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瞞天過海,妙計頻出,在敵軍圍觀中撤退成功

南北朝時期,戰亂頻仍,英雄輩出。都是冷兵器,除去人數、 武器和軍隊素質等,統帥的作戰意志和謀略也是勝負的決定因素之一。名將之所以能成為名將,除去作戰勇敢,更重要的就是排兵佈陣和凝聚軍心。南北朝,中原大地一片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可英雄也燦如星河,不可勝數,比如慕容恪、慕容垂、謝艾、檀道濟等。本文就來講一下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一次作戰的故事,從中可以窺探名將風采。

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瞞天過海,妙計頻出,在敵軍圍觀中撤退成功

公元430年,劉義隆出師北伐,任命檀道濟總都督各路軍事。戰事剛開始順風順水,二十多天裡和北魏軍戰了三十多場,場場獲勝,對手將領長孫道生和叔孫建都被打得狼狽不堪。可好漢架不住人多,長孫道生和叔孫建單打獨鬥打不過檀道濟,就打起了配合。宋軍有一次正在和長孫道生大戰,叔孫建就順勢一把火把宋軍的糧倉燒了。嚐到甜頭後,他們倆就開始相互掩護,檀道濟來打一個,另一個就騷擾,這樣一來檀道濟就受不了了,被拴在了歷城。

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瞞天過海,妙計頻出,在敵軍圍觀中撤退成功

期間傳來了前線重鎮滑臺失守,檀道濟前進就沒有了落腳點,又加上糧食真的不多了,只有回頭撤到袞州。這種尷尬局面檀道濟感覺到了,他手下的士兵也感覺到了,部分士兵就覺得此次凶多吉少,不如早點投降,說不準既能保住腦袋,還可能因投降早而立功當官呢。將軍的最怕士兵叛逃,影響軍心,還會洩露情報。叛逃的宋軍剛到叔孫建的軍營就告訴了他們宋軍已經快沒有糧食,撐不了多久了。於是,叔孫建就派大軍,想把檀道濟圍住,餓死他。

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瞞天過海,妙計頻出,在敵軍圍觀中撤退成功

名將果然是名將,面對如此棘手的局面,檀道濟採取了非常之法。檀道濟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心腹大將們聽到命令都蒙了,這後有北魏大軍圍追堵截,自己還缺糧,不加快逃走,原地休息不是找死麼?可將軍命令不敢不聽,只得停下休息。當天晚上,檀道濟忽然把心腹戰將召集到帥營,他把自己的想法給他們通了一下氣,大家聽後無不心悅誠服。只見不一會兒,檀道濟親自帶領一批管糧的兵士在一個營寨裡查點糧食。一些兵士手裡拿著竹籌唱著計數,聲音很高,也很明快,而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運作輕盈幹練。宋軍看到有那麼多白米,心都安定了。

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瞞天過海,妙計頻出,在敵軍圍觀中撤退成功

魏軍在宋營有不少探子,他們自以為無人注意,偷偷地向營裡望,只見一堆堆米袋都滿滿的,從袋子裡倒出的米也白白的。他們就立即回去高興的報告主帥,以為獲得了對手重大情報。叔孫建得到檀道濟糧食滿滿的情報,頓起疑心,以為前面來告密的宋兵是詐降,就把投降的宋兵殺了。其實,他中計了,檀道濟在營裡量的並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蓋著少量白米罷了。

第二天,檀道濟命令士兵穿上重甲,自己也披上白袍坐上戰車,大模大樣地從大路上悠閒自在的撤退,還引來了大批魏軍觀看。檀道濟平時很是穩重,今天卻如此招搖,叔孫建認為一定有埋伏,就命令士兵不得主動出擊。就這樣,檀道濟大搖大擺的撤回了袞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