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6歲的男孩不想上學,覺得自己活著沒意義,做父母的該怎麼辦?

麗麗7417131908467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很吃驚,但又不那麼意外。吃驚的是孩子們現在都成熟的這麼早這麼快,而不意外是因為現在的家庭教育不養出這樣的孩子才怪呢!

我們說,孩子3-6歲是人生的基礎期,古語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個階段的成長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同時,這個年齡段也包括多個重要的敏感期,是孩子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關鍵環節。



然而,我們現在很多家長卻在親手毀了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對孩子過度嚴格要求。很多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苛責孩子,這是極大的錯誤。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道理必須要知道。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會覺得父母在針對自己。

其次,對孩子過分嬌寵溺愛。不嚴格的時候就放縱,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收放有度,原則和底線要建立起來。否則,孩子不知道分寸,沒有邊界意識,一旦有什麼不滿意就會懷疑人生。



再次,對孩子過多擔憂恐慌。“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僅害了孩子,更害了孩子的孩子。父母的情緒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這種不安全感往往造成孩子的逃避現實的心理。

最後,對孩子過早施加壓力。人生規劃可以有,但是不能過早的去給孩子加框,早教班、興趣班各種課程搞得孩子精疲力盡,一切都是因為想要優於別人。這種不適合年齡的壓力必然會在某個時刻壓垮了孩子。



怎麼辦?現在才發現自己的問題嗎?好在一切都還來得及!

1、讓孩子成為孩子。孩子從來不是我們的私人財產,而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個夥伴,只是需要我們的幫助和陪伴。

2、讓孩子自己決定。承認孩子做為一個獨立個體,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把決定權交給孩子,讓他知道如何做決定。

3、讓孩子釋放天性。這需要快樂的玩耍才能夠釋放出來,也只有在玩耍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最美好的笑臉,一切教育都是在孩子快樂的時候最有效。



4、讓孩子自然成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要接受這個現實,不能與別人去比較,更不能去幹擾這個過程。

總之,是我們過早的讓孩子看到和接觸到了孩子不應該看到的東西,才會讓孩子看破了人生,家長們的“劇透”該結束了!

關注大賽爸爸說,在育兒的路上與您同行!


大賽爸爸說


是什麼原因不想上學的?有時候不能只想著是孩子的問題。從父母身上或者環境因素考慮考慮或許能有發現。而且還(不如死了)這是得有多大的心裡壓力?個人覺得應該看看心理醫生。如果只是單純的不想讀書,那就帶他去體驗一下學校外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比如錢是怎麼掙來的。純屬個人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