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窯為何市場難有出頭之日?

吳少洪


哥窯市場,屬於空中樓閣,沒有根基。

首先,貴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哥瓷窯址尚未發現,只有傳說,無從證實。可靠的宋代哥窯瓷器,僅限於兩岸故宮的藏品。連一些博物館藏品及高端拍品斷代都存疑,多年來高價成交的拍品,除了傳承幾十年的歷史外,還有資本運作的因素,不能反應市場價格,也不是斷代可靠的保證。

由於窯址不清楚,傳承有序的哥瓷可斷為南宋、元或明,有時根據器型,有時根據釉色開片,並無廣為接受的標準。多半看“專家”的心情。為回答這個問題,又翻閱了過去二十年國際大拍市場的成交哥窯記錄,斷代多為宋元明,器型多為小件,都有開片,但半數以上僅有鐵線而無金絲,起碼三分之一沒有紫口鐵足,釉色有天青、米黃不等。高價成交品變異如此之大,說明標準不一,認識不同,無規律可循。

明清官窯仿哥,特徵反而明確,有些甚至有款,這些應歸為明清瓷器市場,不屬於哥窯市場。

現今市場上見到的哥瓷,大多為近現代仿品,沒有市場,正常。有市場,可悲。

收藏多年,得老哥瓷一件。金絲鐵線,溫潤如玉,感覺很好,斷代不明。也沒有打算再入市場,偶爾把玩,聊勝於無。






卓然堂


高古瓷受文物法約束。真品又少。國內見過真品實物或瓷片的少之又少。市場很難起色。再加之專家之間又有不同意見。短時間內哥窯不會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