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蹭熱點的“頭號玩家” 紫鑫藥業淨利腰斬再遭“質疑”

從最初的人參概念到基因檢測,再到工業大麻,八年時間裡,紫鑫藥業可謂是“哪最熱鬧往哪湊”,總是能夠很準地踩點,從而致使其股票大漲。不過,2018年年顯示,該企業扣非淨利潤為1.6億元,同比下降56%

《投資者網》向勁靜

A股市場盛產“故事”,其中不乏有成為“故事大王”的上市公司,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鑫藥業”,002118.SZ)就是其中一個“故事大王”。

8年前,紫鑫藥業曾被曝出涉嫌財務造假。幾年過去了,紫鑫藥業成了A股裡最喜歡蹭熱點概念的“頭號玩家”。從最初的人參概念到基因檢測,再到工業大麻,八年時間裡,紫鑫藥業可謂“哪最熱鬧往哪湊”,可最終這些概念性投資到底帶來了多少實際效益?

另外,紫鑫藥業也因2018年年度的淨利潤與現金流的不匹配而再度遭受質疑。就此類相關情況,《投資者網》聯繫紫鑫藥業,最終公司並未給出任何答覆。

爱蹭热点的“头号玩家” 紫鑫药业净利腰斩再遭“质疑”

財務再遭“質疑”

紫鑫藥業是吉林的一家上市公司,成立於1998年,2007年3月2日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從事中成藥的研發、生產、銷售和中藥材種植業務,以治療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疾病和骨傷類中成藥為主導品種。

八年前,紫鑫藥業曾因涉嫌財務造假而遭受證監會調查。彼時,紫鑫藥業被質疑存在大肆註冊空殼公司,隱瞞關聯交易進行自買自賣。直到2014年,公司以70餘萬罰款便收場,並且其處罰原因並非財務造假,而是定性為公司未披露關聯關係和關聯交易。

但八年後,誰曾想到紫鑫藥業的業績再度遭受質疑。根據紫鑫藥業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營業收入為13.25億元,同比下降0.17%;淨利潤為1.74億元,同比下降53%;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6億元,同比下降56%。

收入微跌但淨利潤卻暴跌,引起不少投資者質疑,還有奇怪的的數據是,2018年紫鑫藥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7億元,同比減少42%,為何這與淨利潤的差額如此大?就此,公司稱因公司經營規模擴大,為公司可持續性生產經營做好充分的戰略儲備,公司採購支出的現金流量增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值,隨著公司三大業務板塊不斷推進,導致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淨額與本年度淨利潤兩者之間存在差異。

此外,在紫鑫藥業年報中,還有一項數據格外惹人注意,那就是庫存。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的庫存高達61.26億元,這一數值是上市以來的最高紀錄。這60多億元庫存的變現能力到底如何?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蹭熱點“專業戶”

A股市場裡的老股民們似乎對紫鑫藥業非常熱衷,為何?因為紫鑫藥業總是能夠很準地踩點,從而致使股票大漲。

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月2日至4月19日,期間紫鑫藥業的漲幅高達244.72%。這一漲幅創下公司股價漲幅的紀錄,同時也創下自2017年以來的最高價16.56元。哪怕從四月下旬公司股價開始下跌(也是因為市場工業大麻概念板塊降溫),從年初到5月9日,紫鑫藥業股價的漲幅超過140%。

紫鑫藥業為何如此暴漲?主要是因為從2019年年初便火起來的概念——工業大麻。1月9日,紫鑫藥業公告其荷蘭全資子公司Fytagoras B.V.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開展工業大麻研發工作,研究內容包括工業大麻的品種選育、組織培養與種子技術、活性成分分離純化製備技術等,並稱將用於製藥等產業。

儘管公佈合作和設立子公司,但如今紫鑫藥業工業大麻業務的進展到底如何卻無從知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紫鑫藥業熱衷蹭熱點,佈局相關業務且日後再無有實際效益的現象已不是一次兩次了。從最初的人參概念到2013年的基因檢測概念,再到去年區塊鏈,為了蹭熱點,紫鑫藥業的確是真幹。

過去幾年,紫鑫藥業與中科院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基因檢測儀項目、與北京鏈火信息合作促進區塊鏈與大健康的研究、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開展工業大麻研發工作,看似做了很多。可投資者疑問的是,佈局這麼久,業務的發展到底如何?

就拿佈局較早的基因檢測儀項目來說,紫鑫藥業曾在去年年初的時候計劃將部分基因測序產品以市場化角度進行產品投放,但到了去年年底都沒有達到量產預期。到了2019年,基因檢測儀項目仍未對公司的業績做出任何貢獻。(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