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照片拍的通透清晰?

李薔薔


如何把照片拍的通透清晰?

這是一篇很大的文章,也是很多人都感興趣的話題。想把照片拍得通透清晰是每個攝影人都想達成的目標。


如果把照片成功的標準梳理一下的話,當是第一主題明確、第二構圖合理、三是清晰通透,等等,可見,畫面的清晰通透對於拍攝的優劣有多重要。

哪些照片需要通透清晰呢,大致有自然風光片、城市風光片、人物(多個人物)活動片等;不必過分講究通透清晰的大致有逆光人像片(主要部分清晰即可)、剪影片、人物特寫片等等,當然這些很難一一列舉,只能是大致如此。


第一、構圖要講究主體突出。這是每一張照片的基本要求,不然,讀者不知道你是要描寫什麼,你想要表達什麼,你的畫面再通透再清晰也是白搭。

第二、要有足夠的景深。沒有足夠的景深,你就不“通”,沒有通何以透呢,一般相機比較理想的畫質是光圈在8—11左右的時候,在這個光圈範圍左右拍攝的畫面,明暗對比適當、銳度比較理想。

第三、一般採用順光拍攝。順光拍攝保證了整個畫面的受光比較均衡,能夠較好地刻畫每個區域的細節,而逆光拍攝很難做到這一點。

第四、曝光要恰當。曝光這個環節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只有曝光恰當了,才能保證明亮處的鮮亮和暗淡處的清晰。曝光準確的保證,不必過分依賴於測光的數據,最為重要的是根據現場試拍的結果,及時運用曝光補償的手段,適時加大或減少曝光,這個過程對於拍攝經驗的依賴性很強,許多高手老師用誇張的話說,“即使是相機的測光系統癱瘓了,我也能實施正確的曝光”,意思是說,完全可以按照試拍片子的情況來判斷和調整曝光補償。

第五、適當後期處理。後期的對比度調整、亮度調整、色階調整以及曲線手段的運用等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優化通透感和清晰度。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拍客張光林


這是很多攝友都比較關注的問題,清晰通透的片子能給人明快、愉悅的觀賞感受,可謂賞心悅目:






為了提高針對性,也為了便於說明,小k重點以風光為例,把清晰和通透分開來談,希望能對攝友們有所幫助:



一、如何拍“清晰”?

1、選景恰當

要拍出清晰的片子,首先拍攝對象要選好,最基本的原則是主體明確突出,此外還要考慮畫面佈局、色彩搭配等因素:




2、對焦準確

對於風光攝影,單點單次對焦用的最多,如果光線條件較差,也可以使用mf(建議配合腳架),以確保對焦準確:






3、景深足夠

景深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光圈(小‘’k)。對於風光拍攝,一般大光圈用的少些,f8至f11左右的光圈使用多些(攝_影),一是為了確保景深足夠(近景遠景都清晰);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銳利度:





二、如何拍“通透”?

1、用光合理

對於風光拍攝,用的最多的還是順光。順光可以有效減少雜光或反射光進入鏡頭,獲得廣闊通透的視野:




2、色調明快

一般來說,色彩鮮明、對比強烈的畫面更容易帶來“通透感”,而色彩單調、沉悶的畫面則容易讓人產生壓抑感:





3、使用濾鏡

最典型的就是偏振鏡,使用得當可以濾除畫面中的雜光、水面等反射光,讓天更藍、水更清:



【提示】:偏振鏡使用要注意入射光線的角度(xiaok),同時超廣角鏡頭要慎用(攝.影-),避免出現天空或水面色調不一致的情況:



4、適當後期



數碼時代後期處理是一大福利,簡單的增飽和、提對比加數字去霧鏡,就能讓圖片的通透感明顯增強: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首先,要分析照片為何不通透。顏色不夠純正,黑白對比不明顯,很多灰色變成了霧霾。銳度不夠,照片看起來模糊;對比度不夠,明暗變化不明顯。

