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拋荒日益嚴重,很多村莊的土地大面積荒蕪,怎麼改變這種現狀?

良民在農村


我不知道你在哪裡看到土地荒蕪,我們這裡不要說土地荒蕪,你出的價格低了別人就不會把地租給你種,你要是山區,交通不便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我還真不知道

你可以看看我發的視頻,都是我們這邊真實的事情,前幾年一千元一畝,現在大塊承包還是一千,小塊地五六百。

首先說明我們這裡是平原,種地應該比山區方便不少,因為現在每家每戶小塊耕種已經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我們這邊正提倡扶持種地大戶,讓不會種地的,不懂種地的把土地出讓該有經驗有技術的人去種,最後給大型農機耕種創造條件。

所以我敢說,我們這裡永遠不會看到土地荒蕪的現象,你說的只能代表一小部分,不代表大家。


鄉村齊哥


農村土地被撂荒,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開放近30年,糧食價格基本沒有變化,導致農民種糧虧損,失去了種糧的積極性。

改革開放近30來,人均收入增加了15-20倍,很多產品價格漲了不止10倍,有的甚至數十倍,可是糧食價格卻基本沒有變化,農民種糧虧損,所以很多農民都去打工了,導致土地被撂荒。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大幅度進口國外糧食,尤其是很多低價的轉基因糧食,使國內本來低落的糧食市場更加雪上加霜。

雖然低糧價確保了國家副食品,包括魚肉蛋奶的低價格,壓制了居民物價指數CPI,但是由於過分依賴國外進口糧食,尤其是低價的轉基因糧食,很容易影響國家的糧食和食品安全。

建議國家減少糧食進口配額,提高國產優質糧食價格,提高農民種糧收益,提高種糧積極性,徹底避免土地被撂荒現象。


紅茶邸


中國第一產業是農業,糧食關乎國家安全,國無糧則不穩。所以,種地種糧不是一個經濟帳就可以算得清的。一個人囗大國靠進口糧食過日子,就等於把脖子放在別人手裡被人掐住,隨時危機你的生命。

所以,土地荒蕪不僅僅是農民的事,更是國家的事,國家糧食安全的事。

現在的中國,農民是一個最弱勢的群體,而弱勢群體想要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最有效的是組織起來,只有組織起來,才能改變農民的現狀。

而走集體主義制度是組織起來的最好形式。

農村最大的資源是土地,土地最好的利用是種植。中國最缺的種植是生態農業,有機農產品,有機農產品是最高附加值的農業種植,中國現在不缺消費高附加值有機農產品的消費群體。而有機農業需要長遠規劃,需合理穩定的佈局,需要政府的組織,集體耕種的形式。

將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主義的形式,有一部分從事有機農業種植,剩下的富裕勞動力,集體組織,針對性培訓,或者集體組織務工,或者集辦企業辦公司。

現在不只是農業出現了問題,中國的企業也出現了危機。人力資源的不穩定,招工難,培訓熟練難,培養好了穩定難,天天招工,天天培訓,天天辭職,天天缺熟練技工,這已經是企業的常態。這個現象,大大增加了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減少了務工人員的收入。如果農村以集體的形式組織務工,會為企業解決人力資源問題,減少企業培訓成本,提高員工維權能力,提高員工收入。以集體的形式,穩定的員工結構辦企業、搞公司,一定會事半功倍,同樣條件下做啥啥成。

農民實行集體組織起來以後,根據能力配置適當的崗位,與有機農民生產相互結合,實行有組織的輪崗,有限度的合理的收入平衡,減少差距,掌握公平。加大集體積累,為農民提供集體保障(從物質,生活,健康,到精神,維權),讓參與集體的農民享受到集體的優越感。

弱勢群體,只有組織起來,加強紀律性,才能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而集體主義制度是農村改變現狀,最好的方式。

農業的問題,不僅是農民的問題,更是國家的問題。要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需要政府的引導,有效的組織,思想的統一,大家的認可。需要有愛心、有能力、有事業心的帶頭人,統一從一般的農民群眾開始。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

正確的路線確定以後,幹部是決定的因素!




