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哈佛劍橋的學生努力辛苦程度可否與高考考生相比?

中國上哈佛劍橋的學生努力辛苦程度可否與高考考生相比?

中國上哈佛劍橋的學生是一個很小的群體,拿來和高考考生比較私以為不妥。我姑且把問題理解成如下:

中國上國外名校(如:美國Top30)的學生努力辛苦程度可否與考上211、985的高考考生相比?

問題定義完畢了,以下是答案:

先自我介紹,目前哈佛本科大三狗,沒有財力特別雄厚的爹媽所以拿著學校的助學金順便在校園裡做個科研打個工啥的。高三的時候也參加了高考,雖沒有特別系統的複習,但是對於高三備考的大致情況還是有一定了解,最後踩著港大在內地大規模擴招的春風混到了一個理學士的錄取。對於美國那邊的申請比較瞭解,國內高考的話由於是在一線城市考的,相對容易一些,如果對這方面地域差異有所低估還請樓主包涵。

中國上哈佛劍橋的學生努力辛苦程度可否與高考考生相比?

對於上國外名校和國內高考的辛苦程度而言,我想說兩者基本程度相當,但是性質不同。國內高考的篩選邏輯和申請國外大學的邏輯,尤其是美國本申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我個人理解是,高考的內涵是大家做同樣一件事,誰做的最好誰就贏了;而國外申請的內涵是,大家在一定的標準化程序之外可以選擇做自己的事,誰做的最有趣,最彰顯個性,誰就贏了。所以申請上國外名校的同學可能不會在課業上像211、985高考黨那樣,對於每一道題每一個點都仔細琢磨,這樣可能就給了題主“悠哉悠哉”的感覺,但是他們其實也在不同的方面努力。拋開別的不談,申請國外學校的同學也要參加自己的一套標準化考試。以美國申請為例,申請美國Top30一般都要考託福和SAT,而且現在隨著出國人數增多,分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012年的時候大概Top30一般水平就已經是TOEFL105+甚至110+,SAT2200+,如今2300+遍地開花,感謝老媽早生我幾年),而這個分數絕對不是那麼好考的。題主眼裡悠哉悠哉的同學們要是到了中國大學靠著TOEFL SAT的底子考四六級,絕對是秒殺的。作為英語非母語的同學,要準備這兩項考試難度其實並不低。除此之外,美國本科申請還會要求許多課外活動、撰寫有趣的申請文書,這些都要求申請者平衡好學校課業和課外內容,這些事情會對申請者的獨立性有很高的要求(不包括中介包辦黨)。這樣的話就又在學業、活動之外滋生出了新的挑戰。而且出國申請的不確定性比高考更大,申請過程受的煎熬一點不比高考備考少。所以說高考和出國兩者各有辛苦,性質不同。

接下來回答樓主所說的“進入國外名校財力努力哪個重要”的問題。對於出國上名校而言,假如討論的是美國的話,那麼我覺得財力和努力都是很重要的。當然財力不是指什麼家財萬貫富可敵國之類的財力,我只是覺得一般能夠申請到國外名校的同學家境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殷實的。財力對於申請結果的作用並不是直接的,很多時候財力的作用在於它可以間接影響到申請人的軟實力。要做美國申請需要的課外活動總體上需要消耗一定的社會資源和時間精力,這些資源和精力一般都是在比較殷實的家庭才會更容易獲得的。而且我一直都覺得環境決定眼界,平臺決定機遇,很多準備過程、申請過程中的關鍵選擇也是和家庭背景、社會背景對一個人的影響息息相關的。就算完全拋開軟實力的影響來說,要想申請美國的大學,飛香港考SAT的機票錢家裡總得負擔得起吧?所以出國上名校在財力上的門檻肯定是相對較高的。但是,非要在財力和努力之間做出一個重要性的比較,我個人覺得不妥當。財力過了一定的門檻之後,可以給申請者足夠的軟實力和經濟條件來做出優秀的申請;再過了一定門檻之後,也許可以讓申請者自費留學,不用擔心問學校要助學金的問題;過了這兩個門檻之後財力的作用就沒那麼大了,除非你是潘石屹。(我個人大概處在頭兩個門檻之間。)

最後來討論一下題主提到的三個同學:

有高中同學,轉戶口澳門,重本水平,在那已保送清華:這個好像和出國高考都沒什麼太大關係

有初中同學,初中開始準備,當我們還在高考中掙扎時,已錄取牛津:初中開始準備,人家是那個時候就開始辛苦的,準備充分有的放矢。不能因為你在高考中的掙扎就否定他人的辛苦。

還有高中朋友,平日無心學習,終日享樂,但財力雄厚,畢業時發現已去加州大學:加州大學校區很多啊。。。伯克利、洛杉磯的綜合學術是最好的兩所,有點好奇你的同學去的是哪所。

以上僅屬於個人觀點,由於只瞭解美國申請(英國只申請過劍橋),所以拋磚引玉。

中國上哈佛劍橋的學生努力辛苦程度可否與高考考生相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