總結來說可以分這四個方面:對比度(影調),色調(飽和度和明度),顏色純淨度,銳度(細節方面)。

我們在用數碼相機或者單反拍攝時,可以選擇RAW格式,因為可以保留大量細節,便於後期的調節。

一、對比度。

其實就是要控制好照片的明暗對比關係。這種色調的特點是整體明亮,但不會因為過曝產生刺眼的感覺。該亮的地方亮起來,暗的地方保留一定的細節和亮部呈現對比關係,這樣整個畫面看起來會比較透。

“處理好黑白場關係”,觀察眾多這類型的片子,你可以發現這種色調的特點就是照片整體是十分明亮的,但不會因為過曝而產生刺眼的感覺,也就是該亮的地方是亮起來了;而暗的地方,就保留一定的細節和亮部呈現出對比關係,有這樣的對比整個畫面看起來就會透,而且會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光影質感。

這裡我們可以通過ps、lightroom或者手機軟件調節。RAW格式的照片一般用lightroom或者camera raw 打開進行後期。增加對比度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直接提高對比度,調整色階,使用曲線等。可以先調整體,再調局部。

二、色調(飽和度和明度)

1、色調方面比較複雜。需要長期實踐和觀察才能總結出經驗。影響色調的原因主要有色相、飽和度、明度。電腦可以用lightroom或者camera raw調整。專業的手機修圖軟件潑辣修圖、Snapseed、mix等都可以做到單獨調整這些。

1. 色相搭配。

淡色系和黑白照片容易看起來比較乾淨,因為有一種主色,沒有干擾。淡色系類似的鄰近色也會達到類似的視覺效果。

2.互補色

互補色也是很常用的配色方案,但往往也是導致畫面不乾淨的主要原因。比較好的方法是讓互補色各佔據畫面的一部分相互承託,或者以一種顏色為主題,另外一種做烘托。

4.飽和度

降低飽和度可以讓畫面更清新。增加飽和度則可以讓照片最終像油畫一樣,同時也能突出主題。當主體和其他區分不明顯時,統一飽和度會效果更好。但是如果飽和度過高,也會讓照片整體更突兀。

5.明度方面

在主色或者主體顏色中,高明度搭配低保和度會使照片整體清爽,很多小清新風格的照片都是採用這種方法。而高明度搭配高飽和度會顯得鮮豔,濃郁;低明度搭配低飽和度會有恬淡的氛圍。總之,還是要靠個人喜歡,去實現想要的效果

三、顏色純淨度

1顏色的純淨度對畫面也有很大的影響。

色彩的純度取決於該色中支持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色彩發灰,是因為該色中混入了大量的消色成分,導致色彩不純。

為了理解這一部分,我們先得理解物色的三原色:Cyan 青,Magenta 品,Yellow黃。其中青+黃=綠,青+品=藍,黃+品=紅。] 在上面的這個色環之中,我們把某種顏色相鄰的顏色叫做他的相鄰色。

這時候通過曲線或者可選顏色等方法來消除雜色,使顏色更加純淨。選擇某以顏色為其添加臨近色來減少不色,就會使這種顏色更加透徹。

2簡單的來說若要加強藍色,就要增加青色和品紅,耳減少黃色。加強紅色就要增加黃色和品紅,減少青色。

提高紅色:加黃加品

提高黃色:加紅加綠

提高綠色:加黃加青

提高青色:加綠加藍

提高藍色:加青加品

提高品色:加紅加藍

四、銳度(細節方面)

最後就是細節方面。一張照片畫面邊緣要足夠清晰,足夠銳利,同時也要過渡自然。

很多夜晚拍攝的照片噪點多,顆粒多,或者隔著玻璃、霧霾拍攝,都會導致畫面不清楚。除了調節色彩和明暗,還要調節細節。可以採用降噪、銳化的方式調整。但要注意的是後期不要亂加顆粒,也不要過度銳化。


三人環遊記


照片清晰通透,在某方面來講,是判別一張成功與否的基礎。照片清晰通透了,再從構圖、主題、立意等方面來判斷。

照片的通透清晰,與天氣有關,與器材有關,與個人技術有關。

先說天氣。特別是在拍風光照片的時候,一個好天氣很關鍵,這個好天氣並不是指萬里無雲,而是指空氣的能見度,或者是說清澈度,也就是空氣中懸浮物很少,天空清澈如湖水般!這種天氣下,拍不好都難!