靜遠


1.如果你種一畝地生產糧食,完全請人,8-9小時工作制。產出的糧食全部出售,結果你會發現正常情況下,你要倒貼至少300元。不信你試試。種蔬菜要技術,也有風險,太遠的土地不方便種蔬菜。

2.計劃經濟時代被美國封鎖,種糧食可以掙錢,但是糧食價格是不允許你隨便訂的。

3.現在世界糧食開放(對我們糧食生產也有先擊垮,後壟斷的危險),美國機械化生產成本比你低的多,你也只能賣那個“虧本價”。

所以拋荒土地,不能一味責備農民!

如何解決?老百姓決定不了,決定權在一群不種地的專家手裡。就像電動車一樣


青山綠水邊依依雙生草


我是農民,對農村深有體會,以經50多歲了。現在的家村,把我們60和70後這一批種地的,成了最後一批人種地,為什麼象這樣說呢,這兩批人絕大多數都只有一個孩子,其子女多數都上大學參加了工作。因只有一個子女,負擔比較輕,而農村人有一種思想,自已這輩子以經這樣了,絕不能讓孩子走自已的老路種田,因為種田是沒什麼出路的,所以出去的孩子很多。這些孩子不會回農村種田了。剩下沒考學出去的,有的學了技術工種,沒學技術的在外打工也混的比農村好,況且孩子們都沒種過田,農活技術操作,作物的播種,生長病蟲害的管理都不懂,長期沒幹過農活體質也跟不來,體力活是要從小煅練的,在農村種田沒多大收入,加上現在生活水平提高,這批人也不會回農村種地了。我們那個時候都是邊種田抽農閒時節在外面搞點富業,才勉強供完孩子讀完大學。可以武斷的說屬於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老了種不了田時,基本沒人種田了。

現在的情況下城鄉貧富在不斷加大,出去打工的不在回農村,所空置的田地承包給大戶,他們種糧食也不賺錢,產量沒有小戶產量高,生長管理期間是機械操作不了的,所以不得不出錢請人打工,這就增加了成本,特別是我們水田和早田各半區,猶其請人工的成本更高,這裡的承包大戶幾百畝或千畝大產根本賺不了錢,每到投生產就找銀行貸款的,無能怎樣種就是沒小戶產量高,沒高產哪來收入。我說的是我們平原還好一點,如果是丘陵和山區的梯田水田,那是機械操作不了的,特別是收糧食時你非得肩挑背扛的才能運回來。

鑑於此我個人發表一個想法,除非國家給農民工新制,按現在的生活水平標準,按勞動力每月不得低於2千五,如果低於這個數可以說沒人回農村種田,做一個比較,同樣是兩夫妻一對在外打工,一對在家務農,打工的兩口子的工資合起來,怎麼都是七到八千有的更多(指每月),一年收入就是八,九,十萬不等。而在家種田的夫妻就不同了,二人合計每月5千元,還有田裡投資,還要交水田的抽水費和早田的計量水費還有組級的共同生產費(我們這有,不知別處有沒)。農村閒時多,又是露天作業,下雨天串串門啥的開支就大,張三李四家紅白喜事禮金都不少,特別買的鞭炮浪費的錢不少。在外打工的就免去了不少。所以在家種田的,一年下來風調雨順的,保住國家發的每月5千就不錯了,如果沒有其它弦利給農民,不信大家往後看,肯定的留不住農民種田,因為農民心中也有一本帳會算,不是嗎


文生雲1


農村土地被撂拋荒的原因有很多,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原因是:種田收益太低,而且有可能一年下來還虧損,農民已經無法從田地獲得利益,不能養家餬口,何談積極性呢?



其實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去打工呢?

