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節:感恩有你 51歲一線護士,為500多名早產兒建立生命通道

壟上尋醫問藥訊(記者:邵婷 楊帆 通訊員:李韻熙)

“做臨床沒有那麼難,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想,事情就簡單得多。”30年如一日,這是一名年逾五十的兒科護士劉玉芬堅守崗位的秘訣。今年5月7日,在中華護理學會 “5·12”國際護士節慶祝大會上,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兒科護士劉玉芬被授予 “中華護理學會傑出護理工作者”稱號。

護士節:感恩有你  51歲一線護士,為500多名早產兒建立生命通道

普通人可能很難想象,一年100多箇中夜班、50多個節假日班,每日往返30公里,這些竟是51歲劉玉芬的工作時間表。1987年,劉玉芬畢業分配到了同濟醫院兒科,一紮根就是30多年。“在兒科輪轉過很多崗位,但是我還是更喜歡和新生兒在一起。”談起和新生兒科的不解之緣,劉玉芬顯得簡單平淡。兒科是醫院最累的幾個科室之一,兒科護士時常面臨家屬的不理解和責怪,工作強度、精神壓力自然更大。而新生兒寶寶由於不能有家屬陪伴,對護士工作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強的責任心、更耐心的溝通、更精準的技藝。“我動手能力強,有耐心,恰好適合護理新生兒。”

護士節:感恩有你  51歲一線護士,為500多名早產兒建立生命通道

初入兒科,搶救生命是一種本能

當劉玉芬第一次見到躺在溫箱裡的早產兒寶寶,內心瞬間就被震撼到了,擔憂與緊張油然而生:“我行麼,我能做好麼,我能幫助他們麼?”所有的思考還未有頭緒,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臨床經歷裡慢慢有了答案。

一次,一個被緊急送來的破傷風棄嬰,有頻繁抽搐的症狀。當時,她正在給另一個小寶寶日常護理,抬眼間,發現這個寶寶又抽搐了,她衝到患兒床邊,一個箭步的時間,孩子已經呼吸暫停、全身青紫。那一剎那,她來不及害怕,呼叫了醫生後,僅隔著一塊紗布立馬給孩子口對口做人工呼吸,輔助胸外按壓。搶救及時,孩子恢復了呼吸。

歷時很短,卻是一個由死到生的過程,作為初出茅廬的新人,除了看到生還的喜悅,更多的是緊張。“我當時腦袋一片空白,一切都是作為護士的本能去做的,寶寶恢復呼吸的那一瞬間,我突然很想哭,我強烈地感到一個小小生命的堅持,生命如此神奇,脆弱卻又美好,因為我的一口氣,她竟又活過來了。”

每一次驚心動魄的搶救,都讓劉玉芬更清晰護理這份神聖職業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作為一名護士,在救人時不僅要要投入激情,更重要的是有過硬的專業本領。

護士節:感恩有你  51歲一線護士,為500多名早產兒建立生命通道

打磨技術 她是新生兒護理的定海神針

在新生兒搶救中,新生兒氣管插管無疑是關鍵的一環。熟練掌握這項技術,能夠在危急關頭為新生兒贏得寶貴的營救時機。1995年,六個月身孕的劉玉芬不顧身體的不適,毅然加入了新生兒氣管插管術這項新技術的學習中。經過細心鑽研,憑藉較高的領悟力,她很快掌握了這一新技術,在臨床各項搶救操作中,通過和醫生的密切配合,完成了100多例新生兒氣管插管。

兒科總護士長葉天惠與劉玉芬共事30多年,她說,“年輕醫生值班最愛和她搭班,有她在就很踏實很安心,來同濟的都是急危重症,她不僅技術過硬,更難得的是她對病情有敏銳的觀察力。”一次,一名病情危急的早產兒需立即進行呼吸機輔助通氣,搶救迫在眉睫。已經交完班的她,立馬消毒了手回到患兒床邊,熟練地為小寶寶進行了氣管插管和呼吸機輔助通氣,患兒青紫的臉才開始泛紅。“劉玉芬老師是新生兒搶救的定海神針,有她在,心放的妥妥的。”

2004年,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逐漸應用於新生兒護理。相比於傳統的經外圍靜脈穿刺輸液或是經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做中心靜脈穿刺,由外周靜脈穿刺置管,合併症少,能長期保留,在提升新生兒安全的同時,極大減輕患兒痛苦,特別適合早產兒長期護理。

PICC置管是早產兒的生命線,當時,很多早產兒就因缺乏這條通路,過不了營養關和感染關。劉玉芬深知這條生命線的重要性,不斷地鑽研穿刺和維護技術,完善PICC操作規範和各項制度、流程,2006年,她終於獲得了認證的PICC資格證書,並完成了同濟醫院第一例新生兒PICC置管,目前經她手完成的,已達500多例,無一例嚴重併發症產生。

孕周最小的早產嬰26周,體重僅700g,孩子過早出生,面臨著“呼吸、營養、感染”三大難關,生命岌岌可危。面對弱小的生命,能幫助他的就是儘快建立靜脈通道,給予營養支持,但體重這麼低的新生兒在當時科室也屬少見,由於發育極不成熟,整個上肢只看得見一條細小的貴要靜脈,還要儘量減少對孩子不必要的外界刺激,可謂是難上加難。

可如果不採用PICC置管,寶寶根本無法完成靜脈治療,活下來的希望十分渺茫,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時,“讓我來試試!”劉玉芬冷靜、小心翼翼地嘗試,不到半個小時,小寶寶就被成功置入PICC導管。“生命通道打通了,小寶寶有救了!”劉玉芬和現場的醫護人員激動地落淚。南丁格爾曾說:護理工作是精細藝術中之最精細者。而劉玉芬,則用自己的專業態度和精湛的技藝將精細藝術發揮在工作的點滴中。

護士節:感恩有你  51歲一線護士,為500多名早產兒建立生命通道

在同事眼裡,劉玉芬的名字一直是同濟新生兒科心安的代名詞,她是新生兒病房的定海神針。2015年,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建立了新生兒科,急需新生兒護理專家,雖然每日上班通勤往返需2個小時,作為本可以“退居二線”的高年資主管護師的她,又主動請纓到新院區工作。新生兒護理工作量大、任務艱鉅,她卻主動要求上夜班。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護理工作量讓年輕人都吃不消,更何況是年逾半百的人。面對大家的擔心,她安慰說,我底子好,沒問題,一晃四年過去,劉玉芬手把手在新院區又帶出了新學生,為無數新生兒和家庭帶來了希望。

她言語不多,對病人卻笑容燦爛,對家屬卻耐心有禮, 51歲的劉玉芬仍然選擇做一名責任護士,每日守護著弱小的新生兒。 “我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最有耐心護理新生命,為寶寶們做好每一件小事,再苦再累,我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