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說“巴中什麼都建立起來了,相信年輕人不會願意背井離鄉”的言論?

四川巴中川妹


近幾年來,巴中確實也在不停的發展,交通更方便了,新農村也建設起來了.....

自己作為一個巴中本地的年輕人,和大多數人的選擇一樣。也選擇了在外打拼

至於為什麼,我來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1、可就業方向選擇少

我大學學的專業是計算機類,互聯網方面相關的。一畢業我就在這邊的招聘網上尋找了相關的崗位,幾乎根本沒有。

於是我不得不在周邊城市尋找了一份專業相關的工作。目前本地崗位較多的還是房地產開發與銷售、服務行業。

但是由於是女孩子,父母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離家近點。於是和大多人可供選擇的一樣(公務員、老師、銀行)

2、創業扶持政策少

由於後期家裡面希望自己能回家,但是總覺得自己還很年輕,不想就趨於穩定。於是在過年的時候瞭解了當地創業。當時對於大多才

出來的年輕人,資金經驗等問題就成了最大障礙,加之本地創業扶持政策也有限。

3、人流量也少,大多是中老年人、學生娃兒在家。

現如今社會,是一個互聯網時代。很多東西有流量就會意味著收益;比如,就算是做傳統的生意,開個飯店、花店等。也得有人群消費

才能長久。那麼有人群就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了。

4、自己需要一個好的平臺提升自己

大多年輕人剛出來的時候,都會選擇先提升自己,選擇一個能學到更多,提升更快的平臺。


巴中本地人兒


近幾年巴中大力開發帶動了不少產業也解決不少人的就業問題,很多大型的的工廠企業都入駐到了巴中很多大型開發樓盤也在熱火朝天的建設而且在這些地方上班的工資也比外面低不了多少,再加上政府大力扶持創業各個商業方面的發展所以外出的人確實比之前少了很多。拿我自己來說作為一個80後的在不讀書後就南下去了廣東在工廠裡打工然後到結婚的年齡就回家結婚生子再也沒有出去過,因為家裡有老人孩子讀書也需要安定我想跟我差不多年齡人大多數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留在了家裡。

但個人覺得巴中只是一個小城市雖在發展中但各方面條件還是有限,有條件的年輕人還是應該到大城市去闖一下去學習下和接觸下更好的東西發展空間也會更大。

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他鄉容不下靈魂,家鄉容不下身體。

祝願我們巴中發展得越來越好讓更多的人能留在家鄉工作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葉子鄉土鄉情


背井離鄉是一個多麼苦楚的詞語。

的確目前巴中市(含三縣兩區),就業崗位偏少,留不住年輕人。這是毋容置疑的事實。本人是巴中通江縣人從大學畢業以後一直是在外地工作,而且我身邊的同學朋友些回到故鄉的可謂是少之又少。仔細思來,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1、巴中市(含三縣兩區)就業機會少。整個巴中市基礎工業薄弱、交通不便,就造成了無法“硬氣”的招商引資,外來資金進不來,本地資源由於交通等因素的制約而起不來。這樣就造成了就業崗位極少。巴中市的一些就業崗位多是政府、事業單位居多,然後就是小私營業主居多。真正形成氣候的、走出巴中的企業還沒有幾家。

2、巴中市現有的就業崗位就業質量偏低、收入偏低,從而留不住人。眾所周知巴中市是處在秦巴山區連片貧困帶的國家級貧困市(縣)。人均GDP在四川甚至全國都是處於末流。當年輕人走出去以後,會發現自己的家鄉和發達城市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的,自然不願意回鄉。

3、傳統思維模式的左右,由於巴中市自古就是傳統的農業縣市,農業人口占比很大。巴中由是勞務輸出大市,每年為國內一二線城市輸出大量的勞動力。進一步擠佔了本土企業發展的人力資源。而且巴中還有一句話對於返鄉就業的會冠以“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的稱謂。所以巴中兒女不畏吃苦耐勞,發揚巴中精神也會頑強的在外生活下去。

4、城市資源的不豐富,所謂城市資源大體上來講可以分為教育資源、交通資源、就業資源、醫療資源等。巴中很尷尬的缺失了這幾大資源。交通上處於劣勢,教育上不能跟一二線城市比拼,就業崗位又少、醫療資源更為匱竭。所以造成了大量青壯年的外流。當這一代青壯年外流以後,在外鄉落地生根發芽以後就不會回鄉。他們的下一代更會對巴中陌生,回來的概率極小。