改革開放以來,糧食價格基本沒有變化,但是其他各行各業都有人均收入都有很大提升,其他物品價格也是瘋一樣增長,房價漲的更是高不可攀。可是糧食價格不變化,導致農民種糧虧損,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所以很多農民都去打工了,導致土地被撂荒。



中國是靠著農業發家的一個國家,所以種地的事是大事,國家要儘快拿出可行的措施:

  • 出臺惠農政策,讓農民願耕種。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在保證農民土地權益的同時鼓勵土地流轉經營,讓想種、願種者和有種植能力的人集中連片耕種土地。


  • 提高農產品價格,使農民能獲利。農產品價格高低直接關係到農民的投入成本和收入高低。因此,要加強農資價格監管,加強農資儲備、調運,打擊農資亂漲價;要加強對農產品價格保護,指導和培育優質農產品,加強農業市場信息服務。


  • 引薦科學技術,讓農民種出自信。培養具備某項專業技能或一定的科學知識,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的農村實用人才,讓種田效果更顯著。


  • 以上問題解決了,就要加強監管,使土地更多地被耕種。對徵而不用、閒置土地的責任單位,收取一定的土地閒置費;對超過規定時間仍未使用的,依據相關法規予以收回。


村頭種菜老衛


農村拋荒表面看是問題,深層次看不是問題,現在吃,穿改革開放以後早己不用靠天吃飯一己經靠資本市場運作吃飯,發達國家以他們豐富的農產品向中國出口換取中國康價的勞動力:造橋,造房:造珞,美國也正等待中國實際豐富的出口改變它們的現狀:他們發達的農業生產正在等待巨大的中國市場消費一中國農民由於長期封閉保守文化落後一對於資本與勞動力的運作潛力還很大很大,只知外國資本剝削有罪,不知剝削有功,所以找不到土地的出路,他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房子拆了造,造完再拆,最後發覺解決拋荒有個好辦法,全國造房抄房用大躍進方法抄房一至今還在怪圈裡排回認為農民會放棄自己的住地進城買房城市裡人會賣掉房子到鄉下葉落歸根:孤獨終老。


翁世昌


中國經濟確實得到了發展,不容置疑,但以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的農村,變得讓人擔心!青壯年農民棄耕入城務工,留下農幼病殘在家,不少農民吃糧別說自給自足,不少地方出現過半農民買糧食吃,這種現象日趨嚴重。不過,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並沒引起重視,繼續發展下去,國家一有大戰事,沒開戰就會自亂,社稷江山危機重重。希望上層政府:

①加大農村水利、交通、環境建設。

②免費提供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

③農民入城務工,必須設定條件:年齡不超(40歲)、學歷(大中專)、技術證。

④在家務農的用電、醫療費用全免。

⑤農民種的糧食,除自已吃的,政府全收,恢復農村糧所。

⑥調整農村扶貧辦法,只有天災人禍才享受,不要扶一批懶漢。


田野15874


農村土地荒蕪,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種田產生的經濟效益太低,搞不到錢;種數十畝田的收益,比不上在外打兩個月工的收入,這也導致了青壯年勞動力的外流,農田荒蕪。

有人說,提高農產品價格,這個辦法可行性不大;從中國加入WTO的時候,農產品價格就需要和國際接軌,這也就導致糧食價格不會有大的變化。

可做參考的兩種方案如下:

第一是確實不願意種田的地區,把農田整合到集體或各人,集中種植,國家政策上可予以相應的支持。

第二可採用科學種田,推廣新型經濟作物,高價高產經濟作物,提高農田單位經濟輸出比;國家可讓農機站給予種植戶技術支持或輔助。



闔士佬


適當的撂荒一部分難以使用機械設備的土地是正常的,也符合我們國家當今的發展趨勢,但是這個問題太膚淺了,我們國家的農業出現的問題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而且非常的嚴峻,因為我們的農業正在走向一條絕路,後繼無人,我是一個八零後的農民,我們一起長大的同學朋友都沒有準備讓自己的孩子從事農業的打算,原因是什麼我想我們大家心裡都明白,農民都傷心💔了甚至絕望了,農村也在萎縮甚至荒蕪,這種現象對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國家來說簡直就是太可怕了,都不敢去想像,我們將來要是缺了糧食我們的國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無論我們人類發展到哪一步,都不要忘了我們的祖先留下的那就話,民以食為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