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隆慶《潮陽縣誌》主修林大春

明隆慶《潮陽縣誌》主修林大春

林大春(1523-1588),字井丹,號石洲。明代潮州府潮陽縣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歷任行人司行人、戶部主事、浙江提學、河南睢陳道僉事等職。林大春為官清正廉潔,視名利淡如水,47歲便回鄉隱居著述,可謂是官不顯赫但文名頗著,其主修《潮陽縣誌》成為傳世名志,被譽為明代潮州“後八俊”之一。

一、自幼苦學,才華出眾

明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三日,林大春出生於潮陽縣城一書香門第。他年幼時身體十分虛弱,但是天份頗高,聰慧過人,且勤奮好學,酷讀秦漢史籍,精通古文辭。林大春之子林克鳴撰《行狀》所載 “開口成文,咄咄出驚人語”。據說其父林員外去世後,林家家道衰落,但他仍堅持刻苦讀書,而且經常向鄰里借書學習,頗為感人。有一次,林大春在街上遇見一書攤,異常興奮,蹲著就在書攤前看書。可是因為沒錢買不起書,因此書攤老闆不耐煩,並且帶著諷刺問他這些書能看得懂嗎。林大春表示自己看得懂,並且可以一目觀七行,過目不忘。書攤老闆不信,便拿起《論語》與其打賭,如果林大春看完能背得出,願意以三折的價格把書賣給他,林大春接過書後真的背出了《論語》,書攤老闆異常驚訝,連連感嘆,最後送了他一套史書。

才華出眾的林大春在縣學考試中屢屢奪冠,嘉靖十九年(1540),17歲的林大春作為博士弟子員參加考試,都獲“高等”。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舉人,被督學林雲同召入南海五經館深造,雖然與其共同學習的都是當時嶺南學業優秀者,不過林大春依舊在考試中名列前茅。之後林大春兩度赴京趕考,卻都落第,但是他並未因此而放棄。嘉靖二十九年(1550),林大春第三次上京考試。廷試時,分讀卷官都諫張侃“得其文奇之”,對林大春的文章十分推崇,將其上薦給首輔嚴嵩。嚴嵩得其文後也頗為讚賞,但認為其文體似漢,不敢薦於皇上,因此林大春只能委屈獲得三甲進士。

二、為官清廉,文韜武略

林大春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是個有骨氣的書生。明嘉靖年間,首輔嚴嵩權傾一時,朝廷上下諸多大臣都依附嚴嵩,並盡力討好和巴結他。但是初登進士的林大春卻不同於其他人,嚴嵩在看到林大春文章之後對其讚賞有加,欲招致於門下,並許以高官,派人上門去請林大春,可卻遭到他的回絕:“某才疏學淺,恐有誤大人重付,尚望另擇良才。”最後導致嚴嵩很不高興,只授予其行人司行人一小官職。

步入仕途的林大春不趨炎附勢,做人操守高潔,為官清廉。在授任行人司行人後奉命出使秦中賜祭葬藩王,隨後又出使泉南賜葬侍郎張嶽,受賜者皆向他饋贈金帛,但都遭到了回絕,其清廉剛正可見一斑。在任上林大春不僅不依附於權貴,執法時也不避權貴,在河南睢陽陳州道僉事任上,將首輔高拱的犯法門徒按律斬殺,高拱不悅,最後藉故將他撤職。

科舉出身的林大春不但文筆了得,為官清正,而且能文善武。嘉靖四十二年(1563),林大春的母親逝世,他按例回潮陽服喪。恰逢途徑贛南時遇見賊寇圍城,當地百姓請求林大春指揮守禦,最後在他的指揮下使危城得救。《贛州府志》也載“奮戰數日,寇敗退,民皆頌大春之德”。回到潮陽以後,又遇倭寇從海門登陸圍攻潮陽縣城,林大春戴孝協助潮陽知縣郭夢得一起招募壯士,堅守縣城40余天,最終擊退倭寇的入侵。可見,林大春既是一代文人學士,又有武功戰績,可謂是文韜武略之才。

三、棄仕歸隱,主修縣誌

林大春不願意趨附於權勢,待人正直、為官清廉。但其時的官場卻是權貴把權,結黨營私,林大春也難於施展其才華。打拼多年的他也看透了官場的黑暗,看透了權貴們互助傾軋的嚴酷,心中早有棄仕歸隱之心。隆慶四年(1570),47歲的林大春罷官歸家,從此家居18年,潛心著述。

隆慶三年(1569),時任潮陽知縣黃一龍決定修志,遂後於隆慶五年(1571)聘請林大春為主編,他欣然接受。主修縣誌期間,林大春堅持以嚴謹治史學風總纂該志,志中選取資料堅持三大原則:史籍、文物舊跡、親聞考證。選取內容皆有依據,決不憑主觀臆測、牽強附會。全書分建置沿革、縣事二紀,職官、選舉、恩命三表,輿地、民賦物產、風俗、官署、壇廟、文辭六志,名宦、鄉賢、烈女、流寓四傳,共十五卷。上限起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下限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上下歷經1780年。該志影響巨大,世人皆以為出自國史之筆,頗有《漢書》之風。知縣黃一龍為該志所作序言中說林大春是“鉅儒宿望,有良史才”;清順治《潮州府志》卷6林提學傳載“修《潮陽縣誌》,深得司馬氏之意”;中國地方誌學會學術委員、著名歷史研究員陳澤泓在其《嶺表志譚》一書中也提到“此志綱目謹嚴,採索無遺,當時言志者必提《潮陽縣誌》”。林大春所纂《潮陽縣誌》可謂是一部上乘的地方誌書,對後世影響深遠,也是現存最早的《潮陽縣誌》,對今天研究潮陽曆史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

歸隱故里18載,林大春著述頗豐,除《潮陽縣誌》外,還留有《井丹詩文集》、《瑤草編》等著述。

萬曆十六年(1588),林大春逝世,終年6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