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股民寧可自己大幅虧損也不願將錢交給機構操作?

江南獨狼999


如果有專業的機構,每年可以穩定給股民6%以上的收益,肯定有大把的資金找他們合作,但是A股市場裡的機構大部分和股民的水平差不多,2018年股民人均損失10萬,公私募掌管的基金虧損也是在30%左右,更有的基金虧損超過了50%,也就是說就算熊市來臨了,機構也不會賺到錢。

而歐美成熟市場,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投行們相互競爭為了獲取更多客戶,就會注重投資業績,注重道德問題,這和國內的基金盈虧都要收管理費不一樣,反而基金經理們就算虧錢了也無需承擔責任,反而照樣年薪百萬,並且還可以再次發行基金,導致國內機構存在信任危機。


股民自己虧損也不將錢交給機構有三大理由

1,相信自己

大多數股民認為自己有能力在股市賺到錢,並且認為需要自己去嘗試投資,學習和鍛鍊才能成長,導致大部分股民寧願自己盈虧也不願意把錢交給別人理財,雖然大部分人最後虧損了,但是隻是後悔進入了股市,沒有後悔當初沒把資金給機構操作。

2,道德風險

部分機構把投資者的資金拿來做接盤行為,並不是考慮讓股民賺錢,而是和上市公司合作或者和一些遊資合作進行高位接盤的操作,導致股民的資金投入後一直處在虧損中,而這些機構仍然可以獲取到手續費與合作後的不法利潤,讓投資者對機構的信任度降低。

3,水平問題

很多機構雖然很專業,但是業績水平很一般,牛市來臨利潤比股民低,熊市到來虧損僅僅比股民減少,導致牛熊市一樣是有賺有虧,變成讓這些機構投資反正一樣的結果,股民還不如自己來理財可能還有更大的機會。

總之,國內股市要讓後期股民都轉向投資機構,然後機構來理財的路還很漫長,當信任感不能建立,當機構不能持續創造穩定收益前,沒有多少人是願意拿資金給機構理財的。


感謝點贊並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給你一個靠譜的回答,股民為何不願買基金,而自己操作!

股票市場有很多雷,比如以前的重慶啤酒,都10個跌停以上,當沒有資金去撬板,那麼股價還會跌10個跌停,那麼誰可能動用資金去撬板呢?那就是大股東和基金協商了,一般大股東會補貼基金的撬板的損失,而基金收到雄厚的補償,當然虧損的是基民承擔!

等於你的錢被基金挪用去幫大股東撬板,損失你來扛,補償基金私吞,買基金不是冤大頭了麼?

所以寧可自己操作,不買基金!是完全正確的。



清請情感


林子大了,自然什麼鳥都有。

有股民不願交錢給機構操作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原因麼,大概有如下幾點。

1、老子天下無敵。這些股民往往是新入市的股民,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零經驗。他們以為炒股不過是很簡單的事情,和賭博差不多嘛,要麼漲,要麼跌,誰還不會買呢?於是乎,不問緣由地買入順眼的股票,一時可能靠運氣賺了點錢,但長期下來底褲都跌沒了。

2、機構良莠不齊。正如我們股市中有牛氣沖天和跌跌不休的股票一樣,機構也有績優和績差機構。股民要選中績優機構和買到牛股的難度其實差不多。目前市面上基金數量比股票數量還多,要買到好基金談何容易?既然都差不多,何不自己操作呢?即使虧了,還賺了經驗學習到不少!

3、盈虧無所謂,老子純粹手癢。有些二代閒得慌,一時找不到事情打發時間,搞點閒錢炒炒股極為正常。盈利了麼,自然體現自己智商高啊,虧了麼,沒事,反正老子有錢。而且鼠標點撥間的漲跌的快感在別的地方萬萬體會不到。於是乎。。。

反正寧願自己操作的理由可以有千百種,就如人生百態,見怪便不怪了。

關注瞭解更多財經觀點。

浮沉市


  這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比如上市機制不行,導致很多公司上市就是為了圈錢,讓股東變得富有,而非是為了融資發展公司。久而久之,人們更願意相信它是一個賭場,而非服務於實體經濟。

  如出去旅遊的話就會發現,國人的疑性太重。這可能是歷史遺留原因,比如什麼三十六計啊,什麼是陰謀詭計啊……不願相信外人,更多相信的是手機,因為相信手機不會騙人(然而騙人的資訊太多了)。而不像他國遊客更願意相信當地的人,向當地人尋求幫助——旅遊的是人,不是手機啊!

