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致遠中學:“旗袍女神”陳丹的思政課,有點不一樣

襄陽致遠中學:“旗袍女神”陳丹的思政課,有點不一樣

“丹姐”“旗袍女神”——陳丹老師


“馬克思唯物,貝克萊唯心,我唯你。”“你是我世界的本原,是我世界唯一的實在,恰如物質的定義。”“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你是我一生待解之謎”。“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遇見你心動。”這是電影臺詞嗎?不,這是陳丹老師講授的政治課內容——《哲學之土味情話》,在教授《生活與哲學》這本書伊始,陳老師就帶給學生們超燃的快樂,一掃對哲學的畏難情緒。

陳丹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如江南女子般溫和恬靜,常著一身旗袍,說話輕柔和藹。段子多,有趣、可愛,有親和力,陳老師的課打破了思政課內容枯燥的刻板印象,吸引大批學生,學生們都稱她“丹姐”、“旗袍女神”。

“把一塊玻璃擦乾淨有哪些方法?”陳老師一進教室,就開門見山的問道。隨即學生們踴躍回答。“如何擦乾淨一塊玻璃,需要生活的智慧,除去心靈的塵垢則需要哲學的智慧。”陳老師就這樣把生活中的小例子演繹出富有深意的道理,她以這樣的一句話帶領學生們開啟了哲學之旅。

咦?讀詩,這真的不是語文課堂嗎?在思政課上,陳老師帶領學生誦讀溫家寶總理的詩《仰望星空》,她這樣講道“讀完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總理對真理、正義的索求,對自己的嚮往,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切。總理的這種思考其實就在和哲學產生聯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的一些思考也在觸及著有關哲學這樣、那樣的問題。”

在講授《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框時,她針對新聞“塗了花露水的男孩被打火機點燃”設計了實驗:1、花露水是否可燃2花露水是否會在一定距離內被引燃。“文科老師竟做起了實驗?”講臺下的學生興致盎然,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樣的一節課既趣味又富有科學性。

一言不合就唱歌,她帶領學生齊唱《襄陽版 成都》,如果把襄陽看做一個整體,那麼它就是由古城北街這些傳統建築,牛肉麵孔明菜這些家鄉美食,黃家灣古隆中這些自然風光相互聯繫、共同構成的,牛肉麵、北街這些是其中標誌性的部分,而我想說襄陽更應該包括咱們致遠中學的學子們,你們是襄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鐵必須自身硬。一方面,陳老師大量補充“精神食糧”,提升理論水平,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致遠中學高一年級思想政治課教師團隊。在集體備課會上,備課老師在說課的同時,其他老師也會提出建議,資源共享,凝聚集體智慧。

對於自己的教學,陳老師反覆提及的是母校東北師大的校訓“勤奮創新,為人師表”。她說,對於高中生而言,思政課是一種指引,要樹起青少年心中的燈塔。

襄陽致遠中學:“旗袍女神”陳丹的思政課,有點不一樣

陳丹老師的學生們


襄陽致遠中學:“旗袍女神”陳丹的思政課,有點不一樣


襄陽致遠中學:“旗袍女神”陳丹的思政課,有點不一樣

思政課上也有小實驗


襄陽致遠中學:“旗袍女神”陳丹的思政課,有點不一樣


陳丹老師:什麼樣的思政課才能“圈粉”無數?

一堂集深度、趣味、科學於一體的思政課應該是什麼樣呢?思政課絕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那麼簡單,思政課教師不能做“貝多芬(背多分)”,不能做“趙先生(照本宣科)”,更不能做“吳先生(誤人子弟)”。

1、創新方式,把思政課上“活”;

學生的興趣和口味逐漸變得多元化。思政課教學不能侷限於滿堂灌、照書念,而應多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以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大家接受知識、學到真理、養成信念。比如,學生基本上養成了使用移動互聯網的習慣,那麼思政課教學是否可以考慮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青年學生喜歡看電影、聽音樂,思政課的教學是否能夠融入影視、音樂等流行元素?

2、拓展內容,把思政課上“實”;

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社會熱點問題應該成為學生們的共識。“拓展內容、打破圍牆,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很有必要。思政教育要上得“實”,就要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啟發性,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做好老師,用走心的教育打動人;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與義務。思政教師得努力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先給青年學生作出表率。

4、“思政課不是假大空,而要用真實打動人。”

時代在變,思政課也要變,思政課不僅要充滿詩情畫意,還要充滿現代元素,最大程度地實現從“有意義”到“有意思”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