天氣睛好,就是用手機拍,效果也會非常不錯!

再說器材。都說主要看相機後邊的頭,個人技術重要,器材的優劣也非常重要。成像的好壞,鏡頭是關鍵,一個好鏡頭,一是將更多的光線送到CMOS,二是送到CMOS的光線折射、散射更少、更純粹!而好的光線進來,那就看相機的記錄能力了,所以什麼都相輔相成,沒有一樣東西是孤立的。

好器材拍出來的照片,邊緣清晰,那就是傳說中的銳度啊!

最後說個人技術。這就是上邊所說的“後邊的頭”了。照片的清晰通透,單純從技術上來講,對焦要準、相機要穩。做到這兩點,照片清晰通透就差不多了!

每一張照片,都有一個明確的對焦點,這個對焦點務必準確清晰,不管景深大小,在這個點上,是顯而易見的清晰,它,就是主體、主體、主體!

相機的穩定,是照片清晰最大的關鍵點,包括對焦在內的準備工作再好,相機不穩,清晰度無從談起。噢,這是手機,後邊是相機。手機也是如此,穩定了,照片上檔次!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別嫌麻煩,能上架就上架,能用快門線就用快門線,特別是在拍風光的時候。

所謂通透清晰,即色調明快、清新透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但在這兒無法體現這種“感覺”了,不能傳大圖片,“清晰”被壓縮了,哈。上圖是通透嗎?不是,是種朦朧,拿來作反面教材的,哈。


南方之南


快速發展中的攝影行業,很多攝影師始終還在糾結自己的照片看起來沒有別人的銳利或清晰,特別是影樓攝影師,由於條件的限制他們幾乎不可能每天領著客人扛著重重的三腳架去拍照。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把照片拍的更清晰,更銳利呢?下面的一些小建議或許會幫到你。

焦距的選擇:在影樓工作了十年以上的攝影師腦海中一定都存有一個場景,一群拿著70-200長焦鏡頭的攝影師戴著耳麥在沙灘上指揮客人拍照,直到現在這支鏡頭能讓人有深刻印象的,依然只是用過後多吃兩碗米飯的重量及壓縮背景的能力而已,為什麼70-200逐漸退出了影樓人像的主流市場,並不是因為其價格昂貴,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它的鏡頭結構與成像效果,儘管佳能在這期間更新了長焦鏡頭的體驗,但很多攝影師還是抱怨長焦鏡頭的防抖功能做的並不好,拍照時您可以選擇更短的焦距來拍攝,16-35火爆一時也不單是它具有更廣的角度,成像銳利也是這支鏡頭的另一個特性!

乾淨的鏡頭:有些攝影師愛清理自己的相機和鏡頭,這當然是個好習慣,只是在清理打掃鏡頭時,一定選擇合理的工具和正確的方法,以免損壞和消耗例如鏡頭鍍膜的壽命。反之有的攝影師幾乎不太在乎自己的鏡頭的清潔,不乾淨的鏡頭可能會對您的圖像產生比想象還要多的影響。灰點和印痕會局部阻礙光線並令色彩失真,更大的鏡頭斑痕使圖像模糊發肉,無法捕捉到您面前的真實場景等。其實您完全可以利用清潔套件,吹風機和刷子儘可能多地先去除灰塵。最後,利用鏡頭布並加上少量的清潔液,在鏡頭上做圓形輕柔的擦拭。

鏡頭校準:很多人不瞭解鏡頭校準,其實世界上沒有哪兩支鏡頭是完全一樣的?它們可能會在生產線上時就出現了焦點微小差異。也許你的鏡頭焦點在正常焦點前面幾釐米或更多,而別人的鏡頭焦點也許在後面幾釐米或更多,這個前方或後方聚焦的差異會對你的照片產生重大影響。找到你的相機的校準菜單,並按照教程或說明書,對不同製造商的鏡頭進行微校準。

