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傑出最偉大的人,也會在股市裡投降

最傑出最偉大的人,也會在股市裡投降

20世紀70年代,我得到了人生的一份大禮。有一位投資人,他比我年紀大,也比我有智慧,告訴我一條投資真經——“牛市三階段”

  • 第一階段,只有少數特別有洞察力的人相信,基本面情況將會好轉;
  • 第二階段,大多數人都認識到,基本面情況確實好轉了;
  • 第三階段,每個人都得出結論,基本面情況將會變得更好,而且永遠只會更好。

越是真理就越簡單。

聽了牛市三階段理論後,我一下子開竅了,也開始注意到了投資人的心理經常會走極端,而這些極端心理會對市場週期產生極大影響。就像很多名言警句一樣,牛市三階段言簡意賅,卻表達出非常高深的大智慧。

其實,牛市三階段講的就是投資人態度的變化:

一是特點,投資人的態度多麼容易變化;

二是過程,在市場週期波動的整個過程中,投資人態度的變化有什麼模式;

三是影響,投資人的態度如何助長投資決策錯誤。

在牛市第一階段,幾乎沒有樂觀的理由,只有特別有洞察力的少數人才敢於買入,且買入的成本極低,資產未來可能會有巨大的升值空間。

但是在牛市第三階段,很多投資人此時都會跟風買入,因為當時的市場過度樂觀,投資人必須支付高價才能買到,所以後來虧得很慘。

最傑出最偉大的人,也會在股市裡投降

最傑出最偉大的人,也會在股市裡投降

就在學習牛市三階段之後不久,我又聽到了另一句名言,說得更有道理,且更加精練:

“聰明的人最先做,愚蠢的人最後做。”

我認為這句話可以稱得上排名第一的投資名言,神奇地概括了週期的重要性。

再說一次,那些先知先覺者,按照定義他們只會是有膽有識的極少數人:

一是有見識,看未來比別人看得更準;

二是有膽識,敢於買入,儘管此時大眾並不普遍認同,有膽識才能抓住別人沒有發現的盈利潛力,有膽識才能買到極便宜的資產。

但是每一股投資潮流,最終都會走過頭,而且會把價格推升得太高,所以當牛市走到尾聲,最後一個接棒買入的人,為過於高估的潛力付出過高的價格。

最後一個接棒買入的人得到的是資本的懲罰,而不是資本的升值。

巴菲特說:“聰明的人最先做,愚蠢的人最後做。”一語道破天機。關於市場週期及其影響,你應該知道的所有東西,這句話就告訴了你八成。

巴菲特還說過一句話,講的是同樣的道理:“先做是創新,後做是模仿,最後做是傻瓜。”

最傑出最偉大的人,也會在股市裡投降

最傑出最偉大的人,也會在股市裡投降

當然,週期不是隻有一個方向,而是能上也能下,會漲也會跌的。全球金融危機、股市大跌,給了我一個機會能借鑑牛市三階段的說法,總結出“熊市三階段”

  • 第一階段,只有少數深謀遠慮的投資人才能意識到,儘管形勢一片大好,市場面普遍被樂觀看漲,但是基本面肯定不會一直順風順水;
  • 第二階段,大多數人都認識到基本面正在越變越糟;
  • 第三階段,每個人都相信基本面只會變得越來越糟。這時,有人投降了。

前面我提過投降這個現象,說起來很有意思,投降本身也有一個固定的週期。在牛市或者熊市,第一階段,大多數投資人都剋制自己(按照定義)不去參與只有少數人才做的事。

這也許因為他們無識無膽無勇:

一是無見識,他們缺乏這種行為背後的遠見卓識;

二是無膽識,他們缺乏那種過人的膽量,不等到事情得到證明,變得清清楚楚,引得大家蜂擁而至時,就不會出手;

三是無勇氣,他們缺乏足夠的勇氣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他們不敢做一個不與眾人保持一致的逆向行動之人。

