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彝在路上:夏秋冬春進行曲——駐村幫扶隊員四季紀事

自2016年9月什邡啟動援彝工作以來,共派出了200多位同志深入涼山州喜德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兩年多以來,各位援彝隊員不忘初心、勇於擔當,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對彝區人民的真心真情播撒在了喜德。什邡電視臺開設了《援彝在路上》專欄,充分展示各條戰線援彝隊員們的風采,讓更多人瞭解什邡的援彝工作。今天,讓我們走進援彝幹部人才胡爽,聽聽他在喜德援彝背後發生的故事。

夏秋冬春進行曲——駐村幫扶隊員四季紀事

什邡市回瀾鎮政府 胡爽

2018年7月2日,雨大如瀑。經過整整12個小時的顛簸之後,什邡市農口省派幫扶隊到達了喜德縣。我作為援彝幫扶幹部,被分配到洛莫鄉勝基村,就此開始了為期三年的駐村幫扶工作。

勝基村,位於喜德縣東緣的洛莫鄉群山中,地處海拔2400—3000米的高山地區,巴久河貫流全境。全村共有戶籍人口160戶662人,彝族人口占100%,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408人,是典型的彝區高山貧困村。

援彝在路上:夏秋冬春进行曲——驻村帮扶队员四季纪事

一、夏

經歷了最開始的手足無措,半個月後,我已對村情和同事幹部有了大致的瞭解,工作逐步邁入正軌。七月中旬,迎來了第一個攻堅任務—走訪全村自發搬遷至縣外的群眾,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並採集相關信息。

早上七點準時乘車出發,經歷了瀝青路、沙土路,伴著碎石路我們的汽車慢慢行駛在西昌市月華鄉的群山之間。 突然“嘭”的一聲響,“糟了,又爆胎了”。帶隊的阿木副鄉長一臉無奈。下車查看,果然如此,這已經是三個小時山路中第二次爆胎了。不得已,全車人只好兵分兩路,一路下山尋求幫助,我隨另一路繼續步行朝著十公里山路開外的搬遷戶家走去。因為歷史和耕地分配等因素,搬出洛莫大山的彝區群眾在遷入地幾乎也只能搬到高山山頂居住。七月的炎夏,陽光如此耀眼以至於讓人懷疑不用汗水把衣服全部打溼都對不起光子們穿越上億公里來到地球的艱辛。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不時還傳來成群結隊的野狗的嘯叫,一群人踩著梗腳的小石子走半小時休息十分鐘的節奏,三個小時後終於走到了目的地,在被採集人熱情的招呼下一筆一劃填寫完成記錄表。下山走到一半,終於遠遠看見汽車朝著我們蜿蜒前行,“這下好了”,所有人都不禁這樣感嘆。隨後的兩天中,這樣不停上山—記錄—下山的節奏一直循環持續到晚上十二點回到住宿賓館......等到三天後發著燒的我強撐著把最後一戶資料錄入電腦之時,對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易算是有了初步的體驗。

援彝在路上:夏秋冬春进行曲——驻村帮扶队员四季纪事

二、秋

炎夏已逝,秋風漸起。隨著開學季的結束,一個新的問題又擺在了我們面前:經過縣、鄉兩級比對及學校反饋,全村共174名學齡少年兒童中大約五分之一輟學,控輟保學工作形勢嚴峻。勸返工作當即開展,然而問題遠比我們想得複雜:部分未滿十六週歲乃至十二、三歲的兒童已經走出涼山務工,個別父母都說不清楚子女流出地點;一些異地搬遷戶子女入學問題無人問津,還發生了生在長在遷入地村部旁卻一天都未進過學校的怪事;輟學兒童父母普遍對子女輟學不鼓勵不反對,持無所謂態度。這些困難給控輟保學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援彝在路上:夏秋冬春进行曲——驻村帮扶队员四季纪事

在向派出所和周圍各鄉鎮學校核實相關情況後,村組幹部和我們駐村隊員立即分組前往輟學學生家中,與學生家長及在家學生本人面對面溝通。首先向他們詢問了解學生輟學原因,之後就教育扶貧相關政策及《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省、州治理輟學的相關政策進行詳細的宣講,並結合學生家庭實際情況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針對經督促教育仍不送子女入學的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向其發放了《限期入學通知書》,告知如拒不配合將由公安部門依法強制其履行送子女入學的義務。對於已不適合返回學校開展長時間全日制教育的學齡少年,根據縣、鄉安排進行學歷補償教育。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成功勸返復學和接受學歷補償教育33人,勸返率達97%,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要想從根本上遏制失學輟學現象,我認為還要從跨地域嚴厲打擊非法使用童工、在異地搬遷戶子女入學問題上將目前嚴格的戶籍人口屬人管理轉變為屬地管理、多多開展“家長課堂”提升彝區群眾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度等長期舉措上下功夫,控輟保學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援彝在路上:夏秋冬春进行曲——驻村帮扶队员四季纪事