快門速度:快門速度是獲取清晰圖像的關鍵因素。想必很多攝影師都知道安全快門這個術語,拍攝人像時推薦使用1/125的最低快門速度,以便手持相機時拍攝出清晰的效果,使用更快的快門速度來影響和改變你的拍攝題材,並觀察拍攝對象臉部的微小細節。試著找到你喜歡的快門速度和光圈組合。

ISO一定是100嗎:有經驗的攝影師堅信一句話,ISO100時成像質量最高,真是這樣嗎!現代數碼單反相機和無反相機已經能更好的抑制住噪點了,除了使用最低感光度外,您完全可以利用高感來實現更清晰的成像效果,哪怕在中午的有些條件下ISO200或ISO400甚至更高也會幫助到你。

對焦方式:通常,對焦方式有兩種。1.構好圖後手動調節對焦點位置2.對焦後半按快門進行從新構圖,大部分人堅信第二種方式對焦的效果更理想,但我要告訴您這兩種方式你要經過實驗後,才能確認究竟哪種更適合你的相機和手法。建議您在同樣的條件下采取兩種對焦方式,進行同一題材的拍攝,經過多張實驗後,即可在後續的拍攝中採取理想的對焦方式,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很多人,如果非要一種強行的解釋,那就是因人而異吧!

最佳光圈:設備本身還有一個話題值得論證,那就是最佳光圈。無論焦距如何,每個鏡頭都有一個光圈最佳點,在該點產生最清晰的圖像。這個問題生產廠家一直沒能給出最合理的建議。這個知識點也需要您經過實驗來判斷,例如很多攝影師始終認為在f5.6 - f8之間能拍出最清晰,最美麗的效果。每當此時會有人說自己的鏡頭在f2.8時出的片子最好,遇到此種爭執時除了實驗後的判斷,還能有更好的方法嗎?

在光場中選擇:很多光線不足的條件下依然要拍攝人像,您可以試試在大氛圍中尋找光線最充足的點(黑暗中的路燈,酒吧的燈光下)。並使用盡可能高的快門,即便你有夜的情節,也不會完全願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條件下去創作吧!

Photoshop銳化:最後當然是攝影中不可或缺的ps後期,新版ps中可以把照片變清晰的滑塊實在太多,例如銳化,高反差,防抖,去霧等,包括一些如sharpener pro的銳化濾鏡,只需要您根據圖像具體情況選擇最合理的方式即可。

關於照片清晰度的問題,假如前期拍攝時您就能做到最好,當然就不需要後期的處理,而且銳化處理對照片本身的損害是很大的,上述這些技巧和照片的清晰度息息相關,您充分理解了嗎?


瀋陽婚紗攝影


風光攝影中的清晰範圍,這樣控制效果好

景深是什麼?很簡單,景深所指的是拍攝完成之後,呈現清晰的範圍。有的畫面景深很淺,只有一部分是清晰的。比如這隻鴨子。頭部是清晰的,背景都是模糊的。我用了F2.8的大光圈。

二次曝光拍攝的梅花也是這樣,我用了F3.5的大光圈,所以梅花的主體是清晰的,而背景是虛化,模糊的。

下面來看看草原圖片,前景的草和遠景的風車,都是清晰的。我採用了小光圈。

(ISO100,F11,5秒,呼倫貝爾大草原)

景深的大小與鏡頭焦距的長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攝影的距離有密切的互動關係。通常鏡頭焦距越長(例如說是長鏡頭)、光圈越大、攝影距離越近,景深就會越淺;而鏡頭焦距越短(例如廣角鏡頭)、光圈越小、攝影距離越遠,景深也就會跟著變深。

(ISO50,F16,10秒,青島海濱)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希望照片從近到遠,都是清晰的。這就需要我們採用小光圈,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就會有一個大的景深。

例圖-:西藏瑪旁雍錯的霧虹

(ISO100, F11,1/50秒)