  不過在國內騙子也實在太多,特別是十幾二十年前,滿大街都是騙子,包括社會上的騙子,也包括金融機構上的騙子等等,以致人們不太願意相信他人,不是有一句俗話說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一旦疑心太重,他就不願意相信機構,也就自己操作股票了。可股票的上漲和下跌是由多因素決定,對普通大眾來說不具備有專業的知識和相應的時間去關注資訊,從而導致在操作的時候被技術迷惑,比如太相信技術從而追漲殺跌。

  可也因為這樣的股民大量存在,造就了A股的賭場特性,從而以致基金機構等有心無力,比如即使價值投資也無法獲利,因為股票確實沒漲啊,哪怕企業再好。結果可想而知,基金機構等為了短期業績,也成為了炒作中的一員,那麼如果大家都炒作,股市的穩定性就更不復存在了,形成了惡性循環。

  雖然基金的虧損幅度可能會較小,畢竟基金經理有專業的知識和足夠的時間分析資訊,以及有敏銳的直覺。但一旦出現不理想,人們就會把這種不理想放大,比如虧損10%,按照國人的思路那麼就會覺得基金有意而為之,畢竟那不是他的錢,是一種騙局,似乎虧損了100%。那麼在騙局面前,人們更願意相信自己,即使自己實際虧損50%也會感覺總比被套路被騙好。

  而一旦相信自己,那麼就會形成惡性循環,A股的散戶更多以致炒作性更大,最終造就瞭如今的結果——一旦有風吹草動人們就不惜一切後果的砍倉,不願意相信實體經濟也不理解實際經濟對股票的決定性作用。只唯恐自己是砍倉慢了,虧損更多了。

  然而炒股的心不滅,砍倉並不是為了逃離這個股市,而是過於自信,總相信自己能在低點接回來,但是沒有專業的知識和相應的分析能力,在最低點接回來基本是不可能的,這也就導致散戶越虧越多。

  當然,有的人可能會說基金機構自身不努力,導致人們不相信基金機構。它們為什麼不努力呢?因為市場不允許,如長期投資沒給基金持有人帶來較好的收益,那麼基金經理就會更換策略,從而追隨市場炒作特性,也就導致很多基金機構也是快進快出,成為炒作中的一員。

  如果我國有漫長的牛市,比如像美股一樣連續九年走牛,那麼相信再爛的基金,都會選擇長期性投資,都能賺大錢。

  可不能出現長牛的主要原因還是我國的散戶太多,並不理解真正意義上的投資,從而變相的成為投機,看中的不是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未來發展方向,而是盲目的短期操作,造就了A股的賭場特性。


三人聚眾


為什麼很多股民寧可自己炒股大幅度虧損也不願意將錢交給機構(基金)操作呢?妹兒覺得最大的願意就是低估了資本市場的殘酷性且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上南牆已回不了頭!



我是蘇妹兒一位11年投資經驗的理財師與你聊聊財經圈那點事!

我們查看中國股市個股走勢圖,你會發現絕大多數股票長期走勢都是不斷上行的,就連大盤走勢也是一樣,所以理論上整個中國股市的投資者都應該是賺錢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而事實上,中國股市的投資者或者說中小投資者絕大部分都是虧錢的。正所謂:七虧、兩平、一盈利!

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這不經引起了妹兒的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歸根到底妹兒認為:天朝股市最大的癥結就是自認為股神附體的腦殘二傻子投資者太多了!

天朝股市散戶機構比例接近8:2,這一比例在歐美成熟資本市場正好相反!更可怕的是:歐美國家人們普遍不相信銀行,更多人選擇股市、基金實現財富增值。在天朝正好相反,銀行成為安全的代名詞,股市則成為洪水猛獸!



每次股災都有投資者上天台,其實在妹兒看來天台應該更高一點。術業有專攻,股票本來就不是為普通人準備的理財工具。俗話說:年年韭菜年年割,你不賠錢妹兒賺啥錢! 哈哈哈~

希望能幫到你,有不明白的可以跟帖留言!