所以綜上所述要想一個城市大發展,留住人才是關鍵點之一。所以真的如果有那麼一天巴中什麼都建立起來了的話,外流人才肯定會降低。這樣巴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才能形成一個人才與城市的良好發展圈。

但是這樣的路還有很遠很遠,還需要一代兩代,甚至幾代人的的努力。


冷電影


看到一個數據,巴中小學生流失率40%多,全國第七,除東北外全國第一,你認為這些跟父母出去打工的孩子對家鄉能有多少認同感?最後會回來多少?沒有孩子的未來,你認為會有什麼希望?巴中目前需要的不僅僅是基礎設施,而是教育(高考一本入取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政府的服務意識(辦事情不找關係了,不被推脫了),人素質的提高(人付的降低,上個大專不請客了,結婚不超過20桌了),實體經濟正常了(有一些500強企業落戶),街上不再到處是飯館和麻將了,商品不再是假冒偽劣了(和名牌很像的牌子或根本沒聽過的牌子,如衣服和電器,裝飾材料,酒水飲料),巴中電視臺不再搞新聞聯辦,如和教育局和通江,廣告不再只是房地產,而是生活日常用品了,那時,巴中可能才能有點希望


老羅10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巴中農村人,出生於70年代,沒有文化沒有技術,處於被動的情況下選擇去了浙江寧波,一晃21年過去了,雖然說我們在外奔波,但是真心希望家鄉發現越來越好,畢竟是養育我們的地方,是根。

最近幾年巴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還要很多需要去提升和改進的,人才流失是一個重要原因,畢竟沒有多少外資企業可以供這些人才工作,當今社會我們要理解。

不是誰都願意背井離鄉,最痛苦就是沒有給父母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照顧,出門打工是為了什麼?就是給孩子和父母一個更好的環境,這都是現實所在,我每年回來2次,看到的就是成天麻將、吃喝玩樂。我有時候也在想一個問題,有些人沒有正當的職業,每天麻將這些,究竟錢是從哪裡來?甚至有些人貸款打麻將,一想到自己在外面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覺得錢難賺。

希望巴中發展越來越好,也希望我們這些遊子早日回到自己的家鄉。


和興貿易苟斌


巴中恩陽的,我們那一個村校,從以前的6個年級,到後來的4個年級,到後來的2個年級,再到現在的全校十幾個學生,大多都跟父母出去了,孩子都沒了,還想有未來?還有不知道你們家有沒有這種情況,家裡的孩子都不想讀書,初中畢業就想著出去掙錢,我們一大家子8個孩子,上過大學的就一個,這樣下去有未來?


會走路的Cat


我是巴中的,在巴中生活了近二十年,父母也是巴中農村的,,感覺巴中落後還是思想觀念的問題,,,,比如我父母,在江浙打工了十幾年,總想賺快錢,總覺得技術很難,,,,五十歲的時候就想回家養老,,說找個保安的工作乾乾就行,,,,,工業區稍微有幾家企業就覺得好得很了,不比江浙差,,,我總給他們說,窮人學技術,富人學管理,總不會太差的,,,年齡大了就要靠關係,靠組織各種資源去賺錢,他們總覺得麻煩,,,,平時沒事就是一大群人在外面閒聊,或者打麻將,


用戶8104281398432


沒錯,巴中正在發展,相信過不了多久就會發展成為大城市,特大城市,但是要說年輕人會不會背井離鄉這還得看個人吧,畢竟因人而異,有的人就喜歡背井離鄉去別的地方發展,所以這個問題不好說呀,不過本人是不會背井離鄉的,不管怎麼樣,還是自己的家鄉好!



MISS楊MiaMia


巴中人又窮,又精,如猴,很多人把自己的路都算計沒了,屁錢沒有玩麻將還小了不打,愛擺酒請客,窮講究。如果你在外時間長了就不願回去了,有同感嗎?


梧桐雨40902103


其實最大的束縛是思想上的束縛:麥哲倫不航海發現不了新大陸,不走出歐洲發現不了美洲。

巴中發展好了,固然會吸引部分人返鄉,或者本地就業,甚至吸引外資進入。現代社會也沒有哪個人會安居一隅,做個井底之蛙,哪裡適合發展去哪裡,所以請不要提離開巴中就是背井離鄉,說得那麼酸楚!!

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人是屬於世界的,而不是侷限於某地,希望在外面發展的巴中老鄉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