例圖二:印尼巴厘島海神廟日出

(ISO100,F13,0.5秒)

例圖三:霧靈山遠眺

(ISO100, F16, 1/5秒)

例圖四:年寶玉則仙女湖朝霞

(ISO50, F16, 0.4秒)

這些片子,是不是從近到遠都清晰?因為我多采用了F11-F16之間的小光圈。把對焦點放在由近到遠的三分之一處,就可以實現一個大的景深。

(深秋阿爾山,小光圈拍攝)

前景過於突出的場景,可以通過“景深合成”的方式來實現大景深,飛俠稍後會有詳細介紹。

光圈不是越小越好,要儘量使用鏡頭最佳光學分辨質量的光圈。比如微單鏡頭一般在F5.6-F8左右,單反鏡頭在F8-F11左右,中畫幅鏡頭在F11-F16左右。

現在用好你的光圈和焦點位置,也拍出大景深的攝影作品吧。


網際飛俠


把照片拍的通透清晰應該是眾多攝影愛好者的需求。

但其實通透和清晰是兩層概念,我們先說清晰。

把照片拍清楚這事兒很容易,一方面要穩,一方面要準。

穩就是說穩定,快門速度並不一定要有多快,甚至很慢也可以(上面的照片曝光了30s),但是一定要和你的被攝體保持相對靜止,那麼拍攝的畫面才是穩的。想要穩一方面可以使用三腳架,一方面手持的話要注意保持安全快門(快門速度是焦距的倒數),另外正確的握相機姿勢,按下快門輕盈也是保持相機穩定的訣竅。

準就是指對焦了,如果沒對上,快門再穩也沒用。對焦看似說是相機自己決定的,但其實也不盡然。在拍攝一張風光照的時候,可以適當縮小光圈,增大景深,讓處於焦平面以外的事物也儘量清晰。而在拍攝人像的時候,如果對焦的位置不合適,對焦後重新構圖,還要考慮大光圈淺景深下餘弦誤差造成的焦點偏移。如果不放心,就用手動對焦確認焦點位置。

清晰的問題說完,再聊聊通透。對於拍風光這事兒,通不通透有時候是老天決定的。那麼如果天公作美,想要把照片拍通透,首先要保證曝光準確。不要以為適當過曝就通透了,過曝之後反差降低會讓照片有霧感,反而不通透。

而所謂的通透其實更多時候需要後期完成,對比度不要太高,高光不要過,暗部陰影不宜太多。另外清晰度不要調太高,這也會讓畫面顯得“髒”。


熊道森Bearsce


什麼是照片不通透?我個人認為就是拍出來的照片跟肉眼看到的景物相比有點模糊,或者多了一層霧。那麼影響照片通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決呢?

我覺得主要原因有:景物色彩不好、環境光線差、不正確的用光、景深有問題,以及相機器材的原因。

那麼知道了影響照片通透的原因後,我們就可以逐步的解決了。

景物色彩是否明快直接影響照片的通透。所以選景很重要;光線差的原因,順光、側光下拍攝色彩還原最好,拍出來的照片也更通透。逆光往往會造成照片特殊效果,但看起來不通透;同時在拍攝風景的時候選擇F8-F16,保證景深,畫質也相對更好;選擇好一點的攝影器材,鏡頭解像力更高對照片通透有很大幫助。另外也可以使用偏振鏡。

以上是我個人理解的照片的所謂通透的概念,以及解決辦法。其實對於照片通透一詞,不同的攝友會有不同的解釋。比如色彩的亮度、飽和度、對比度之類的,經過調節確實有效果,這個算是後期,就不是拍得通透。但想要照片通透,後期是必要的。

我覺得拍攝風景時正常的霧靄不是不通透;把藍天白雲弄得太分明,那種所謂的通透也失真。


攝影中級班


拍照最關鍵的一點,一定要拍得清楚。相信很多朋友一定聽過,拍照照片模糊的原因有兩點,抖動和對焦不實。道理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小問題,導致我們的拍照不夠清晰銳利。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到底是什麼原因,阻止了你拍出一張清晰銳利的照片。