理財師蘇妹兒


看了一圈大家的回答,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更有很多是瞎扯,什麼大股東和基金協商,這是純粹的扯淡,本人說說股民不願意給機構操作的原因:


1.門檻低。炒股不復雜,很簡單,開個戶就可以。既然我也可以幹,為什麼要給你幹呢?把錢交給你,或多或少都不放心。其實門檻低背後的原因就是:不跟股民錯誤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2.機構也未必能穩贏。大家看看長生生物的大股東,康美藥業的大股東,康得新的大股東,基本上前十大股東都是機構吧。在地雷面前,機構也逃不過。2018年全民虧損,這給人的感覺是:機構也並不比自己強多少。如果籤合同,年年6%以上包賺,你看會不會交給機構。


3.情緒化。牛市的時候人人都是股神,都能賺;熊市的時候都虧。這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的標誌,怎麼說也才30年曆史,所以散戶主導的市場是當下的特徵,這時候就去散戶化,未必能成功!再過50年,可能就不是現在這副模樣了!


我是我是螞蟻聊股市,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螞蟻聊股市


股民為什麼不願意將錢交給專業機構,這個事情,我對股民的心態和考慮,非常瞭解。


股民寧願自己虧損,也不願意交錢給專業機構的原因:


1,相信自己。


人性的特點是,只相信自己,很難相信別人,把錢交給專業機構,就是需要相信專業機構,可是這點卻很難做到。舉例,開車這件事,當我們自己會開車之後,我們就不希望坐別人開的車,總是擔心別人開車不安全,還是習慣自己開車。我想,股票投資也是如此,自己參與股票之後,還是覺得自己操作更加放心。


2,無法否定自己。


當股民要把錢交給專業機構的時候,就意味著股民承認自己投資水平不行,不如專業機構,這就是對自己的否定。這點,更加難做到,因為能夠學會自我否定的人,在人群之中,太少太少了。

3,專業機構太少。


雖然股市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出現很多機構投資者,它們也在發行基金和產品,希望投資者購買它們的產品和基金。但是,這個市場之中,真正值得信任的專業機構太少了,說白了,機構也是散戶,與散戶的投資水平沒有太大的區別。機構與散戶一樣,都是看天吃飯,主要依靠股市的牛市才能賺錢,熊市大家還是一樣的情況。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A股從來都是牛短熊長,多數時間裡股市總是跌跌不休,因此多數散戶在市場中都是賠錢的。這時候就有人站出來了,指責說,中國股市不漲是散戶追漲殺跌引起的,如果中國股市去散戶化,提高機構佔比,市場就會變好了。(下圖截圖於網絡)


這種指責是不講道理的,市場劇烈波動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例如過度IPO、業績作假、政策反覆等,把鍋甩給散戶明顯是不公平的。

而散戶為什麼不願意把錢交給基金打理呢,我們看看散戶對基金的評價: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對基金經理不信任。

基金屆有個怪圈,公募基金由於規則限制,投資不夠靈活,且激勵制度不佳,留不住優秀的基金經理。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經過多年曆練,終於成熟,就跳槽到了私募基金,而私募基金投資要100萬起步,普通投資者根本達不到准入門檻。

於是投資者每天看到的都是基金中的次品,那還為什麼要買基金呢?

如果讓巴菲特、彼得林奇、羅傑斯、索羅斯各發一支公募基金,投資者們肯定去搶購了。因此啊,不是大家不買基金,而是真的缺少好基金或者買不到好基金。


首席投資官


股民不願意將錢交給機構投資者,而是自己來炒作,這其實很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國股市就是一個以散戶為主的股票市場。

其實股民並沒有“寧願自己大幅虧損也不交給機構”的扭曲心理。

大幅虧損是事後知道的,沒有股民在下單買股票時就認為自己的操作會大幅虧損,大家都是做著發財夢下單的。如果知道自己肯定會大筆虧損,還會下單嗎?

