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母親之名寫雄安歷史

她,以母亲之名写雄安历史

回望雄安歷史深處

我們會發現

有這樣一些女性

她們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

在奉獻中成就無悔人生

她們言傳身教

是家庭子女的堅強依靠

她們直面敵人

堅守心中承諾寧死不屈

她們是“雄安母親”

也是雄安歷史長河中

一顆顆耀眼的星

01

明代楊繼盛夫人張貞

育孤教子 延續風骨

她,以母亲之名写雄安历史

楊氏祠堂位於容城縣北河照村。

張貞生於容城縣胡村,自幼端靜淑婉,與小她5歲的楊繼盛結為連理後,不畏世態炎涼,面對窮困生活泰然處之。

當丈夫獲刑入獄,有生死之劫時,她“願代夫一死”;丈夫被害後,她決定殉夫。但丈夫的臨刑遺囑讓她打消了念頭。遺囑裡勸告她不要輕死,好好生活,把孩子撫養長大。

張貞信守承諾,在之後的近三十年內“歷盡困苦,育孤教子”,她把丈夫給孩子寫的那封遺書拿出來,教育他們立志要做個君子,做官要正直忠厚,與人相處要謙下誠實、肝膽相交。

楊繼盛和張貞傳下來的優秀家風對後世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激勵著人們向善向美,奉獻自己,感染他人。

02

安新縣陳秀貞

英雄背後 做堅強後盾

她,以母亲之名写雄安历史

記錄陳秀貞事蹟的《雄安史話》一書。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安新縣南馮村的劉亦瑜、劉亦珂、劉亦珺等兄妹五人,先後參加革命,為中國共產黨在白洋淀地區開展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他們的身後有一位義無反顧,給予支持的人,那就是他們的母親陳秀貞。

在濃厚的家庭文化氛圍中成長的陳秀貞,成家後要求孩子們,無論如何要學習文化知識,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她先後送子女去北京、保定上學,讓他們學習新知識新思想,同時自己也學習了革命理論。在她的支持下,五個孩子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而她也在1938年入黨,參加到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當中。

03

容城劉大娟

慈母一般 待人如親

她,以母亲之名写雄安历史

著名作家魏巍(右一)與官大媽母女親切交談。資料圖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發動全民抗日。生性剛強果敢的劉大娟,帶領丈夫和三個孩子,挖地道、送情報、站崗放哨、護理傷員、籌糧支前。她的家成為堅強的“堡壘戶”。

當身上有十幾處刀傷的重傷員被送到劉大娟家後,劉大娟細心照顧,不怕髒和累,當敵人來搜査時,跟敵人鬥智鬥勇,掩護傷員。

就這樣,劉大娟與八路軍戰士的情誼越來越深,在這革命大家庭裡,她像慈母,幹部戰士一致稱她“大媽”。這充滿深情厚意的官稱大媽,因為戰鬥的需要,逐漸變成了口口相傳的“關大媽”(官大媽)。

04

雄縣張小黨

獻身革命 意志堅定

她,以母亲之名写雄安历史

黨史資料叢書《雄縣風雲》。

1947年8月6日,大清河北被國民黨反動派強佔,共產黨員張小黨不幸被敵人抓住,被逼問其他共產黨員的名單,嚴刑拷打下,張小黨寧死不屈。

在獄中期間,二女兒玉芝曾抱著小妹妹銀芝來看望她,玉芝見媽媽張小黨血肉模糊,倒在地上,便失聲痛哭,張小黨聽到孩子哭聲,心都碎了。她多想抱抱自己的孩子,親親自已的骨肉,但那不聽使喚的身子再也無力做到這一點了。

當張小黨犧牲的噩耗傳到正在寧夏戰場上戰鬥的大兒子那裡,他以英勇的母親為榜樣,三次負傷不下火線。1948年9月,大清河北獲得解放。隨著時間推移,張小黨英勇無畏的精神被人們一代一代地傳頌著。

(文字綜合整理自《容城三賢文化研究》《雄安史話》《魅力容城 我的家》《雄縣風雲》等書籍。)

監製:李長鬥

她,以母亲之名写雄安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