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大學長啥樣?回到歐洲中世紀,看看大學的起源

“青春期”的大學長啥樣?回到歐洲中世紀,看看大學的起源

在被家庭壓力、就業壓力、婚配壓力進逼到抓狂早已演變為當代大學生的日常狀態之時。面對一度被認為是象牙塔、是孵化園的大學,我們自覺燃起地更多是熱情似火的動力,還是黯然神傷的失落?論文催交?offer難求?學到頭禿?不不不,這些令我們煩惱頭痛的壓力才不是大學的出廠標配。想體驗中世紀以前古老的學術生活的愜意自由?想了解青春期時代的大學究竟多麼絢爛多彩?想知道最古老的學校是什麼樣子的嗎?快跟著我們的作者,一起來瞧瞧!

一、大學之前:巴比倫和古埃及的學術機構

要說單純致力於搞學術研究的團體是否能被稱之為大學,答案一定是值得商榷的。從巴比倫神廟執筆調查天體運行規律的名年官,到埃及皇宮中負責掌管曆法制定的祭祀,古代近東的“學術”研究團體是專職為宮廷服務的官僚。其作用除了為統治範圍內的民眾標定每個不同週期內最適宜收割播種的時機以外,其重要作用還在於成為值得統治者仰賴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能夠為王帶來秩序和法度。在這個概念上,最早的“學術研究”團體是被限制在體制內的,因此他們可以享受到衣食無憂的生活和無與倫比的尊崇地位,但稱其為“大學“是不大妥當的。

“青春期”的大學長啥樣?回到歐洲中世紀,看看大學的起源

古代埃及的祭祀和法老

二、傳統中國的“小學“與”“大學”

那麼傳統中國的“庠、序、校”以及後來的鄉學、書院甚至是中央主持的“官學”能否被稱之為大學呢?若果按照規模來談的話,是由“小學”逐漸向“大學”轉變的過程不假。但傳統中國的地方教育機構,往往是以個人開辦或宗族承辦為主,傳授的是單一的宗法規矩和道德儀軌,而並非類似於我們今日大學包涵眾多門類的廣博。所討論的問題也大多是前人遺留下來的章句書目,對其加以批註或考證就算是對前人最大的質疑了,因此而難以產生新智新識。

在中國古代,文人沒有取得為皇帝做官的資格,譬如做私塾教師的秀才,通常是寒酸、悲哀和被人小看的。在漢朝設置太學以後,官方開始以招募學徒的形式培養出大量的以儒學為信條的學術專家。在太學之外,更設置測天象、明數理、知律算等專供一職的機構。統治集團的重視自然為學術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但其仍然被限制在統治者的御用機構內,不具備獨立研究的可能性。

“青春期”的大學長啥樣?回到歐洲中世紀,看看大學的起源

傳統中國的私人學校——書塾

三、古代希臘初具雛形的學院和自由的學風

古代希臘及近東地帶,曾以學術的多元化和視野的廣闊化蜚聲於學術界。歐幾里得的幾何學思想、托勒密的天文學體系都是其熠熠生輝的閃光之作。在希臘哲學最興盛的時代,柏拉圖的雅典學院、亞里士多德的柱廊學院均可被視為是自由主義教育思想的濫觴。或倚靠、或端坐、或安靜的平躺、或情緒化的呼叫和高歌,絲毫不覺得拘束與限制自由的行為才是一個學者應有的樣式。這就是希臘哲學家們應有的模樣!