照片模糊是影響出片的最大殺手。構圖不夠好,有時候我們還有後期裁剪的餘地;曝光不正常,可能我們還能夠通過RAW文件調整進行補救;但是面對一張模糊不清晰的照片,我們是沒有辦法進行補救的。

好的照片,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銳利清晰

在我們一開始學習拍攝的時候,一定有過這樣的內容,拍照模糊是兩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對焦失誤,例如脫焦、對焦不實等等;另一方面是由於抖動,例如快門過慢、手抖等原因造成的。但是這些是最基本的理論知識,道理雖然很簡單,但是我們實際拍照的時候,總會遇到很多現實的問題。為什麼我明明對焦成功了,照片卻是脫焦?為什麼我的快門速度足夠快,照片卻依然會模糊?

抖動和對焦問題很好區分,只要看照片有沒有位移傾向就可以了

在拍攝照片時,我們回放照片時放大查看是很重要的,這裡我們就需要學會分析我們的照片究竟是何種原因模糊。照片模糊分為兩大類,對焦問題和抖動問題。如果我們的照片,焦點對錯了容易判斷,但是焦點不實和抖動容易混淆。通俗來說,如果照片中物體沒有發生位移,那麼是對焦問題,如果照片中物體有拖拽位移的跡象,就是抖動問題。

實際上,理論是單一而枯燥的,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用幾個實際案例,來分析下為什麼你會遇到“明明設置感覺沒問題,但是對焦卻是模糊的?”。

首先先分析對焦問題,拍照先對焦,這是大家都熟悉的話題,怎麼對焦大家也肯定明白,但是有時候大家還是會遇到對焦不實的問題,這裡就跟大家分析下可能的原因。

對焦模式不正確 單次對焦和連續對焦不可混用

對焦模式有很多,大類上可以分為兩類:單次自動對焦和連續自動對焦。這是很多朋友使用對焦時最容易被誤用的一點。單次自動對焦不適合拍攝快速運動的物體,這是大家都理解的常識,但是連續自動對焦同樣也不適合拍攝單張的照片。很多朋友在拍攝單張照片,比如人流密集的區域拍攝到此一遊,例如拍攝一些城市照片時,會發現明明自動對焦了,但是總會有個別照片不清晰。很多時候就是連續對焦的問題。

注意:單次對焦和連續對焦不能混用

在連續對焦模式下,相機會自動追蹤對焦區域內運動的主體,所以如果我們畫面中有一些在不斷移動的物體,例如背後的行人,例如街頭的車輛,相機的對焦系統就會對移動物體進行判斷,如果我們使用的還是全局對焦點自動選擇,那麼焦點就必然會受到運動物體的極大影響,難以判定我們真正需要的主體。因此再非運動場景下,儘量不要使用連續自動追焦選項。

這種場景如果使用連續對焦,就會對焦到行人上

對焦點選擇 單點、區域和全局對焦點選擇需謹慎

另外,在使用對焦點選擇時,單點對焦可以實現更精準的選擇,但是在使用全局對焦點選擇時,同樣需要判斷對焦點是否準確。不管是相位對焦還是反差式對焦,相機對焦時會優先選定畫面中反差較大的物體,例如綠色背景中的紅色花朵,例如夜晚環境中的白色物體,如果我們的主體與背景差別化較小,我們使用全局自動對焦時,就會出現明明對焦了,但是焦點卻不正確的問題。通常情況下,相機的對焦優先順序是:固定人臉>移動的人臉>鮮豔顏色(大反差物體)>深色主體>其他。

如果相機自動選擇對焦點,顏色差異大的區域,更容易被選擇為對焦點

很多朋友會說,相機自動選擇焦點不靠譜,我每次都用單點對焦。單點對焦在某些情況下,也需要注意對焦問題。很多朋友喜歡用中心點對焦,然後重構圖,這時候就需要注意焦平面變化的問題。在遠距離拍攝,或者光圈較小的情況下,改變構圖對照片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是近距離的大光圈拍攝,或者是微距攝影,我們改變構圖就意味著改變了畫面的焦平面,有時候會出現焦點不實和焦點偏移的問題。因此在人像拍攝、微距攝影、超大光圈近距離拍攝時,儘量不要採用重構圖方式進行拍攝。

