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班級難道就這麼冷漠嗎?


我認為這是看人的一個問題,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確實,大學時期我基本上只和我的室友和少數幾個同樣有健身需求的人來往,一個學期過去有可能我和其他人(指非這個群體的人)說過的話都不超過十句。我認為這足以稱得上是孤僻了。

但是仔細想來,我小學、初中和高中時的社交聯繫反而比大學時期還要糟糕許多,一個學校我叫得出名字說得上話的不超過三個人。這麼說大學時期的班級反而對我要友善許多。但是比起原本對此的擔憂,現在我比較能夠接受自己的個性了,事實是“我的社交需求並沒有像其他外向的人那麼多。”,僅僅如此。

因此我想,比起說大學的班級冷漠,倒不如說大學生比初中生和高中生更顯得成熟了,大家都成為了成年人,比以前更懂得察言觀色,懂得將對方和自己的價值帶入到社交關係中來,更懂得去容納他人與自己迥異的個性和生活方式......當然,也更懂得趨利避害了。

不能說這是好是壞,只能說這是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罷了。

但是在這種事物的必然發展中,我能夠向題主提出的是一個更為積極的思考:

大多數人都變得成熟的當下,相較之下不成熟本身也可以是一種魅力;構成這個社會的大多數個體都有了成熟、包容的處世態度,也就意味著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成熟了,也更能夠接受和倡導多樣化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身處於其中的個體也就更顯得包容和溫柔了。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