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六安樓市真相揭祕……

“我是剛需,想在六安買房,你說房價真的會漲嗎?現在是買房的好時機嗎?

“很多城市出臺了一系列樓市鬆綁政策,是否意味著樓市回暖了?六安房價是不是要跟著漲?

以上,是近期我們接受到的粉絲問得最多的問題。深入到這些問題的背後看,買房人真正在糾結的問題其實是:現在買房會不會“虧”。

這個“虧”拆細了說,分兩塊:一是價格虧不虧,二是房子虧不虧。

那麼,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01

是的,從局部市場的成交看,市場確實在回暖

單單從剛需盤來說,近期開盤銷量基本都在80%以上,還有直接售罄的,這已經說明了問題。

成交一旺,開發商的第一反應就是漲價

細心的朋友可能也發現了,這些賣得稍微好一點的剛需盤在第二次加推的時候就比之前貴了一點,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算一下每平米漲200,一套100平的房子也就是漲了2萬塊錢。

就像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可能到下半年的時候就要漲500元/平,甚至更多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即使樓盤稍微調高了一點價格,但是依然有大波的買房人買賬。

02

看完上面一段,你可能會覺得這只是少數樓盤的少數現象,並不能代表整個六安目前的樓市現象。

是的,從六安整體樓市情況來看,還是比較平穩的,而目前的商品成交價格的數據也是很平和的。

但你要知道,市場是具有傳導性的。

當這波購房群體發現自己看中的剛需樓盤相比上一次價格都所上調,雖然價格不是很高,但在潛意識裡會認為幾乎所有的樓盤都是這樣的。再加上,地產開發商、中介、置業顧問等積極傳播,房價微調上漲就形成了一種趨勢。

從剛需到改善,從熱門區域到偏遠郊區,形成市場鏈。

不過現在看起來,成交價格還是很穩定的。但是我們要清楚,這個數據監測的是整體市場的整體數據。這個整體可以是整個六安房地產市場,也可以是某個樓盤某種物業類型的均價,他說的是一批房子,而不是買房人看中的某一套房子。

我們來打個比方:一直處在價格高地的市中心版塊集中加推了一波房源,拉高了整體市場的成交均價。但是下個月,價格窪地的東部新城交易量巨大,使得整個六安市場的均價都降了下來。

我們能說本月房價下跌了嗎?

當然不能。都不是同一個樣本,怎麼比?

所以同理,你現在看到的平和,也是雜糅了很多因素之後表現出來的“平和” 。


速看!六安樓市真相揭秘……


換句話說,這些整體層面的數據,並不能幫助買房人判斷自己看中的某套房子貴或者不貴,漲了還是跌了,值不值得買。

我還是那句話,沒事兒多去售樓處跑跑,掌握每個階段的價格變化,才是最有利於你買房的。

03

很多時候,看數據不如看開發商、地產中介的反應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開發商、地產中介就是市場中那個最先感知寒暖的“鴨子”。

行情不好的時候,開發商對待房價的態度會比買房人更謹慎:一方面迫於“活下去”的壓力,必須得降價賣房,一方面又得避免老業主知道降價了來鬧事,所以他們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

市場很好的時候,開發商開盤都是好幾幢樓一起推,反正賣得掉,怕啥?

行情一般的時候,推房源就跟擠牙膏式的,這周推一點,下週再推一點,根據市場反應來做動作——開發商也擔心啊,一下子推多了,好的房源都便宜賣掉了,結果市場又突然好了,誰來給他補那部分好房源的利潤?

所以與其坐在家裡空想房價會不會漲?有沒有漲?不如多花一些時間去售樓處感受一下開發商、置業顧問的節奏,這些信息都能幫助你瞭解到市場真相。

04

如果你還是放不下對價格漲跌的執念,我再和你說2個大實話:

1、如果你總是希望買到便宜的房子,那麼,你最好同時對房子的品質也有一個“普通”的預期。

對於樓盤來說,他的房價構成包括:土地成本、建造成本、人力、宣傳、銷售成本以及利潤。

地塊價格顯然是固定的,人力、宣傳、銷售成本也是基本確定的,利潤更是必須要維持在某個百分比之上的。

那麼對於房價比市場價格低的樓盤而言,你覺得他是會在哪一部分降低成本呢?

2、與其糾結幾百一千的優惠,不如多花點心思好好挑一套以後更容易出手的房子。

很多人並不知道,房子在進入二手市場之後,當時是多少價格買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房子本身的價值。

具體可以考慮一些“量化指標”。比如,有學校,加分;有商業,加分;有醫療,加分……最後,把總分相加,得分最高的那個樓盤肯定未來更有優勢。

簡言之,如果現在為了便宜個幾百一千選了個各方面都沒有亮點的房子,以後損失的可能是幾萬甚至數十萬。

六安樓市網絡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