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時刻管好自己的嘴

沉默是金,時刻管好自己的嘴

看破不說破,乃是大智慧

為人處世,看透不說透,是一種洞察,一種胸襟。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包容別人,就是寬容自己。

善良的沉默,是智者的境界,因為心裡充滿了慈悲。

1.說話是天性,沉默是修行

英國聲音專家朱利安·特瑞雪曾總結我們說話時最容易犯的“七宗罪”:

一、傳播流言蜚語二、隨意評價他人三、消極,負能量滿滿四、愛抱怨五、找藉口推卸責任和過錯六、撒謊與欺騙七、固執己見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或多或少都犯過幾宗“罪名”。

古人說:“智者先思而後言,愚者先言而後思”,說話出自天性,沉默出自智慧。

一位高僧曾傳授給賈平凹八字成功秘訣:“心繫一處,守口如瓶。”什麼是“守口如瓶”?

謠言謊言,不如不言;他人是非,不如不言;虛偽之言,不如不言;人云亦云,不如不言;言而無信,不如不言。

2.禍從口出,沉默,可使自己少惹是非,少留把柄,不讓雜念擾亂心志。

佛曰:“不可說,道家講三緘其口”。孔子說:“訥於言而敏於行。真正的智者,知而不言。”

是非對錯,轉眼就成過眼雲煙。沉默是一種修行,無言是一種境界。

3.你的沉默,自有力量

尼采說:“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古龍也說:“越是沉默寡言之人,其言語便越可貴。其人若論武功,氣度必有懾人之處,其言之價就更高。”你的沉默,自有力量。

春秋時期,楚莊王繼位三年無所作為,大臣以隱喻來勸諫:“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翔,不鳴叫,默然無聲,為什麼?”

楚莊王答道:“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果然,半年後,楚莊王親自處理朝政,罷除奸佞,提拔賢能,楚國迅速崛起,問鼎中原,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沉默是韜光養晦,在沉默中思考、積蓄力量。成大事業者,都有一段沉默期,十年磨一劍,出鞘必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