微距攝影、近距離大光圈人像攝影,不適合先對焦後構圖

可以說對焦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如何對焦是一個學問。不是我們盲目的使用自動對焦,就能保證拍攝的萬無一失。

無限遠不一定是超焦距

在有時候我們無法通過自動對焦系統判定對焦,例如無光的夜晚,例如星空拍攝, 我們需要手動調整超焦距進行拍攝。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注意,鏡頭標識的無限遠不一定真的是超焦距的範圍。

∞並不是超焦距,而且不同焦段和不同光圈的無限遠是不一樣的

鏡頭無限遠標識不是我們風光拍攝需要的焦距,是因為很多鏡頭,特別是變焦鏡頭,不同焦距和不同光圈下,鏡頭的無限遠是有細微差異了。所以鏡頭的無限遠往往是一個參考,而不是精確的範圍,大家需要通過實際的拍攝環境進行參考,例如拍攝帶有近距離前景時,我們需要往回擰一點,而如果拍攝大範圍的星空,沒有前景限制,有時候我們需要擰過一點來保證星空的銳利清晰。最合適的方式,是通過取景器對細節進行放大後手動調整,而不是依賴於無限遠的標識。

手動對焦,放大查看是最靠譜的,特別是星空拍攝放大查看星星

峰值對焦 高中低不是對焦精細度,是顯示水平

很多朋友喜歡使用峰值對焦,而且現在很多微單相機都具備峰值對焦顯示。但是這裡有一點問題需要特別說明,也是很多朋友容易出現的問題。峰值對焦具有高、中、低三檔,這不是對焦精細度,是顯示的峰值輔助線數量。所以,實際上峰值顯示,低這一檔更容易實現精細對焦,高這一檔實際上對應的是快速對焦。

峰值對焦其實峰值顯示越高,對焦精度其實越低

對於峰值顯示,還有一點需要說明,峰值顯示對於人臉的檢測並不準確,因此如果有面部檢測的需要,儘量進行放大對焦確認。

高速連拍 很多時候相機是不對焦的

運動追焦拍攝,首先大家需要明確一點,相機在高速連拍下,不是能夠完全對焦的。很多相機都有標識最高連拍速度,但是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很多相機在說明書裡都會註明單次對焦連拍速度和追焦連拍速度。受制於鏡頭的驅動力和機身的對焦反應速度,有些相機在最高速度下無法實現連續對焦拍攝,這常見於高速運動機型、小型微單和卡片相機。

對於很多機型,包括高端機型,我們的最高速度連拍實際上是不進行追焦的

就算是高速連拍狀態下可以實現連續對焦,對於對焦也需要注意很多事情。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調整模式,例如是否規避障礙物,當新物體進入畫面是否持續追焦等等,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問題。

照片模糊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抖動,其實抖動不是單純因為快門速度過慢造成的,很多因素都會造成抖動。

·用錯防抖模式 等於喪失防抖機制

防抖功能已經是現代鏡頭的核心功能之一,而且防抖的效果非常顯而易見,能夠讓我們獲得更穩定的拍攝畫面,但是很多朋友會發現我們用防抖之後拍攝的畫面依然模糊,有可能是我們用錯了防抖模式。而且,這也是大家最常出現的錯誤之一。

防抖模式有很多檔,除了普通模式,其他檔位只有在特殊用途才適用

在長焦鏡頭上,通常會具有多種防抖模式,通常至少具備普通和運動兩種模式。我們以佳能鏡頭為例,三檔防抖分別是:

