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好一隻金毛幼犬?

用戶5547788937


今天我想為大家簡單的講一講金毛的養護小知識,金毛犬很多人都知道它,金毛給人一種憨厚可愛,聰明伶俐,的感覺,金毛在早期是累了捕獵而被人類馴養,金毛的游泳能力和奔跑能力非常的強,而且它的智商是在寵物狗中排名第四,現在大多數被作為導盲犬,對孩子也十分友善,非常有耐心



各位狗主人,如果你們在準備飼養一隻金毛幼犬時,一定要做好以下準備,要定期帶金毛幼犬注射疫苗,且疾病的防控也是非常費心的一件事情


由於金毛寶寶還小,所以還不會懂得如何在一個地方上廁所,所以狗主人要有耐心和細心,每天跟著它後面,來清理它的排洩物,同時要慢慢的培養和訓練它,讓它懂得在一個地方排洩,而不能隨地大小便


飼養金毛的過程中,最讓人費心的就是它的毛,它的毛需要每天整理,而且,要經常對它的毛髮進行修剪


太陽金毛獵犬之前你要想清楚一件事情,就是你是否願意和你的狗狗幸福的過一輩子,以及你是否願意狗狗把它的屎尿弄到你的被子上和衣服上,即使這樣你也願意跟它過幾十年,金毛犬的壽命一般在10到15年左右,如果你要養一隻金毛,你就要擔負起這十幾年的責任


金毛幼犬的肚子裡經常會有寄生蟲,所以我們要定期的給它做一些體內和體外驅蟲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為大家總結了在飼養金毛幼犬時應該做好的心理準備,歡迎大家對我的文章進行點評,如果你對文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柴犬charmy


如果你有幸能夠飼養一隻金毛犬,那可真的要祝賀你了,你的生活將開始豐富起來。但對於新手小白來說,想要照顧好剛接回家的小金毛犬確實是件比較棘手的問題。不過你也別擔心,按照下面的幾點注意事項認真學習,你也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鏟屎官呢!

那麼我們該如何照顧一隻金毛幼犬呢?

1、通常情況下小金毛犬剛帶回家中會因為對周圍環境的陌生而感到恐慌不安,這時候主人最好提前準備一個籠子,用墊子或者舊衣服鋪在裡面,好讓它在裡面休息。可能會有幾天適應階段,這個時候狗狗會哼唧哼唧的叫個不停,主人也可以準備一個毛絨玩具放在裡面陪它玩耍作伴。

2、在餵食方面要注意:(1)要保證少食多餐。因為小狗狗對吃飽這個問題毫無概念,一次不宜進食過多,鏟屎官需要嚴格控制好每次的進食量,以保障小狗狗身體健康。(2)不能飲用牛奶。應選用幼犬專用奶粉或者羊奶來餵食小狗狗,牛奶會導致小狗狗出現拉稀。在斷奶之後,選用幼犬專用狗糧餵食記得提前用溫水泡開,切記也要控制好進食量反正小狗狗脹肚子。(3)及時補鈣、補充維生素,狗狗長期進食一種品牌的狗糧有時營養會跟不上,小夥伴可以準備一些營養膏再搭配餵食。



3、不能洗澡,即使它身上再臭也是不行的,這時候洗澡狗狗最易生病。實在受不了的可以用熱毛巾幫它擦一下,記得要保暖。


4、在狗狗熟悉家庭環境之後就可以考慮帶狗狗去醫院打預防針了。預防針能夠提高狗狗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發生,記得要按時去注射呦!

5、即使注射了疫苗主人也是不能帶狗狗出門玩耍的。外面的病菌特別的多,加上如果狗狗體質較差,還是會有患病的風險的。建議狗狗在八個月後再考慮出門。


6、在狗狗和主人關係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就可以訓練狗狗去定點上廁所了。可以採用食物引導來輔助訓練,切記這個過程中不要出現情緒化表現,多些耐心教育,金毛還是比較好訓練的。

7、除了正常的訓練,主人平時還要多花時間陪它玩耍。既能培養主任和狗狗之間感情,也能通過玩耍運動來增強狗狗自身抵抗力。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如果你也喜歡萌寵,可以關注我們互相討論的喲!


我和寵物的故事


首先,你需要確定你有沒有條件養:

1.成年金毛躺下就是兩平米,廁所1.5平米,餵食區域1平米,你房子夠大麼?

2.金毛都有髖關節遺傳疾病,不建議三樓以上樓梯房,你家是電梯房麼?

3.金毛要毛色好看,需要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有的時候三文魚、牛油果有很好的提亮毛色的效果,一月1500以上伙食費,你承擔的起麼?

4.金毛需要天天梳毛、兩週到一個月洗澡一次,你有這個耐心麼?

5.金毛是巡迴犬,需要較大運動量,我以前養的時候需要早晚騎自行車,各遛一次一小時,你有這個時間麼?

上述五條都滿足了,再養;否則堅持不下去就遺棄是非常惡劣的行為。

好了,後續是養金毛的關鍵點:

1.疫苗必須注射,為了你以後省錢,也為了狗的健康;

2.狗證必須辦,合法合規很重要;

3.出門牽狗繩必須用,為了它和別人的安全;

4.好的生活習慣要培養:

a、定地點定時間吃飯,一進家門就要開始培養

b、定點排洩,可以2-3月齡開始訓練

c、消除護食的天性,避免家人以外被咬

d、做拒絕他人食物、禁止撲人的訓練,為了它和你的錢包安全

e、各種服從指令訓練

金毛服從性很好,不太難訓練。

最後,提醒兩點:

一、小金毛6~8個月會經歷尷尬期,那時候又像猴子又像驢,要忍耐;

二、疫苗沒有打完前,建議減少外出,避免不幸被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