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際關係,最有深意的三個潛規則


關於人際關係,最有深意的三個潛規則


一、不得罪“傻子”

有那麼一種人,你看他平時說話辦事,總有一些明顯的缺陷。

比如說話完全不走腦子,得罪人自己完全不知道,或者總是在公開場合發表一些激進(大多是偏激)的言論等等。

通常來說,你還會發現,這個人身邊大多數人都對這個人的存在抱以旁觀的態度,

偶爾有人呼應他的行為,也似乎多是屬於那種“逗噴侃”的語言交流。

這樣的人,往往不會有人會跟他們深入交流,很多事情淺嘗輒止,甚至有些話有些事的處理方式,帶有著明確的試探意味。

這樣的人,不是智力有缺陷,而是思考方式異於常人。

而這樣的人,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發現很少有人跟他們做對,甚至個別跟他們做對的人,也是屬於“傻子”之列。

為什麼?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些為人處事有著明顯缺陷的人,信任他們,會給自己惹來麻煩,而招惹他們,更是會成為大家的笑柄。

所以大多數人都不會得罪群體之中的“傻子”,

他們不是真傻,但他們的行為,卻是他們的保護傘。

只是這保護傘的作用,不是保護他們,

而是暴露他們。


關於人際關係,最有深意的三個潛規則


二、假話真說

一個人說真話,目的往往非常直白。

而一個人說假話,理由則往往是千差萬別。

之所以會有真話假話之分,一個非常核心的理由就是:

成本。

我們都知道,說話是有成本的,因為很多話,說了就要負責任。

因為要負責任,所以A知道B的女朋友出軌,他不說不是因為他不喜歡B,而是跟B的關係沒那麼好,沒必要因為這件事導致他們的關係出現未知的麻煩。

因為要負責任,所以老劉對小張沒能轉正的消息知道了但卻不說,因為老劉心裡清楚,小張遲早會知道,而這個消息如果是從自己嘴裡說出來的話,衝動的小張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因為要負責任,所以不願意揹負那些可能出現的麻煩。

也正因如此,人與人之間很多關係不透明,就是因為知道的真話太多,

不知道的假話太少。


關於人際關係,最有深意的三個潛規則


三、露拙而藏巧

人顯得木訥,有時候是為了避世。

很多人身邊都有這樣一個朋友:

你看他好像沒什麼本事,但生活卻過得有條不紊。

收入似乎越來越高,心態越來越平穩,想法越來越成熟,眼界越來越寬闊。

但是,這個人好像從來不顯擺自己。

在這個比誰浮躁,比誰誇張,比誰更自我的時代裡,

他如同一個不折不扣的“奇葩”,

暗地裡超越了很多人,但平時,卻低調的像一個“弱者”。

人顯得木訥,有時候是為了避世。

不想把精力牽扯到無關緊要的事情之中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具備牽扯進去的能力,

所以他們看起來很弱勢,是為了規避不必要的麻煩,

他們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做,卻悄悄的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

人顯得木訥,有時並非真的木訥,

選擇避世,只為成就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