他們是善於打破常規的挑戰者,是熱愛生活和熱愛學術的創造者。在那時的生活環境下,人們懶洋洋的漫步在地中海的岸邊,聽著海鷗的嘶鳴,感受著海風的吹拂。人們沒有留念於世俗的強迫症,也沒有面臨今日般社會強加於人的壓力。學術研究是自由的,是不沾染世俗的。於是直到今天,人們在回憶起許多年前的希臘時,仍舊會懷揣著敬意表示出尊重。

“青春期”的大學長啥樣?回到歐洲中世紀,看看大學的起源

名畫鑑賞:拉斐爾《雅典學院》——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

四、邁入青春期的中世紀大學

到了中世紀,西歐大陸被來自於教權、王權的雙重力量控制著。儘管早期大學興起於人們所謂的“黑暗時代”,但是它已具備了現代大學的基本結構和某些特徵。教會出於保存基督教文化的初衷而建立起了許多的教區學校,其日常工作包括對於基督教聖典的研習、對禮拜日經文的講解、學習聖詩和教會法等等。這些星羅棋佈在教堂周邊的教區學校,後來成為了西歐教會大學的前身。

“青春期”的大學長啥樣?回到歐洲中世紀,看看大學的起源

中世紀的教會社區學校

還有一部分大學是來自於封建主的資助下生存的,在意大利和法國這樣的大學有很多,而且往往培養出專業的法律人才和哲學人才,日後常被封建主直接拔擢。德國的大學大量勃興於城市經濟的繁榮之後,所以在“現代性”上而言,德國的大學學科門類很少受到限制,並且與教會的合作不多,方便哲學在脫離經院學派的條件下生長。

中世紀的大學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可能跟大家熟悉的大學不太一樣。年輕的學者和教師們在爭論學術觀點和政見的同時難免發生語言甚至是肢體衝突,規章制度的不健全是滋生打架鬥毆事件的溫床。在大學還沒有完全成型的時代,學生們總抱團居住在臨近學院的街道里。一群男孩聚集在一起,在課餘期間總會有一些不那麼高雅的嗜好。賭博和酗酒是經常性的事件,在學生們的宿舍門前經常能聞得到不明來由的惡臭。

“青春期”的大學長啥樣?回到歐洲中世紀,看看大學的起源

中世紀的歐洲

但那時的政治氣氛和經濟壓力比較寬鬆與輕省,在貴族統治的時代裡,大學作為貧賤子弟的上升階梯這一現實不斷地衝擊著封建制度。如同我們今日上大學後必然要考慮就業問題一樣,家境貧寒的學生往往會把握好在大學中學習的機會,以便將來能夠獲得優渥的生活。

“青春期”的大學長啥樣?回到歐洲中世紀,看看大學的起源

輝煌伊始:中古時期的牛津大學

中世紀大學在產生之時,只是學者或學生出於保護自身利益模仿手工業行會而進行的一種聯合,是一個有組織的學術團體。大學對與行會的模仿,使得知識傳播的專業化也在不斷的加強。大學衝破了傳統的神學教育體系,有利於知識分子向世俗化和團體化邁進。大學對於理性精神的培養,鍛鍊了人們敢於質疑權威的作風。不斷髮酵的城市復興,也刺激了經濟社會代替了傳統的政治社會,開始使歐洲的風氣向近代轉變。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作為承接古代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中繼體,不斷地向社會輸入被大學教育充盈了頭腦的新人。間接為日後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鋪就了歷史的道路。

文史君說

從古代近東的祭祀階層對學術的壟斷,到傳統中國和希臘的民間學術團體的勃興,再到中世紀歐洲大學的繁盛,大學總算從嗷嗷待哺的幼年期和成長期步入了她的青春期。對於學術研究的重視,是每一個歷史階段,每一種文明體都會在乎的一件大事。針對現如今大學培養人才的模式而言,古代學校對於知識的傳播方式是顯得十分新穎的。無論是中世紀大學的辦學理念,或是其學術的自由程度都可堪稱獨到。我們可以說,中世紀大學的青春華茂在相當程度上透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珍視與努力一直延續到了我們現今。

參考文獻:

彭小瑜教授講座紀要:《中世紀歐洲大學與中國科舉制度》

高悅:《論中世紀歐洲大學的興起》,《求知導刊》2016.9

杜海燕:《1378——1417年西方教會大分裂對歐洲大學的影響》,《高等教育研究》2016.4。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