氣管切開的作用,但此種方法具有侵入性特點,極易破壞患者呼吸道功能,增大肺部感染風險。氣管切開後不僅需要及時有效的護理,促使痰液排出,確保呼吸道通暢,保證病人血氧供給非常重要。翻身排痰,體位引流,氣道溼化是護士必不可少的護理操作。氣管切開患者體位變化時,護士需要評估管路位置、固定情況、通暢程度,翻身過程中,護士做到“全程管路不離手”,一旦解開患者約束帶後,注意做到“護患全程手拉手”,保護好人工氣道,避免牽拉,防止管路扭曲、脫管的發生。

該作者的護理團隊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發現血氧飽和度下降,及時通知醫生,並查找原因,解除危機,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