有些股民也想把錢交給特定機構,可是這種機構不帶小股民玩。

公募基金,當年大家看好華夏基金公司王亞偉管理的那個開放式基金,但那個基金基本不開放申購;私募基金,當年徐翔的私募澤熙名滿江湖,普通股民要把錢交給徐翔打理,白大褂肯定一萬個不同意地罵一句“蛇精病”。

有些股民並不認為基金一定比自己炒股盈利高。

如果知道基金一定會給自己帶來可觀的利潤,如果認為基金一定比自己炒股好,那就買基金了,何苦整天盯著盤,何苦整天關心經濟數據把自己整成半個經濟學家。

炒股炒得好的人收益能超過最好的基金,他們鳳毛麟角,他們是廣大散戶們的榜樣!一部分散戶認為自己通過努力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他們自認為學習炒股技術和關心市場信息,就能成為股市高手;一部分散戶認為自己可以跟著高手或靠消息獲得超過基金的收益,他們有所謂股市的帶頭大哥,還有一些散戶認為死死捂著手裡的股票總有一天發大財。

事實上買基金未必比股民炒股盈利高。

在大牛市中,什麼也不懂的人炒股盈利可能比基金盈利更高;在大熊市中,很多基金一樣虧,甚至虧得一塌糊塗。經過幾輪牛熊,基金的盈利能力未能獲得廣大散戶的認可,牛市成立的基金和散戶一樣,同是股海淪落的韭菜。

大勢不好,股民炒股可以隨時把股票賣掉,而基金不行。股民看好一隻股可以全倉壓上,而基金買賣股票有比例限制。基金投資沒有散戶自由,成績不可能超過頂級散戶,甚至不如有經驗的股民。

2007年買的基金,十年後還有不少淨值不到1元的;中郵基金的某總,管理的基金輝煌了幾年,最後兵敗如山倒,虧得一塌糊塗;還有的基金公司,用旗下其它基金為某隻基金托盤和輸血,供其打品牌。再加上基金經理老鼠倉以及其它黑幕,股票基金對老股民就更沒吸引力了。

僥倖心理、賭博心理和回本心理支撐著股民的股票帳戶。

股民基本上都知道股市“一盈一平八虧”,和賭錢“十賭九輸”一樣。買彩票不中獎是大概率,但很多人成為鐵桿彩民,炒股票不賺錢也是大概率,很多人成為鐵桿股民,他們不認為自己是賭徒,他們都認為自己會是那個賺錢的“一“。

股民虧損,不甘心,堅持著要回本。一次次在失望後重燃希望之火,希望下一個明天就能回本,就能賺到大錢。在一次次的失望後,他們安慰自己,雖然沒能賺到錢,但水平提高了,經驗豐富了,也有談資了,也獲得樂趣了,也有生活寄託了。

股市進來容易出去難,最後習慣了,有癮了,滿懷希望了,這就是陳年的韭菜心理。


龍久於池


如果股民將自己交給機構操作能夠賺大錢,他們何必自己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在證券市場衝浪?讀者如果去認真查看一下基金的年化收益,不難發現很多基金目前的虧損面已經超過50%。 粗略估算,收穫跑贏大盤的投資基金寥寥無幾。

能夠買到一個獲利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基金,就如新股中籤一樣幸運。散戶實屬貶義詞,其實他們都是人精。有些股民久經沙場,他們比狐狸還要狡猾,比兔子還要跑得快,賺錢比豺狼還要兇狠。

就以新股中籤為例,A股市場根據投資者的股票市值多少配售相應的額度,股民則需點擊新股申購即可。如果中籤了新股,證券公司會第一時間告知股民,在次日下午收盤之前必須交款。

有人說新股中籤裡面證券公司有貓膩、腐敗,此乃無稽之談。有好幾次,筆者都差一點錯過中籤新股的交款時間,是證券公司幾次催促才沒有失之交臂。購買封閉式基金,沒有申購的資格,開放式基金更無從談起。



基金是一種投資理財工具。投資基金把“基金購買者”的資金彙集起來,由專業的基金經理團隊管理和運作,通過投資證券和債券,從而獲得基金收益。

經濟學家喜歡貶低散戶,從而抬高自己的身價,此乃無知迂腐的表現。散戶賺錢之輩比比皆是,目前市道低迷股票虧損,這不是散戶的過錯。

反觀基金的理財能力,中.興.股份還有一批即將退市的股票,流通股中都有基金的持股記錄。 其水平亦可見一斑,散戶怎麼放心將“養老錢”交給機構操作?

當然這不等於散戶個個都是高手,適量買一點基金分散投資,交給機構去理財還是可行的。

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工作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