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幾種答題順序,哪種能助你上岸(4.9)

公考幾種答題順序,哪種能助你上岸(4.9)

省考臨近了,雖然說公務員考試考得是平時的積累,但是一些細節問題,也不能忽略,做的好,可以為你上岸保駕護航,做的不好,就有可能導致你功虧一簣。

答題順序就是這樣一個問題。答題順序不僅包括行測答題順序,還包括申論答題順序,甚至包括面試。

今天我們主要講行測和申論,面試等以後大家“吃麵”再講。當然這裡的“吃麵”是進面的意思,和綠油油的“吃麵”不一樣。

一.行測

行測的答題順序總結起來一般有三種。

(一)照單接收型

這類考生,不管題目順序怎麼變,都是按順序做

國考題目順序比較固定,一般為為常識題->言語理解題->數量關係題->判斷推理題->資料分析題。

省考題目順序比較靈活,不同省份也有所不同,比如2018年浙江A卷為:判斷推理->數量關係題->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資料分析。B卷為:常識題->言語理解題->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

這種做題順序的優勢是:簡單萬金流,而且答題卡不容易塗錯。

劣勢是:當題目順序與平時練習不一致時,做題容易沒有狀態。

由於這種做題順序,不容易把控時間,當題量突然變化時,容易措手不及,一般不推薦。

(二)固定順序型

這類考生,有自己的一套比較固定的做題順序。筆者當時考試時採取的就是這種做法。

我一般是按照國考的順序來做,如果省考的題目順序不一致,那麼先找到那一部分題目來做。

注意點是:要控制每部分的時間,比如常識+言語30分鐘,數量關係30分鐘,判斷推理30分鐘,資料分析30分鐘。

如果時間到了,題目還沒有做完,也要放棄,做下一部分。

這種做題順序的優勢是:順序固定,每一部分合理安排時間,不會出現最後時間來不及的情況。

劣勢是:需要對時間的把控能力很強。適用於各個模塊都比較平均的考生。

(三)擅長優先型

這類考生,往往把自己擅長的題目或者分值較大的題目放在一開始做,確保分數最大化。

一般來說,資料分析的分值往往是最大的,而且知識點比較簡單和固定,所以放在一開頭做。

對於自己擅長的模塊,多一些時間做,確保能拿到絕大多數分數,對於自己不擅長的模塊,比如數量關係,選擇性的放棄。

這種做題順序的優勢是: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避開弱勢的模塊。

劣勢:考生必須確保優勢模塊能拿到絕大多數的分數,

適合優勢模塊特別突出的考生。

(四)總結

一般推薦考生使用後兩種的答題順序。但是,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答題順序,都必須控制好時間,也就是說每個模塊要花多少時間都要在平時心中有數,考場上才能有條不紊。

二.申論

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奇怪。申論也有答題順序嗎,不就幾道題目,依次按順序做就行了呀。

我們來看2018年浙江省B卷的題目。

一.資料九中介紹了浙江省“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結合給定資料分析浙江順利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的條件。(20 分) 要求:1.全面、準確,邏輯清晰;2.字數不超過300字。
二、(題幹)資料六中介紹了M公司的發展案例。加入你是某經濟日報的記者,請就M公司的“成功之道”寫一篇短評。(30分)
  要求:
  1.緊扣資料,評論有深度;

  2.字數不超過600字。
三、(題幹)給定資料九中劃線句子寫道:“讓小微不再微小,讓小微永遠微笑。”請你結合對這句話的理解,聯繫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
  1.主旨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論述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字數1000-1200字。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題中,結合給定材料,說明所有材料都要結合。第二題中,M公司只有資料六中提到,所以寫M公司的“成功之道”也只要結合材料六。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先做材料範圍確定的題目,在做材料範圍不確定的題目。

當然作文是最後寫的,這個一般是無疑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