很多人都錯過了

牛市第一階段,先人一步買入的賺錢機會,或者錯過了熊市第一階段,先人一步賣出保住勝利果實的機會。這需要你有膽有識才行,既要看得準,又要出手狠。

投資人會繼續抵抗,而這時市場趨勢已經形成,正在積聚前進的動力。等到市場的走勢形成一股潮流時,這些投資人也還是不願意加入進來。他們簡直有鋼鐵般的意志,堅決拒絕跟風。

牛市第二階段,那些看漲的投資人紛紛跟風買入,推動有些品種大漲或者有些板塊大漲或者整個市場大漲,但這些投資人就是不跟風買入;

熊市第二階段,很多投資人跟風賣出,導致價格低於內在價值,這些投資人還是拒絕跟風賣出。這些投資人簡直是鐵石心腸,也別指望他們後來會隨大流了。

但是大多數投資人最終還是投降了。可能只是因為堅持得太久,意志力都被耗盡了,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牛市第三階段,他們看到股價一路漲上來,漲了2倍,漲了3倍,別人跟風買入的股票都賺大錢了,自己卻一隻股也沒買,心裡嫉妒別人賺大錢,痛恨自己看走眼不敢買。

或者到熊市第三階段,他們看到自己股票的市值跌了一半,看著那些已經提前賣出的人站在河邊分毫無損,心裡別提多麼嫉妒了,痛恨自己太愚蠢,當時完全想錯了,沒有跟著其他人早點兒賣出離場。

他們內心越是嫉妒別人,越是痛恨自己,自信心就越會慢慢地消失,意志力也會慢慢地變得消沉,最後他們放棄抵抗了。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查爾斯·金德爾伯格那句話說得最好:“最令人煩心、最令人頭痛的事,莫過於看到朋友發大財。”

於是,他們得出結論,打不敗市場就加入市場,跟著大部隊走,站在大多數人一邊,這樣就會終止痛苦,因此他們投降了。

結果,這些最後實在抗不住投降的人,在牛市高位買入已經漲了很多的資產,在熊市低位則賣出了那些已經跌了很多的資產,他們不是高位接盤,就是低位割肉。

換句話說,這些投降派,第一階段該做的正確的事,等到第三階段再去做時,卻是錯上加錯了。

在週期波動期間,投降這種行為特別有殺傷力。

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反面案例,它告訴我們,心理因素導致的投資錯誤所造成的最悲慘的結果能壞到什麼程度——不但能殺死你的錢,而且能殺死你的心。

最傑出最偉大的人,也會在股市裡投降

最傑出最偉大的人,也會在股市裡投降

下面這段歷史記錄表明,即使我們人類最傑出最偉大的人,也會在股市中投降:

大科學家牛頓,受封爵士,在擔任英國造幣局局長的時候,正好遇上“南海泡沫”,他和其他很多有錢的英國人一樣買了南海公司的股票。1720年1月,南海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為每股128英鎊,到7月漲到每股1 050英鎊,半年漲了8倍多。

可是,這一波大漲才開始不久,牛頓就發現,南海公司這隻股票走勢的投機性太濃了,於是他賣掉了股票,拿到7 000多英鎊。有人問他未來市場走勢會漲還是會跌,牛頓回答道:“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動,卻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

1720年9月,南海泡沫破裂了,價格跌到200英鎊以下,從三個月之前的最高點跌了80%。牛頓很早賣出,可以說是明智之舉了。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儘管他很早就看穿南海股價有很大的泡沫成分,但是牛頓這個大科學家也是人,也想多賺錢,也和我們現代的大多數投資人一樣,天天看著周圍的人賺了大錢,心裡同樣也是很嫉妒的。

牛頓爵士看著南海股價天天瘋漲,心理壓力越積越大,最後實在頂不住了,也投降了,也跟風在高位追漲買入,也就是說,牛頓上一波賣出了股票,後來又在更高的點位買回來了。

結果沒過多久,南海泡沫就破裂了,讓他虧了20 000英鎊,這是他前面那一波進出股市所獲盈利的3倍,他也會抗不住牛市的心理壓力而在最高點投降。即使是全世界最懂力學的牛頓先生,也沒能避免在股市上親身體驗自由落體式的暴跌。

最傑出最偉大的人,也會在股市裡投降

週期

作 者:霍華德·馬克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