三、冬

十月初,山頂降下了第一場雪,到十月下旬,全鄉普降瑞雪,洛莫鄉的冬天提前到來了。不久,什邡援彝指揮部還帶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市委市政府將組織幹部家屬來喜德看望援彝幹部。11月8日,我的父親母親作為第一批來喜幹部家屬抵達了喜德縣。為了早點與父母團聚,下午在鄉政府參加完會議後我急忙跳上了下山的汽車。然而好事多磨,車輪陷進泥沙蕩,汽車在巴久河河道里趴了窩。一車人只好跳進冰冷錐心的河水裡咬牙抬車,最終得以在晚上八點來到了家屬駐地喜德溫泉酒店。見到了父親母親,全家人久違地圍坐在桌旁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因為工作生活緊繃的神經馬上鬆弛下來,身體的疲憊轉眼也煙消雲散。

第二天,在援彝指揮部的精心安排下,隊員和家屬一起來到位於拉克鄉的邡達扶貧產業園參觀。我們仔細聆聽了講解員對什邡—喜德扶貧產業協作的介紹,參觀了200畝新品種辣椒種植基地,並進入大棚自己動手採摘,在歡聲笑語中比賽誰摘得大、誰採得多。下午,回到指揮部,工作人員選讀了家屬寫給幫扶隊員的寄語,其中也包括雙親對我好好工作、注意安全的期盼。父親母親的文化水平不高,寫出來的都是最直接的大白話,然而這些普通的話語卻讓我感受到了家人最深的愛意。隨後,幫扶幹部為家屬獻唱了《喜德拉達》,觀看了喜德本地文藝表演,最後在夜幕降臨之後與可愛的本地幹部群眾一起手拉手圍著火把跳起了火把舞,歡樂的火光反射在每個人的臉上,透著溫馨和笑容。

援彝在路上:夏秋冬春进行曲——驻村帮扶队员四季纪事

四、春

白駒過隙,冰雪消融之後又到了蜂飛花舞的春日。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也是彝區重要的糧食作物蕎麥、燕麥肆意生長的季節。

勝基村海拔高,土地貧瘠,生態較為脆弱,村域面積大,村民居住分散。作為洛莫鄉政府所在地,耕地比較集中,離公路、水源較近,區位優勢相對明顯,但無主導產業支撐,經濟發展緩慢,以土豆、苦蕎、燕麥等傳統種植業為主,部分群眾養殖高山黑豬、黃牛等牲畜,但多用於自食,沒有產生經濟效益。如何發展出穩定有效益的脫貧產業一直是脫貧攻堅核心問題。

2019年春節前後,幫扶單位喜德縣審計局找來了農業發展規劃專家,為勝基村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經過實地調研和多次開會討論,“花椒產業化種植”、“高山李子種植”和“黃牛、黑山羊規模化養殖”成為了未來勝基村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援彝在路上:夏秋冬春进行曲——驻村帮扶队员四季纪事

在這些產業發展起步實施階段中,村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在第一書記吉日約則的帶領下,走遍了全村所有山頭,無論是水泥路面還是被山羊、野豬啃出來的羊腸小道,春日明媚的陽光下總有我們扶貧幹部的身影。為了破除部分黨員群眾只想被動受援,不願主動造血的“等、靠、要”思想,除了多次思想動員外,2018年全村已在在村支部的宣傳帶動下種植了500畝花椒,但因為品種問題和粗放管理成活率較低。經過後期補種和加強管理,目前已形成370畝花椒種植示範田;引進青紅脆李、四月李、半邊紅李等高山李子優良品種進行試種,規模2畝,用羊糞、農家肥施肥,長勢良好;蓄畜方面,以4頭能繁母牛起步,目前已發展為6頭。2019年4月已落實30只種羊起步的多胎黑山羊養殖項目。

隨著扶貧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初步形成和政府政策性務工扶持,我們有信心到2020年,實現村“一低七有”,戶“一超六有”工作目標,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家庭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回想近一年來的駐村生活,除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艱辛,還有夏夜觀銀河的浪漫,賞秋月傷鄉情的煎熬,冬晝會初雪的興奮,更有春日蜂蝶飛舞百花齊放的希望,正是“春賞百花秋望月,夏擁涼風冬聽雪。聽黨指揮戰一線,脫貧攻堅建功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