1檔:普通防抖模式,所有防抖組件正常工作

2檔:運動模式,用於搖拍,與相機相同位移方向不進行防抖校正

3檔:激烈運動模式,平時防抖不工作,只有曝光瞬間防抖才工作

需要特別注意運動模式,運動模式不是字面意義的讓我們拍攝運動場景就用 運動模式,而是說可以提供搖拍拍攝。運動模式下,防抖不會校正相機位移方向的抖動。所以說,如果我們日常經常把防抖模式放在運動模式下,那麼其實防抖效果能發揮的時間並不多。

運動模式是長焦鏡頭必備,這是拍攝搖拍用的,平時使用會大大降低防抖效果

你所熟悉的安全快門,並不一定安全

下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我們常說的快門速度。大家都知道安全快門,就是我們正常拍攝,快門速度需要達到焦距的倒數。但實際上我們拍攝的場景中,我們還需要根據我們的拍攝狀態和主體的運動速度來決定快門速度。如果我們在飛機上拍攝,哪怕背景是不會位移的山川河流,我們也需要使用高速快門進行拍攝。

運動速度越快,速度需求越高

實際上,物體運動的方式不同,對快門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如果一個物體面對鏡頭快速而來,實際上我們需要更快的快門速度。而如果在同一個焦平面內橫向運動,實際上對快門的速度要求就沒那麼高了。

實際上,不光是我們拍攝時抖動和對焦不實,真正讓照片不夠清晰銳利的原因還有很多。這裡可以把第三點不常提到的原因歸結為畫質與後期問題。首先先說畫質,大家照片不夠清晰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感光度太高或者將機身降噪開得過高造成的。

高感降噪,也是影響畫質的一大因素

噪點會造成照片的清晰度下降,主要是由於噪點會嚴重影響視覺感受,但是過渡降噪的危害比噪點還大。相機降噪的方式就是我們俗稱的“塗抹”,通過模糊處理來降低噪點的視覺強度,但是也會降低照片的細節。因此在夜晚我們照片有時候不夠銳利,也有可能是因為機身降噪開得過高造成的。

噪點與降噪,實際上都是影響照片銳度的

與機身降噪對應的就是後期降噪,後期時,任何以“模糊”為原理的處理方式都會對畫面銳度造成影響。例如我們熟悉的人像磨皮、例如我們的後期手動降噪等等。由於後期處理的方式不同 ,這裡我們不方便全部列舉,但是凡是牽涉到磨皮、降噪等操作,都需要相當慎重,如果不謹慎,會對照片清晰度產生很大影響。

最後就是在銳化方面,照片銳化有很多操作,不是簡單使用一步銳化就能搞定的。銳化是複雜的過程,這裡我們可以為大家提供三種方法:高反差保留疊加銳化、高反差保留去色銳化以及lab模式明度銳化。

高反差保留銳化,基本思路是新圖層+高反差保留+混合疊加或者配合去色濾鏡

Lab明度模式,同樣是利用灰階進行銳化

可以說,讓照片變得更銳利,是所有攝影愛好者的共同追求。但是我們不能追求過度銳化的照片,我們需要在實際拍攝時獲得更加清晰銳利的圖像。今天的文章,是蒐集了一些大家經常出現的小錯誤,希望對大家的拍攝有所幫助。


中關村在線


好難回答這個問題呀!


挑戰一下!


首先要空氣透明度高,不管拍什麼都是如此。


其次,空氣好的天氣,自然陽光強烈,非常適合表現物體的細節反差。但是此時就要控制好,不要去拍明暗差異太大的東西。


總之,好的照片先看天氣,再看取捨。


遇到夏天台風季節的好天氣,隨手拍拍都很美。


好天氣,能夠創造出足夠的反差。反差出來了,照片自然通透無比。

好天氣,正常的大平光照明下,無論紅的、綠的,都好通透。



好天氣下只是提供了拍好通透的照片先決條件,這時候的挑戰來了。陽光很強烈,會帶來很亮的區域和很暗的陰影。如何處理好,就是對攝影者取捨的挑戰了。這幅照片就是一個對於極端例子的運用。



這幅也是處理強烈反差的例子。處理的還行。



天氣不好怎麼辦?移動到室內喝杯咖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